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我辈义不容辞
巨型机甲的建造,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第一台巨型机甲,刘浪选择相对稳妥的方案,采用以钨钢为主材原料建造。
‘富岛市危机’后,各国官方都向富岛市派遣了调查部队,开菊兽相关生物特性,就在调查部队的研究范围之内。
在针对开菊兽血液性状的研究中,龙国生物团队发现开菊兽体内那种蓝色的血液,除了污染性强,甚至能够影响到生物基因,细胞层面外,它的腐蚀性也极其惊人。
作为需要和开菊兽近身搏斗,时刻面临开菊兽血液腐蚀威胁的巨型机甲,建造原材料的防腐性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综合评判防腐和金属强度方面后,钨钢合金具备足够金属强度的同时,也能大量获取,并不罕见的一种金属材料选择。
唯一的缺点,恐怕就是同单位体积下,质量偏大。
按照刘浪的规划,建造的第一台机甲,总重量恐怕要达到一万吨规模,体型上,和人立而起的‘鳄魔’旗鼓相当,甚至还要略胜一筹。
外形结构,以《环太平洋》电影中的‘切尔诺阿尔法’号为原型,辅以大量动力,武器系统方面的改造。
虽然乍一看可能会显得有些笨重,但在防御力上绝对可靠,主打一个皮实耐操。
作为第一台现实中的巨型机甲,稳定可靠的性能才是最关键的。
除了主要原材料钨钢合金之外,大量高强度的碳纳米管材料也被应用在机甲金属设备构件的连接部分。
碳纳米管材料的高强度,轻量化,能够让机甲的整体可靠性再上一个台阶。
动力方面,依然是为了稳定性考虑,采用了一套基于铀的核动力涡轮推进器装置。
能够为机甲的行动,战斗,提供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另外,还有两套纳米等离子助推单元,分别装在这具机甲的左右两只拳头部位。
这种出自于‘黑羚羊’空天战机上的动力配件,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机甲提供瞬时爆发的激进动力。
装在机甲拳头部位,关键时刻能够协助机甲进行挥拳。
在纳米等离子助推单元的助推作用下,数百吨重的机甲铁拳,能够猛烈锤击在开菊兽身上,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最关键的是,这种攻击并不像现代火药武器那样,造成开菊兽污染的扩散。
除了‘动力铁拳’外,在这台机甲的头部,还安装了一台大功率电磁炮。
动力充沛的情况下,能够发射直径超过1.5米的电磁炮光束。
以电磁炮堪称恐怖的‘穿甲’性能而言,开菊兽的防御比纸片好不了多少。
高温的电磁光束还能在穿透开菊兽表皮,血肉之后,让开菊兽的血肉瞬间焦灼。
避免对周边环境进行更大程度的污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人机合一’的神经连接技术。
这种源于《环太平洋》电影中的技术,能够让人类驾驶员操纵机甲时更加得心应手。
已经脱离了单纯地机械科技,上升到了‘生物科技’的层面。
所以即便拥有550系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刘浪也并不准备放弃人工操控机甲的方式。
人工智能操纵机甲,在刘浪眼中就像是汽车中的自动挡。
虽然相比于人类驾驶员,能够更冷静,更理智地在战斗中做出更好的应对。
但这一切都是需要大量战斗模拟,大量实战战绩的学习之后才能够达到的。
而现在刘浪缺的就是时间,他没可能把赶工建造出来的巨型机甲,扔给人工智能,放任它去和开菊兽进行战斗学习。
几个月之后,下一次开菊兽袭击就要到来。
届时人类必将全力以赴。
所以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机甲’会出现,或许还会成为主流,但绝不是现在。
海量的原材料早就在龙国官方的征召下就位。
刘浪也从《环太平洋》中得到了相关机甲技术的设计图纸。
经过他的优化设计,碳纳米管材料,电磁炮,更先进的核动力推进器等一系列装备加入后。
众多大型国营工业企业,也在工业部门的协调下,开始进行巨型机甲的建造。
巨型机甲被分成两千多个结构,功能不同的模块,交由相关单位进行分工建造。
最终再进行统一的模块化组装。
这一方法大大加快了巨型机甲的建造进度。
“按照这个进度来看,估计等它造出来,至少也得几个月之后了。
那时候还来得及进行驾驶员培训么?”
远远地看着热火朝天的动工现场,石磊清楚地知道,这项巨型机甲建造行动计划,它的难度,任务量之大,几乎堪比建造一艘航空母舰。
能够在几个月内完成,已经是相当‘神速’了。
但海底‘虫洞传送门’的存在,就像是悬在人类文明头顶的达摩利斯之剑。
谁也不知道下一头开菊兽什么时候会再次出现。
一周,一个月,半年,又或者是一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