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似乎很带感啊……
林小寒打造的马车车厢内,四处皆蒙有皮革,内衬厚实棉花,如此一来,即便在车内磕磕碰碰,也不怕受伤。
马车内的布局如同后世的房车一般,面对面摆放着两张宽大的沙发座椅,中间一张小桌。
这样的马车车厢,冯拯贵为二品吏部尚书,又何尝见识过,一时都有些不知该如何评论了。
冯拯的表情都落在林小寒的眼中。
某人心中暗笑,如同后世的促销人员般,开始滔滔不绝介绍起来。
“冯公,这辆马车除了车架,皆由檀香木打造而成,花费铜钱四万五千六百缗,由汴京城里最出名的能工巧匠打造而成。”
冯拯听闻这个数字,也被吓了一跳。
虽说以他的地位,四万多缗也算不得是很大一笔钱,但用如此多的钱打造一辆马车,就实在是太过奢侈了。
“贤侄,这也太靡费了。”
“冯公,这只是小侄的一点心意。”林小寒轻描淡写的带过,继续给冯拯介绍马车,“小侄打造的这辆马车,绝不仅仅是只多出两个车轮而已。”
“冯公请看,这座椅名为逍遥椅,最是松软,又有弹性,坐在这逍遥椅上,即便路面再颠簸,也不会有什么不适感。”
冯拯伸手摸了摸沙发上细腻的牛皮,小心翼翼的依着林小寒的示意,坐了上去。
这一坐,便将他整个人陷了进去,吓得老头差点没跳起来。
但适应了那种从未体验过的弹性与柔弱后,冯拯便敏锐的察觉到,这逍遥椅,甚是舒服……
“冯公,这逍遥椅下有脚踏,若是需要可将其拉出。”林小寒给冯拯演示了一遍,“如此一来,冯公若是倦了,也可半躺在这逍遥椅上,小憩片刻。”
冯拯很是满意:“贤侄有心了。”
冯拯这把年龄,沙发对他实在是太舒服了。若非林小寒还在,他都想立即躺下好好感受一番了。
林小寒笑嘻嘻的坐到了冯拯对面,如同变魔术一般推开两人中间的小桌板,露出了藏与下方的泥炉和茶具。
泥炉之中已有烧红的竹炭,林小寒将一柄小铜壶架于其上,准备开始煮茶。
“冯公平日里日理万机,公务繁忙,这上下朝时,便可在这马车之中小憩,喝喝茶,饮饮酒,岂不快哉?”
冯拯的眼睛都瞪大了。
在马车之中煮茶饮酒……这……想想似乎很带感啊。
林小寒又继续介绍道:“冯公若是需要,亦可在此这小桌上还可看书、阅读公文。”
冯拯连连点头,他已经想到这一点了。
可在马车内办公读书……这事想想就令老头兴奋。
林小寒又伸手推开了车厢厢壁上的窗子,放下了一层薄薄的窗帘:“冯公若是觉得气闷,便可开窗通风,亦可观景,有这纱窗隔断,不虞外界窥视其中。”
冯拯再次默默点头。
林小寒又指了指冯拯身侧的一个铜制喇叭:“冯公,这车厢可隔绝声音,冯公若与人在车内商议公务,也无需担心被外人听去。但冯公若有事吩咐车夫,只需将这铜喇叭上的堵头取下,对着铜喇叭说话即可。”
“这铜喇叭通过铜管与前方相连,可互通消息。”
又是一个冯拯从未见过,但甚是贴心的设计。
冯拯都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他已经决定,哪怕这辆马车再不好操控,他也要换车。
林小寒将马车内的各项设施都介绍了一遍后,对冯拯说道:“冯公,不若先试试车?也让我那护卫,教一教冯公家的车夫如何驾驭这辆马车。”
冯拯立即点头应下:“也好,那便试试。”
老头现在对于林小寒送的这辆马车,可是相当的新奇。
林小寒扭头对身旁的铜管喊道:“王朝,出发。”
铜管内传来王朝瓮声瓮气的声音:“喏!”
随后冯拯便感觉到身下的马车开始缓缓移动了。
他扭头向外看去,却愕然发现身下的马车越跑越快了。
汴京的街道不同于明清两代。
清代四九城的道路,绝大部分还是泥巴路。
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夏仁虎先生,在其《旧京琐记》中就这般写道:“北京城市在未修建马路之前,其通衢中央皆有甬道,宽不及二丈,高三四尺,阴雨泥滑,往往翻车,其势甚险。”
而大宋汴京城内的街道,却基本以砖石铺就,即便雨天,也不会泥泞陷车。
但砖石铺就的街道,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不平整。
人畜通行问题不大,但车辆行驶在上面,速度稍微快一些,那简直就是开启了“震动模式”,能把人骨头都给抖散了。
冯拯见身下马车的车速居然越来越快,连忙对林小寒说道:“贤侄,快快让他们慢一些。”
林小寒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不禁笑道:“冯公无需担忧,这马车不同于其他车辆,这种速度依然平稳。你看,这桌上茶水都未洒出来。”
燕肃打造这辆“试验性”四轮车架时,已然将林小寒提到过的弹簧减震安装在前后两个车架上了。
所以即便如今没有橡胶轮胎,但马车行驶时,却也能保持足够的平稳性。
至于橡胶这种好东西,林小寒一时半会也没办法解决,毕竟那玩意的原产地可是在南美洲,他是鞭长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