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投其所好 - 我在大宋当衙内 - 吃货胖子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25章投其所好

昨日早朝,林小寒可是大出风头,冯拯自然对他印象极为深刻。

冯拯笑呵呵的与他回了个礼:“怎么,东昌子今日也来这马铛家羹店用朝食?”

“是,今日恰好嘴馋了。”

“呵呵,那倒是巧了,东昌子可愿与老夫一道用朝食?正好老夫还想与东昌子请教请教那横渠四句。”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林小寒目的达成,赶紧召来店伙计带路,将冯拯请入了店内。

两人寻了一间清静的隔间落座后,冯拯朝店伙计微微颔首,吩咐道:“老规矩。”

他又看向林小寒:“东昌子打算吃点什么?”

林小寒随便点了菜,待店伙计走后,故意问道:“冯公是这马铛家羹店的常客?”

“呵呵,老夫自太平兴国二年入汴京考中进士,这几十年来,只要老夫人在汴京,几乎每日都会来这马铛家羹店用朝食。”

林小寒当然清楚这事。

冯拯喜欢在马铛家羹店吃早饭这事,汴京城中官员知之者甚多,林小寒也没费什么功夫,便清楚了这事。

而且他还知道,冯拯每天的早饭吃的还都一样。

冯拯喜食蟹黄,所以每天早上都要来马铛家羹店喝一碗蟹黄羹,这个习惯几十年如一日,让林小寒都不知道该如何吐槽这位疯狂的“蟹黄爱好者”了。

就是山珍海味,吃了几十年,也该腻味了吧?

冯拯与林小寒聊了会诗词文章,很快店伙计便送来了两人的早餐。

果然,摆在冯拯面前的就是一碗香气浓郁的蟹黄羹。

林小寒却是故作不知,故意问道:“冯公也喜欢吃蟹黄?”

“哈哈,不瞒东昌子,老夫独好这一口蟹黄味。”冯拯倒也没有多想,笑呵呵的回道。

林小寒故意面露惊喜之色:“那还真是巧了,不瞒冯公,我最喜的也是蟹黄。”

冯拯哦了一声,又看向林小寒面前的那碗羹,好奇问道:“那东昌子为何不点蟹黄羹?”

摆在林小寒面前的,是一碗再普通不过的白羹。

林小寒嘿嘿一笑:“冯公这就有所不知了,马铛家羹店的羹的确熬得非常好,比我家厨娘熬的都好许多。但要说这蟹黄羹嘛……”

他故意摇了摇头:“不过尔尔。”

冯拯的好奇心被他提了起来:“这马铛家羹店的招牌可就是蟹黄羹,怎么,竟然入不了东昌子的眼?”

林小寒点点头:“冯公,不是我吹牛,要说这蟹黄的味道,马铛家羹店的蟹黄羹,当真一般。”

他说着,伸手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陶罐,揭开盖子后,用汤勺从陶罐内舀出了一勺黄灿灿的东西,混入面前的白羹内,搅拌了几下。

瞬间一股混合着浓郁蟹黄和猪油的味道,便在隔间内迸发了出来,那股诱人的香味,让冯拯这位老饕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冯公不若试试看,我这碗蟹黄羹,与马铛家羹店的蟹黄羹相比如何?”

他说着,将那碗香气浓郁的羹轻轻推到了冯拯面前。

冯拯此时也是食指大动,立即拿起汤勺,舀起一勺羹送入口中,细细品尝起来。

“妙哉!这羹中蟹黄之味,既鲜又美,口感肥美、油脂细腻!当真是不可多得的蟹黄羹!老夫吃了数十年的马铛家羹店的蟹黄羹竟然也比之不过!”

冯拯的目光立即看向了林小寒面前的那个小陶罐:“敢问东昌子,你那罐中是何物?为何能将这白羹,变成如此美味的蟹黄羹?”

林小寒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立即笑嘻嘻的将陶罐推到了冯拯面前。

“冯公见笑了,因为我喜食蟹黄,故而自己琢磨出了此物,我给其取名为秃黄油。”

“这一罐秃黄油,皆用上好的螃蟹制成。每只螃蟹,只取蟹膏蟹黄,不允许有一丝蟹肉在其中。之后以蟹壳熬制蟹油,再将蟹膏蟹黄加入蟹油之中炒制而成。”

“如此制成的秃黄油,用以拌饭、拌面,或者混入羹中,最是美味不过。”

林小寒为了讨好冯拯,也是煞费苦心。

眼前这罐秃黄油,便是他针对冯拯的喜好,特意捣鼓出来的。

秃黄油是后世苏州名点,秃就是独有的意思。

秃黄油可谓是螃蟹最奢侈的吃法,后世两百克一罐的秃黄油,售价就须四五百元。而且那么贵的秃黄油,林小寒都不能保证其中完全没有蟹肉,只有蟹膏蟹黄。

他面前这一小罐不足两斤重的秃黄油,就是昨天晚上让家中胖厨娘,依照他教授的方法,用了十多斤螃蟹的蟹膏蟹黄炒制出来的。

冯拯听闻他的话后,眼睛顿时亮了。

看看那罐秃黄油,有些欲言又止。

显然,对于这位老饕而言,林小寒拿出的这罐秃黄油,实在是诱惑力巨大。

不过要让冯拯当面向林小寒讨要,他还拉不下这张老脸。

林小寒费那么大劲捣鼓这秃黄油,为的自然就是送礼。

看出冯拯的想法后,林小寒立即开口说道:“正好冯公也喜食蟹黄,冯公若是不介意,不若将这罐秃黄油带回府中品尝品尝。”

“这如何使得?”冯拯略有些矜持。

林小寒立即劝道:“自然使得,这秃黄油只是吃食罢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心意,还请冯公莫要拒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