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顺水推舟 - 我在明末争天下 - 白色孤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06章顺水推舟

济南府布政使衙门,炉子里燃烧着木炭,屋内温暖如春。

颖王朱由榘坐在宝座上,不怒自威。

十多名官员拘束地坐在板凳上,满脸的恭敬。

“我大明官兵骁勇善战,收复山东全境指日可待。”朱由榘的声音在屋内回荡着。

“颖王殿下英明神武,此功可彪炳史册!”杨永言当即赞扬道。

杨永言本是昆山县令,朱由榘以接收山东各县为由,将其调到了自己麾下听命。

这一路看到官兵连战连捷收复失地,杨永言也对颖王朱由榘佩服的五体投地。

相对于那些骄奢淫逸,不思进取的藩王而言。

朱由榘的文治武功,让他看到了大明中兴的希望!

朱由榘看了一眼夸赞自己的杨永言,摇了摇头。

“收复失地,本应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朱由榘叹了一口气,“可是沿途所见所闻,着实让本王高兴不起来啊。”

“殿下何出此言?”

众官员也都是疑惑不解的望着朱由榘,杨永言更是开口询问。

“山东各府县先是遭遇流贼侵扰,后又被鞑虏占据。”朱由榘的面色沉重,“沿途许多村落十室九空,良田更是荒草丛生。”

“如今山东各府县民生凋敝,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恢复如初。”

朱由榘的一番话,也是让屋内众官员心里忍不住的叹息。

山东地界遭遇战乱的荼毒,可以说是一片狼藉。

要想恢复,没有十年八年估计是不可能的了。

“殿下不必忧虑。”杨永言也是开口宽慰朱由榘,“山东百姓皆是淳朴勤劳之人,只要没有战乱,不出数年,山东必定人丁兴旺,粮食满仓。”

山东自古都是民风彪悍之地,同时山东百姓又是勤劳善良的人。

不说别的,想当年那一场伟大的战争中,山东百姓积极支援前线,出兵出人,用独轮车运输粮食,可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你说的不错。”朱由榘点了点头,“山东百姓皆是淳朴勤劳的人,只要给予他们好的环境,他们必定能够创造出一番新的景象!”

“山东遭遇战乱的荼毒,我已经奏请朝廷,减免山东两年的赋税。”朱由榘道。

“殿下仁德,实乃山东百姓之福!”

众官员都朱由榘也是肃然起敬。

“你们也不要恭维本王。”朱由榘摆了摆手:“赋税是免了,可是山东地界想要恢民生,非得花大力气治理不可。”

朱由榘说完话后,也是目光投向了屋内的众官员。

“你们都是本王看重的人,也颇有才干。”

得到朱由榘的夸赞后,众人也都是神色激动。

朱由榘道:“本王召你们来,也是想让你们去山东各府县任职,带领百姓,干出一番事业!”

杨永言,阎应元,朱天麟,王永祚等人都是齐齐的站起了身。

“殿下,我们必定赴汤蹈火,办好殿下交办的差事!”

他们这些人出身不一,许多人甚至是胥吏出身。

如今朱由榘对他们提拔重用,让他们也是感恩戴德。

“坐下说话。”朱由榘对着他们压了压手。

“知道本王为何没有要吏部推举的人,而是调了你们过来吗?”朱由榘端起茶杯抿一口热茶。

他紧跟着说道:“那是因为吏部推举的那些人徒有其表。”

“他们满腹经纶,文采斐然,吟诗作画那是一等一的。”朱由榘笑道:“可是要论治民,却不如你们务实。”

“你们能深入街巷,走到田间地头,可是他们依仗着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不屑于与庄稼人打交道。”

朱由榘冷哼了一声:“他们是高坐在衙门里的老爷,五谷不分,四肢不勤。”

“他们纸上谈兵,与百姓离心离德,自然也不知道百姓的疾苦。”

“我大明如今半壁江山沦丧,与这些人脱不了干系!”

大明各地的县令那都是科举出身,自幼饱读诗书,最终成为了整日坐在衙门里的官老爷。

他们不体恤民情,全靠着那些胥吏,乡老上奏民情。

这些人都是当地的一些富户地主,自然也不会体会百姓的疾苦。

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大明朝廷的上层和下层完全脱节了。

遇到那些吃不饱饭的百姓饿死,官员也不问缘由,直接派兵镇压。

这边镇压下去了,那边又有人起义了。

官兵只能四处奔波,面对越来越多的起义,朝廷只能大肆募兵。

募兵又要大肆的征税养兵,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