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一面之缘的男孩与悲情的单身母亲
半年前,李塔夫曾经来过我的咨询中心。
那是一个阴郁的周末,我独自在办公室整理案例档案,工作完毕后,我下楼准备回家,他就安静地站在咨询中心门外。
脸色惨白,双肩瘦窄,但他的眼神很冷,就像那天的天气。
那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有些意外,问道:“你好,你找谁?”
他面带羞赧地问:“请问……今天营业吗?”
我仔细打量了他,看起来像是中学生。
当时,我本想让他周一再来的,咨询中心里负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咨询师请假了,但我这话并未说出口,心想着天气不好,他又一直等在这里,应该确实有心事需要咨询:“我是这里的负责人,你有什么想要咨询的吗?”
他思忖了片刻,还是点了点头。
我将他带进会客厅,又给他冲了一杯热橙汁,他淡淡地说了一声谢谢,像一个害羞的女孩子。
我请他登记一下信息,却被拒绝了,我向他保证这会绝对保密,但他还是拒绝,场面一度很尴尬。
最后,我只好问他:“那我总得知道你的名字吧?”
“taff。”他咬了咬下唇,这么说回复我,“我叫taff。”
即使是名字,也是一个英文名字,说明他的戒备心极强。
我问他想要咨询什么,他抿了抿嘴:“对不起,我不想要咨询了。”
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匆匆离开了。
我追出去的时候,他已经消失不见了。
当时的我还有些郁闷,不过也没太过在意。
在过往咨询经历中,有相当一部分咨询者在来到这里后临时变卦或毫无缘由的取消咨询,而这个自称taff的男孩子也是其中一员吧。
在那之后,他就被成百上千的咨询者淹没了,直至我在新闻上看到他坠楼自杀的新闻,他不仅再次回到了我的视野,也成了第三名红鲸男孩。
taff,李塔夫。
现在想想,或许当初在他找到我的时候,就已经饱受痛苦,他想到了倾诉,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逃避,独自承受,直至加入红鲸游戏,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
李塔夫死后,我总会想起当初他怯懦却阴冷的眼神,我突然对这个男孩子的死亡充满了好奇。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选择了红鲸游戏?
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