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人性的优点(1) - 图解卡耐基成功学大全集 - 卡耐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章人性的优点(1)

第23章人性的优点(1)

卡耐基认为,忧虑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本篇汇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最生动的人生经验,同时也记录了千万人摆脱心理困境,迈向成功历程的经典例证。《人性的优点》出版后,在全球畅销不衰,它改变了千百万读者的生活和命运,被誉为“克服忧虑获取成功的必读书”“世界励志圣经”。  (第一章没有必要再忧虑

成功箴言

◎假如你想远离忧虑,你可以遵照威廉·奥西耶博士的教导,“享受每一个完整的今天”,并且只为今天的生活而努力。

◎假如有事情困扰着你,你应该鼓励自己接受最坏的结果,把精力用在改善最坏的结果上。

◎经常告诫自己:“忧虑会让你付出健康的代价,不能够消除忧虑的人,是无法长寿的。”

111改变你一生的24小时

对聪明的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生命。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相比,最重要的是今天。因此,我们应用舱门把过去和未来隔断,享受每一个完整的今天。

在1871年的春天,有一位21岁的年轻人,他是蒙特利尔医学院的一名医科学生。在即将毕业之际,他的心中充溢着各种忧虑:应该做点什么?应该到哪去?

如何开办诊所?如何谋生?这时,他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句影响他一生的话。

正是那句话,促使这位普通的医科毕业生一步步变成举世闻名的医学家。他不仅建立了享誉世界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而且被赋予大英帝国医学界的最高荣誉——牛津大学医学院的讲座教授,甚至还被女皇封为爵士。在他去世后,曾经有一本讲述他一生经历的书,居然有两大卷之多,而且有将近1500页的文字。

这个人就是威廉·奥西耶爵士。就是因为在1871年的春天他记住了一句话,才让他拥有了一个没有忧愁的人生,才让他拥有了辉煌的一生。这句话是这样的,“最重要的事,不是盯住远方遥想,而是扎实地做当下的事情。”它出自托马斯·卡莱尔的笔下。

过了42年以后,在一个温暖的春夜,在开满郁金香的校园里,威廉·奥西耶爵士为耶鲁大学的学生献上了一个演讲。他对耶鲁大学的学生说,像他这样的人,在四所大学做过教授,还写过一本不错的书,应该是一个有“特殊智慧”的人,其实不是的。他的朋友也经常感叹,他的脑筋跟大家都一样,为什么他会取得傲人的成就呢?

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爵士认为,他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所坚守的信念,即“享受每一个完整的今天”。

“享受每一个完整的今天”,有什么内涵吗?几个月前,爵士曾乘坐一艘很大的海轮横渡了大西洋。在航行中,他看到船长只按了驾驶舱里的一个小按钮,就将船的几个部分给隔绝开了(隔成数个防水隔舱)。奥西耶先生对耶鲁的学生说:“你们身体的机制绝对要比那条大海轮完美,你们要走的航程也比它远得多。我要忠告各位:你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只有活好‘每一个完整的今天’,才能在人生的远航中安全前进。如果处在驾驶舱中,你就会知道每个驾驶舱都有它的用处。按不同按钮,你就可以看到生活中的不同侧面。先按下一个按钮,用舱门把过去隔断(已经过去的昨天);再按下一个按钮,用舱门把未来也隔断(还没有来的明天)。

这样你就安全了,你就可以享受‘每一个完整的今天’,不需要让自己沉浸在过去、未来之中。我们要把过去埋葬,远离引发烦恼的昨天。我们也要把未来关在门外,因为对明天的迷茫加上昨天的烦恼,一定会阻碍我们今天的发展。过去已经划上了句号,未来就是从今天开始的,我们拯救自己的时刻就是今天。来,让那些用不到的船舱被隔断吧!开始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享受每一个完整的今天’。”

那么,奥西耶博士是不是认为人们不用为明天做准备呢?当然不是。在演讲中,他还说了这样的话,“集中你的全部才智、全部激情,努力把今天的工作做好,才是你迎接未来的正确方法。”

爵士还对耶鲁的学生们提出这样的倡导,希望他们在每天早上起床后祈祷:“今天我们将会得到我们需要的面包。”

注意,我们只是要得到今天的面包,并没有对昨天面包如何的抱怨,也没有对以后是否有面包有所担心。

这句祝词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只可以争取今天的面包,并且我们能吃到的也只有今天的面包。

很久以前,有一位身无分文的哲学家。他曾经流浪到一个贫穷的乡村,那里的人们都过着艰苦的日子。有一天,大家聚集在山顶,哲学家说出了一句话——一句流传了几个世纪的话、一句被人们世世代代所吟诵的话。他说:“不要担心明天,明天还有明天的烦恼,一天的苦难在这一天中承受就足够了。”

这个哲学家就是耶稣。很多人并不相信这句话,他们认为它是多余的忠告。

他们觉得无法理解、难以置信。他们说:“我需要为明天担心,我需要为家庭考虑。

我需要把钱存起来,为以后做准备。我需要为我的人生做计划、做准备。怎么可能不担心?”

毫无疑问,这样考虑是完全正确的。其实,耶稣的这句话是几个世纪前翻译的。

现在“担心”的意义与当初詹姆斯王朝时的意义是不一样的。那时候,“担心”一般是“着急”的意思。在新译的《圣经》中,就将这句话译为:“别为明天着急”。

所以,完全可以为明天考虑,你可以对未来有思考、有计划、有准备,但是不要太焦虑。

就像战争时的将领,他们必须为战争做计划,但是他们绝对不能焦虑。美国海军的指挥官欧内斯特·金上将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最好的设备分配给最优秀的士兵,然后让他们卓越地完成任务。”

他还说:“假如一条船沉到海里,我没有办法将它捞起。假如它一直下沉,我也无可奈何。与其为昨天的事情后悔,我情愿花时间思考明天的问题。假如我一直沉浸在昨天中,我是无法支撑下去的。”

不管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好的想法和坏的想法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一样的。好的想法都能综合前因后果,形成一些有逻辑性、有建设性的方案。

而坏的想法,则永远会让你紧张、让你忧虑。

前些天,我有幸拜访了阿瑟·海斯舒·苏兹柏格先生,也就是《纽约时报》

的发行人。他跟我讲,当二战蔓延到欧洲时,他非常震惊。对未来的过度担心,一度让他无法入睡。在那些无眠的晚上,他常常会拿着画布和原料,然后对着镜子坐很长的时间,只是希望有一张自画像。可是,他对绘画根本一窍不通。

但是,为了让自己静下心来,他不停地画着。后来,他看到一首赞美诗,诗里的一句话解救了他,让他不再担心,让他获得平静。这句话是,“只需要走一步就可以了”。

请指引我,仁慈的光……

请你常常在我脚旁,

我并不是想看远方的风景,

只需要走一步就可以了。

就是同一时间,在欧洲的另一个地方有一个当兵的年轻人,也有着同样的经历。

这个年轻人叫特德·本杰明,他住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纽霍尔姆路5716号,他是一个曾经因为忧虑而一度走到人生的边缘的人。

年轻人这样回忆:

“1945年4月,我因过度忧虑患上了结肠痉挛。这种病让我痛苦不堪,如果战争再不结束,我可能无法坚持下去了。”

“那时候,我毫无生气。我是一名士官,在第94步兵师任职。我的工作就是记录战争中的伤亡和失踪情况,并且要将阵亡的士兵挖出来埋葬,整理他们的遗物,然后交给他们的亲友。这种煎熬,让我怀疑自己能否坚持下来,甚至怀疑自己今生不会见到已经16个月的儿子了。”

“我既忧愁又疲惫不堪,瘦了34磅,还差点儿发疯。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双手变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一想到自己以这副瘦弱不堪的样子回家就感到害怕。

我崩溃了,常常一个人哭到浑身发抖。有一段时间,也就是德军最后大反攻开始不久,我常常哭泣,这甚至使我丧失了获得正常生活的希望。”

“后来,我进了陆军医院,一位军医的话彻底改变了我。他检查完我的身体以后对我说,我的病都是精神上的。他说:‘特德,生活就是一个漏沙子的漏斗。

在漏斗中,有着数不清的沙粒,每一个沙粒都要缓慢、均匀地漏下来。除了漏斗之外,任何人都无法同时让超过两粒的沙子同时从漏斗中漏下来。

我们所有的人都跟沙漏一样,在每一天的开始,我们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但是,我们只能一件一件地去完成,让工作像沙粒一样,一个一个缓慢、有序地流过。如果急于求成,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就会受到损害。’”

“那一天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从那天开始,我就一直奉行这种沙漏哲学。‘每次只有一个沙粒通过,每次只做一件事’,这个信念不仅在战争中拯救了我,还对我现在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目前在商业信贷公司做秘书工作,在职场上难免有一些与战场上类似的问题。经常有好几件事要做,如材料不完整、表格要整理、安排新的资料、地址变了、分公司开张或关闭等,但是却没有多少时间可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