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 我在大宋当衙内 - 吃货胖子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7章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不瞒诸位大师,某是做丝绸生意的。此次从临安来汴京,便是来售卖丝绸,并未携带如此多的铜钱。”

富商不紧不慢,开口说道:“某对这件珍宝盖盒很是喜爱,只是暂时周转铜钱还需一段时日,不知大师能否将这件珍宝盖盒为某暂留?待旬日后,某收到货款,便来贵院赎买。”

大和尚们顿时脸色变得难看。

说了半天竟然没钱?

没钱你说个噔儿啊?

就听富商又继续说道:“某可与大师先立下赎买契约,并付五百缗的订钱。若是旬日后,某没来赎买珍宝盖盒,这五百缗订钱便归贵院所有,可好?贵院只需替某暂留这珍宝盖盒,旬日内不要出售与他人即可。”

大和尚一听这话,脸色才又恢复如初。

珍宝盖盒本就卖不出去,别说替他保留十天时间,就是留一年也没问题啊。

再说还有五百缗的订钱,若是对方爽约,这钱可是不退的。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白赚五百缗铜钱,何乐不为?

对于这些连贫穷妇人一缗铜钱都要骗的大和尚而言,富商提出的条件,他们实在没有不答应的可能。

双方就此谈妥,签订了契约,注明了珍宝盖盒售价,以及订金等信息。

大和尚正要停笔落印,富商又忽然开口了。

“等等,大师,若是旬日内这件珍宝盖盒你们没有给某留下,又当如何?”

权利与义务是相等的,富商有此一问,也是再正常不过。

大和尚们互相看看,有些拿不定主意,便开口问道:“不知施主是何意思?”

“大师,某既然下了订钱,若是诸位大师违约,那便理应有所补偿。若旬日后某来买不到这件珍宝盖盒,那大师理应便退还某订金,再补偿某五百缗,可好?”

大和尚们略一迟疑,觉得富商这话也算是合情合理。

更何况珍宝盖盒也不可能还有其他傻子出钱赎买,答应他自然没有什么不妥。

于是大和尚们点头应下,又在契约上补充了条款,双方确认无误后,各自签字画押落印,富商从怀中掏出了一叠交子,数出五百缗交给了和尚们。

双方都很满意,各自收好契约后,富商也不再多做停留,告辞离去了。

眼见富商被仆役搀扶着跨上马背,普惠院质库的一名管事大和尚忽然唤来了两名质库内仆役,小声对其叮嘱了几句。

两名仆役点头应下,便转身出了门,远远跟在了富商一行人身后。

“师兄,你这是……”有和尚不解其意,好奇问道。

管事大和尚摆摆手:“没事,只是小心点总归没有错,如此大额的交易,还是查查对方是何来路比较稳妥。”

质库内的买卖,通常都是不问对方身份的,无论是来质押还是赎买,皆是如此。

只是这次涉及到几万缗的买卖,管事和尚才谨慎了点,命人跟上了富商一行,想查查对方身份。

几名质库和尚纷纷出言拍起了管事和尚马屁,称赞其深谋远虑,难怪主持派其打理质库芸芸。

管事和尚心情大好,哈哈一笑后,招呼一众师兄弟去内室饮茶。

一个时辰后,质库的两名仆役回来禀告,说已查清了对方跟脚。

那富商姓王,确实是临安来的丝绸商人,如今就住在樊楼之中。

他们又去汴京找其他丝绸商人打听了一番,知道这位王姓富商很是有名,每年都会从临安来汴京居住一两月时间,汴京城里不少丝绸商家都与他有生意往来,据说其身价不菲,富可敌国。

听完仆役的回禀,普惠院质库的大和尚们终于放下心来。

临安的丝绸商人,可是天下闻名。

如扬州锦、白绫,越州寺绫、茜绯花纱,常州紧纱这些名贵丝绸,皆出产自临安。

而临安丝绸商人的富庶,也同样闻名大宋。

确定了王姓富商身份后,大和尚们便美滋滋的静候十天后大赚一笔了。

普惠院质库对面的酒楼上,眼见那名富商离去,林小寒与赵祯也是对视一笑。

富商的身份自然是真的。

他确实是临安有名的丝绸商人,之所以会同意配合来演这出戏,只是因为市易务提举官出面,再加上这事对其并无任何损失,所以富商才答应配合。

而他需要做的,也仅仅是今日这般,去普惠院质库与那些大和尚们谈谈价格,签订一份契约罢了。

连那五百缗订金,都是赵祯命人交予他的。

为了拿出这五百缗铜钱,本不富裕的赵祯可几乎掏空了口袋,甚至还向石坚借了一些。

当皇帝穷到这种份上,赵祯也算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

所以林小寒一说要赚笔“不义之财”,赵祯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除了对普惠院大和尚的所作所为不满外,赵祯未尝没有借此机会发一笔小财的想法。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即便是小皇帝,也不能免俗。

出了普惠院质库大门,富商就径直返回了樊楼。

此事从此以后,与他也再无纠葛。

赵祯摩拳擦掌,很是有些蠢蠢欲动:“哥哥,接下来怎么办?何时让石坚再去质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