第69章暗夜的沉默
夜里,不知何时下起了雨。雨点噼啪地敲在木板上,似一首空幽的乐曲,平复着人焦躁的心绪。
盛珩廷坐在床榻前,望着桌上的烛火发呆。
心中被郁结之气堵得生疼。他以为他放下了对暗夜的怨恨。却在看到暗夜每日平静的生活时,自己心中反倒是越发烦躁起来。
他不明白为何暗夜能将他们之间的过往,放下的如此干脆利落。又不明白自己这么果断的人,为何现在变得多愁善感。
盛珩廷深吸一口气,俯身抬起双手捂住了脸。
他承认,他真的没办法这么快将暗夜从心中拔除。
暗夜与他的过往,似长在了他的心头上。每次下定决心去扯掉,都会将自己心扯到血肉模糊,心疼不已。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关注暗夜,尽量让暗夜淡出他的生活。
盛珩廷安静坐着,听着屋外的落雨。
思绪又不自觉地飘回到,那年在小渔村看雨的两位少年。
那时,暗夜故意后仰着身体,躲避着小殿下的视线。实际上,盛珩廷虽然眼睛看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但心思一直在关注着暗夜的动作。
他知道!暗夜在偷看自己!
那时,盛珩廷心里也似跃进了一条欢快的鲤鱼,不停地扑腾着。
他勾了勾唇,不知不觉间,被搅乱了一汪心水。
夏末还在留恋着大地,升腾着余温不愿意离开。初秋的凉风,已经开始在山林间调染着枝叶。
暗夜在东宫已经待了两个月了。
宫人们已经习惯了他的沉默与孤僻。但也喜欢他的勤劳与不争。
每当休息时,宫女太监们坐在一块闲聊。暗夜却只盯着脚下的青砖,兀自出神。相处久了,大家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关心一下这位“小哑巴”。
红豆和小吴公公跟暗夜接触时间长,也见证了他与太子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所以他们二人对暗夜还是非常有好感的。
入了秋,天气一凉,便见暗夜三天两头的小病不断。
小吴公公会偷偷去太医院,帮暗夜抓些药。阴天下雨了,红豆看他不舒服的样子,也会拉他放下手中工作,去屋里偷会懒。
暗夜与人相处除了比较冷漠,没有别的毛病。
大家干活都愿意跟暗夜搭班,因为暗夜从不挑剔。什么苦活累活,他都一如既往的认真完成。没有一句怨言。
慢慢的,暗夜成了宫女和小太监们中人缘最好的人。大家都迁就着他的沉默。在他忙的忘记吃饭时,帮他留出一碗菜,几个白面馍馍。
也会在宫里分发月钱时,帮他把钱领回来,放到他的小卧房床头。
盛珩廷已经可以做到不去关注暗夜了,他每日将自己埋进朝政中。连皇帝都赞叹不已,觉得皇孙儿终于开始励精图治了。
随着太子对政务参与的越来越多,朝臣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位未来的君王是一位多么强势,多么敢于探索新事物的人。
为了跟上未来新君的脚步,大臣们掀起了一股自我进修浪潮。谁都不敢再用迂腐的思路,和旧例来劝诫太子殿下。太子的威势在朝中迅速崛起。
皇帝一边欣慰着太子的奋发图强,一边忧虑着太子妃的问题。
这女官们都进宫半年了,怎么没一个能跟太子说的上话的?!
皇帝坐在御书房中沉思。面前没有了以前堆积如山的折子。因为晌午太子就已经前来将奏折批示过了。他现在只需要坐在这里,翻阅一下太子的批示即可。
皇帝一份奏折看了一个中午,最后还是一个字都没看进去。他十分操心地轻叹了口气。
一旁的杜公公极有眼色地上前,又将茶水换成热的。
“陛下,您又想太子妃的事呢?”
皇帝闻言,又叹了口气。
“你说这么多女官,廷儿怎么就一个都看不上呢?”
杜公公和颜悦色地笑着安慰道:“老人常说千里姻缘一线牵。您看是不是那牵线的没到位。”
皇帝闻言茅塞顿开。他回过头,看了看杜公公,问道:“最近是不是该过中秋节了?”
杜公公躬身笑着点了点头。
皇帝站起身,在屋里踱了几圈步。
“要不在御花园办个赏月宴,让女官们都展露一下才艺?”
杜公公拱了拱手:“老奴这就去安排。”
盛珩廷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到暗夜。他已经非常努力地将这个人深深埋回记忆中。不想再看到一丝一缕的回忆冒出头。
他批完了今日的折子,从御书房溜达着回了东宫。往常处理完公务回去,寝殿都已经被收拾整洁。他也不会遇到尚在清理宫殿的宫人。
可今日奏折数量不多,盛珩廷批示的又快,所以比往日早了半个时辰回宫。
宫人们见到太子回来了,红豆带着宫女们立刻迎了上去,新茶已经备好,茶点也已摆上桌。
红豆上前一礼,便跟在了太子身边,招呼着宫女去提热水冲泡茶叶。
盛珩廷与往日一样,不甚在意地抬脚迈进寝殿,走了两步,眉头却皱了起来。
地面泛着微微的潮湿,似刚刚被人用水擦拭过一般。
红豆和小吴公公对视了一眼,两人视线立刻在屋内逡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