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巡察小组在行动,各方皆有收获
天底下女人多的是,何必跟自己的儿子抢一个小寡妇。
啥事就怕内部出现问题。
外部出现问题还不可怕,只要团结一致,便可风雨同舟;内部出现问题,严重性可就大了去了。
只不过,何茂才这人不听劝。
几次下来,热脸贴了冷屁股,郑必昌也就打了退堂鼓,甚至连带着智商也跟着下降,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在这件事情上也许是自己想多了。
可如今,汉东检察院巡察小组来了,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带走了何茂才,郑必昌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常在河边走就有湿鞋的时候。
即便知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面对的形势也已经非常严峻,但是郑必昌仍然不愿意放弃何茂才。
这可不是说,他跟何茂才之间的友谊是经历的起生死考验的。
在一起搭班子多年。
郑必昌对于何茂才这个人太了解了。
何茂才这个蠢货嘴巴不把门。
别看胆大包天,实际上是个胆小如鼠的家伙。
干最牛逼的事情有最怂的胆。
汉东检察院巡查小组的人究竟掌握了多少有关何茂才的资料,郑必昌不知道,他怕何茂才经不住恐吓,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
到时候,东窗事发,神仙也搭救不了自己。
故此,望着何茂才离去的背影,郑必昌连忙提醒一嗓子:“老何,要相信组织,组织绝对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但是也绝对不会冤枉一个好同志的。到了地方,检察院巡查小组的同志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千万不要对抗组织。”
对于别人来讲,郑必昌这种暗示稍稍用脑子一过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可是何茂才并不是别人,本来,他脑子就不多,有点脑子都用在郑必昌的身上,这会摊上这事被巡查小组的人一吓,早就六神无主,智商直线下降了。
“巡查小组的同志问什么,我就答什么,不要对抗组织!组织不会放过一个坏人?老郑,你这话啥意思,卸磨杀驴呗,是不是暗示我将所有问题都给背下来。好你个老郑,既然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
郑必昌提醒的重点。
何茂才是一句都没听进去。
反倒是可有可无的面子话,都被他当成重点了。
人被塞进警车之中的何茂才,在心中暗道这些,已经打定主意鱼死网破。
而在这个时候。
晚到一步的孙连成,也来到了银山大酒店。
看到几个熟人。
孙连成凑上前去:“解放同志、爱民同志,怎么回事?发生啥了?今天不是茂才同志大喜的日子吗?他怎么好像被人带走了。”
“不是好像被人带走了,就是被人带走了。”王建军道了这么一句。
明知故问,早就知道咋回事的孙连成故意装傻充愣:“怎么?二婚也犯法违纪?”
这个问题,没有人回答他。
何茂才被带走,让这帮人个个惴惴不安。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当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实际上蟑螂早就已经成堆了。
与此同时。
银山县粮食局。
粮食局又名粮食与物资储备局。
像后来,粮食局是清水衙门,但是在眼下这个年代,粮食局的油水不次于工商局、公安局这样的大局。
在这个经济还不发达的年代,城里好说,乡下依旧保留着以物换物的传统。
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
这可是硬通货,不次于金钱。
像买猪肉,买蔬菜,买馒头啥的;除了可以用钱,还可以用等价的粮食。
这一点就足以说明粮食局的含金量了。
以物换物实际上并非是历史,近现代仍旧保留着这个习惯。
“陈科长,这可是出粮口啊!没有命令,擅自打开粮库的出粮口,出了问题,谁能担待得起责任?“
这会,粮食局局长赵天明情绪波动很大,阻挠着检察院巡查小组的人依法办案。
粮食局副局长周大龙跟赵天明站在一起,直接将农业厅给搬了出来:“没有省农业厅的红头批文,擅自打开战备储备粮的粮库,那就是犯错误。”
“出了问题,我来承担。”
被高育良安排到粮食局负责检查战备储备粮的小陈,说这话的时候那叫一个斩钉截铁。
论级别,小陈跟周大龙一样,都是科级干部;可谁让小陈是汉东检察院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