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内燃机、电报
位于石景山的大明科学院,占地极广。
每一个不同的研究所,都拥有着宽敞的区域,以及顶尖的人才。
也正是因此,大明科学院的研究成果,得以层出不穷。
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朱慈烺的支持。
毕竟,朱慈烺那可是有系统在身的人!
从系统科技树上,点出来的新科技,交给大明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之后,要不了几年时间,就能够转化为科学成果,彻底融会贯通。
有了这个bug,大明的科技,当真称得上日新月异、迅猛发展!
离开了飞艇所之后,朱慈烺便来到了内燃机研究所、电学研究所。
内燃机的研究,起步比较早。
不过,机械制造比较复杂。
在王徵以及他的徒弟们,试验了许多次之后,还在努力改进制造工艺,以求能够进行量产。
尤其是现年八十岁的王徵,精神状况已经有些不佳。
不过,王徵依然奋斗在一线。
一旁的王瑛介绍说道:“陛下,内燃机的研究,已经进入到最后关键阶段了。
不过,其中一些密封方法,暂时还在寻找替代材料。
我们已经在各地,找到了许多种材料,发现来自梅里卡洲的一种树胶,最为合适。
现如今,正在与科学院化学所的人员,一同研究这种树胶。”
说着,王瑛伸手指了指旁边的黑色树胶。
这不是橡胶吗?
朱慈烺有些惊讶。
我怎么会把橡胶忘了呢!
这可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一大助力!
“好样的!”
朱慈烺看着橡胶,说道:“我相信,这会是你们要找的东西!
好好研究!
另外,也要照顾好你的爷爷!”
“臣遵旨!”
王瑛连忙应道。
王瑛,乃是王徵的孙子。
在学堂毕业之后,就跟随王徵打下手,学习机械制造的知识。
现如今的王瑛,也成长为机械制造局的一把老手了!
视察完了内燃机所之后,朱慈烺也在机械制造局看了看。
蒸汽汽车也已经研究成功了,不过目前最主要的产能放在了蒸汽火车上,因此蒸汽汽车并没有大规模生产。
倒是在蒸汽火车上,机械制造局不断更新换代,已经研究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火车头了。
而这些,都是在机械制造局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们,自行研究的结果,并没有得到朱慈烺系统的指点。
也正因此,朱慈烺才有些欣慰!
看来,大明的技术人员,已经步入正轨了!
能够自行研发、开拓新产品了!
这才是良性发展!
从内燃机所、机械制造局离开之后,朱慈烺来到了附近刚刚成立不久的电学研究所。
电学研究所,也是刚刚从物理所中分离出来的机构。
主导电学研究所的,乃是庄良哲、克莱因。
庄良哲,是学堂毕业,跟随方以智的学生,一直在物理所做事。
而克莱因,则是从西洋来到大明的科技人才。
在两人的密切配合之下,结合朱慈烺交到这里的科技材料,庄良哲发现了电的产生。
利用线圈、磁铁,可以发出微弱的电流。
而电学研究所,目前的关键是在两个方向。
一是,继续进行发电机的研究。
而另一项,则是改良有线电报机!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