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两个皇叔,一碗水端平 - 最强皇太子:开局献上杨玉环 - 青铜剑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53章两个皇叔,一碗水端平

满朝文武已经散去,李瑛便不再坐在高高在上的丹陛之上,而是带着十位大臣来到偏殿,共坐议事。

商讨的第一项事宜就是各省的治所,这个是重中之重。

巨大的舆图由两名内侍再次展开,李瑛拿着竹竿对坐在眼前的诸位大臣详细介绍自己的部署。

“图上的红点是朕为各省选择的治所,诸位爱卿看一下,有意见就提出来。”

由于京兆府与关中省互不统辖,那么关中省就需要一个独立的治所,李瑛在地图上圈定的是灵州治所灵武,将此地作为关内省的治所。

这里也是李瑛发迹的地方,可谓龙兴之地,虽然现在被免去了陪都的地位,但李瑛还是要抬这个城市一手,让他成为“关中省”的行政中心。

相比之下,陇右则简单了许多,李瑛选择了兰州治所金城县作为这个省的治所,而且此地位于陇右核心,是治所的不二之选。

四川省的治所自然毫无悬念的落在成都头上,河南则暂时定在郑州荥阳县,山东选择济南郡历城县、山西省选择潞州上党。

湖北省则以襄阳为治所,湖南的治所自然选择长沙。贵州省以播州遵义县为治所,福建省则以长乐郡(福州)为治所。

浙江省以杭州余杭郡为治所,江苏省以扬州为治所。安徽以庐江郡合肥县为治所,江西则以豫章郡南昌县为治所。

广东的治所选择了既叫南海郡又叫广州的地方,而广西省则以邕州南宁县为治所。

总而言之,李瑛竭尽所能的让大唐帝国的行政区划图向自己穿越前的地图靠拢,各省的治所也尽量选择二十一世纪的各省省会。

对于皇帝的部署,在座的大臣几乎无可挑剔。

李瑛选择的治所都是各省的中心所在,而且人口稠密、位置重要,也就贵州、广西、山西三省的治所稍待商榷,其他的几乎毫无争议。

这甚至让在座的大臣们觉得自己有些多余!

多么能干的皇帝啊,几乎一个人包揽了政事,自己制定区划、自己策划行政制度、自己选择治所,甚至就连地图他都自己绘制了出来……

那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做什么,我哭死算了……

“陛下选择的这些治所都是各省核心位置,臣等毫无异议。”

张九龄一脸惭愧的说道,甚至在心里考虑往后还是领三品的俸禄算了,拿二品的俸禄,愧不敢当啊!

看着这帮老臣们佩服的五体投地,李瑛心中暗爽,满面笑容的道:

“既然诸位爱卿对各省治所没有异议,那咱们就商量下各省布政使与按察使的人选,至于各省都督,以及军事改革,过几日再详细计议。”

在座众人一致同意,没人说话,万一皇帝连人选都安排好了呢?

见众人都不说话,李瑛笑道:“朕对各省布政使的任命并无人选,还得劳烦诸位爱卿推荐,你们都说说,推荐贤能。”

“哦,那好……”

诸位大臣纷纷尬笑,原来自己还有用啊?

“朕先抛砖引玉,把自己的几个人选道来。”

李瑛又把话题抢了回来,“朕决定调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回京城出任刑部尚书一职,从此让陇右节度使空缺。”

“那让何人统率陇右的十几万兵马?”

兵部尚书李泌关切的问道。

李瑛道:“目前陇右境内的兵马多达十三四万,不仅仅只有陇右节度使麾下的兵马,还有来自朔方、河西,甚至来自长安、洛阳的援兵,因此不宜再使用节度使担任主将。

调皇甫惟明进京的同时,还要下旨擢升哥舒翰为陇右兵马大都督,统领陇右境内的所有兵力与吐蕃作战。”

调走皇甫惟明之后,陇右境内的将领还有李楷洛、李光颜父子,以及去年冬天率部驰援的辛思廉、浑释之,以及从前在王忠嗣麾下效力的高秀岩与张守瑜。

这些将领之中,辛思廉与李楷洛的资历要在哥舒翰之上,但能力与战绩都不如哥舒翰,其他的高秀岩、张守瑜、李光颜能力、资历、战绩皆不如哥舒翰。

在皇甫惟明被调走之后,确实数哥舒翰最有资格接替,而且陇右的将士也都服他。

毕竟和吐蕃人打了一年的时间,皇甫惟明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整个陇右全靠哥舒翰一个人在撑场。

李泌建议道:“李楷洛与辛思廉都是十六卫大将军,臣建议给两人册封副都督,一来可以让两人没有怨言,二来也可以防止哥舒翰一言堂,毕竟他是胡人。”

“行,就照李卿说的办!”

李瑛稍作思忖,马上同意了李泌的建议。

哥舒翰是突厥人,李楷洛是契丹人,严格来说只有辛思廉一个汉人。

不过,考虑着李楷洛左骁卫大将军的资历,再加上还要照顾其子李光弼的情绪,所以给他与辛思廉每人一个副都督的职位无疑更加高明。

李适之建议道:“陛下既然打算就此闲置陇右节度使,不如把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也调回来,让哥舒翰全面掌控陇右境内的兵权,同时为撤销节度使制度铺路。”

“嗯……皇叔言之有理!”

现在属于内部会议,对于同为李世民曾孙的李适之,李瑛也客气的以“皇叔”相称。

毕竟李适之是李承乾的孙子,李祎是李恪的孙子,你前脚称呼李祎为皇叔,转头就称呼李适之爱卿,那就显得有点看人下菜了。

李祎在李隆基时期因军功晋升为信安郡王,又被李瑛授予申王的爵位。

李适之因为受祖父李承乾所累,在李隆基时期仅仅只有一个清河县公的爵位,现在虽然被晋升到了“庐江郡公”,但仍旧比血缘关系相同的李祎低了三个等级。

目前在任的六部尚书之中,唯有刑部尚书空缺,既然留给了皇甫惟明,把崔希逸调回来任什么职位,这也是需要商榷的地方?

崔希逸毕竟是封疆大吏,在李瑛还没获得权力的时候,就坚定不移的支持他,给的职位太低了,难免会让人觉得鸟尽弓藏,明升暗降。

崔希逸打仗没有多少功劳,但却做了最正确的站队,堪称李瑛的天使投资人。

在李瑛以“天策上将”身份出征北庭的时候,崔希逸就在路上积极迎接,提供士兵、粮草、兵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