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苏恒送的见面礼 - 我可是首富,竟然让我当奶爸! - 吃火锅的大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8章苏恒送的见面礼

沈大海家里,只有三间小平房,正中间的屋子撑起了一张大圆桌,用作等会吃饭用。

一回到这房子,张爱梅就自在了不少,连忙换起了以前干活的衣服,开始打扫没有灰尘的屋子,还不忘跟苏恒唠嗑:

“恒子啊,妈给你泡壶好茶,这茶可是你爸私藏的!”

张爱梅自在了,可是沈曼如却有点畏缩,因为平房外面的小院围墙不算高,刚刚他们回来的时候,已经有邻居注意到了,恐怕不肖片刻,所有人都该知道沈大海那不成器的闺女回家了。

沈曼如窝在房子里,不敢出去帮忙,苏恒拍了拍沈曼如的肩膀,将沈果儿交给了沈曼如,让小果儿去安慰自己的妈妈吧。

至于周守和李洪龙,都跟着沈大海在厨房忙活。

因为菜都是提前备好的,所以中午12点多,饭菜就准备齐全了。

有鱼有虾有螃蟹,有肉有菜有好酒,总共18个菜,全部出自沈大海之手。

虽然没有苏恒家里厨师做的精致,但是色香味俱全,看起来也十分诱人。

李洪龙说什么都不肯坐下来一起吃饭,拿起外套就跑,撂下一句有需要再叫他,他开车来接送后,就跑了。

饭桌上,酒喝了三回,苏恒才开门见山的对着二老说道:

“爸,妈,按理来说,这事应该是我父母和媒人来提,但是我苏恒没有父母,我跟曼如之间也没有媒人,所以只能由我来提这个事情,如果礼数上做的不周,还望您二老海涵!”

张爱梅一听到苏恒这么说,一下子激动了起来道:“周全的……周全的!”

而沈大海也是面色沉重,将手放在膝盖上,因为是隔着桌子所以看不见他的手在微微发抖。

“爸、妈,这是我给您二老的见面礼,希望您这边能喜欢。”

苏恒看了眼周守,周守连忙屁颠屁颠的去拿他一直提溜的两个礼盒,一个礼盒是给张爱梅的,不大,只是一个文件夹大小。

周守给沈大海的礼盒也同样不大,还轻飘飘的。

等到张爱梅和沈大海打开礼盒后,两个人眼睛都瞪的老圆,然后集体傻了。

沈大海拿起礼盒中的一沓纸,然后再看看张爱梅礼盒中的一沓纸,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再望向苏恒,却摇了摇头,声音有些哽咽的说道:

“苏恒,这个我们不能收!”

沈大海的手有些颤抖,手中的几张纸,感觉重如千斤。

“为什么不能收?爸,你觉得这是馈赠吗?”

苏恒给沈大海和张爱梅的礼盒,其实是两份合同!

张爱梅手中的合同,是一家安门县织布厂的收购合同。

而给沈大海的合同,是恒盛集团旗下如风制衣厂跟该织布厂的合作合同!

自从那天周守给苏恒提起,让沈大海去创业时,苏恒心里就有数了。

将张爱梅和沈果儿接回如果庄园后,苏恒也想着为岳母买点衣服,或者做些什么,可是张爱梅却什么都不收。

而且苏恒从跟张爱梅聊天的话语中,可以确定,张爱梅一直想着的是,回安门县好好打工,绝不给苏恒当拖累。

尤其是今天再见到沈大海的时候,沈大海的态度让苏恒彻底放下了心来。

人,有时候很奇怪。当别人死皮赖脸的想要占你便宜的时候,你一定会斤斤计较,但当别人什么都不要的时候,你才会想着去帮别人。

尤其是沈大海和张爱梅这对夫妻,让苏恒心里特别熨烫。

苏恒抬头,收起了笑容,指了指那几张纸,对沈大海道,

“爸,如果担心的话,可以看看合同里的第三大条的第二小条,如果提供的材料不足,你们要双倍赔偿的!所以说这份合同,完完全全是按照商业选择来定的!”

“在商言商,我也不是做亏本的生意,安门县有两大特点,一是靠近海边,方便运输;二是盛产棉花,棉花质量全国数一数二。”

“所以我用你们厂子制造的布,合情合理!”

沈大海脸色通红,眼角有些发酸,整个大脑嗡嗡的响!

他拿起张爱梅手中的收购合同,咽了口口水,才保持了清醒,对着苏恒道:

“苏恒,我手上的这份合同我可以当做合情合理……,可是,这份呢?收购这样的纺织厂要多少钱啊,我和你妈目前是没有这个本钱的!”

“苏恒,我知道你想着我们,想着帮我们一把……!可是爸也是个男人,我对曼如和果儿也有愧,我这辈子是没办法帮助你们了,所以我就希望,我和梅子两人一定不能当你们的拖累!”

“绝对不能让你觉得,我们家是……拖累!”

沈大海说完后,抬手去擦了擦眼角,满布沧桑的脸,对着苏恒笑了笑:

“恒子,你放心吧,爸还没老,还能挣得动,一定可以的!”一定可以东山再起!

这番话,说的张爱梅和沈曼如两个人都眼红不已,沈曼如是不知道苏恒准备的礼物的,只以为是些礼品什么的。

所以当那两份合同拿出来时,沈曼如也吃惊不已,本来想劝着苏恒收回去,可是眼下沈曼如却有些犹豫。

因为在沈曼如的记忆里,小时候的沈大海,哪怕再累都焕发着自信,腰杆子挺的可直了。

自从破产,沈大海脸上虽然依旧挂着笑容,可是腰却越来越弯……

沈曼如想说些什么,一方面是因为对爸爸的私心,但另一方面却是知道父母不应该拿苏恒这么多钱。

倒是苏恒,摇了摇头,将放在他面前的杯中酒一饮而尽,笑道:

“爸,你这样想呀,收购这个厂子的钱,你到时候还我不就行了!”

“我可是调查过,想当年您办塑料厂的时候,那钱也是你问农村信用社借的。您当年可以问信用社借,现在就不能问我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