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divclass="pagebgchapterbg"></div>
星期一上午,龚向阳正在云林县行政中心工地查看工程进度,这个时候手机突然响了,他拿起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姨丈李保民打来的。
前几天龚向阳就连续接了李保民好几个电话,李保民说自己和一个在西江省里做工程的老板关系非常好,两个人准备一起到云林县找龚向阳,请龚向阳吃饭,让龚向阳给他们找点项目做。
当时龚向阳没有当场拒绝,因为从感情上来说,龚向阳对这个姨丈还是充满了感激的。
龚向阳的老家是西北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作为一个农村孩子,他从小生活在山沟沟里,虽然父亲是民办教师,每个月有几十块钱的工资,但是由于土地贫瘠,一年到头父母二人辛苦劳作,收获的粮食也仅仅是糊口而已,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他们家又供应了两个学生读书,龚向阳后来到了县城,在县城里读高中。弟弟龚海洋此后也到县城里读书,兄弟俩双双考上了大学。龚向阳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弟弟的学习成绩没有那么好,考上了省里的财经学院,后来就留在学校里当了老师。
在亲戚邻居中,对龚向阳家帮助最大的就是这位李保民。李保民属于很早就到城市做建筑的那一批农民工,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逐渐积累起了人脉,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了一个包工头,经常在兰州、西安做工程。
龚向阳在北京读书的时候,每年春节回到老家,到小姨夫家里走亲戚,李保民都会大大方方地掏出一百元人民币送给龚向阳作为压岁钱。
那个时候还是90年代,在落后的农村,亲朋好友之间给对方的孩子发压岁钱,有个3块5块的已经非常不错了,很少有人一出手就是十张十元的,因为大家当时都没有钱,也不可能打肿脸充胖子。
当时李保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包工头,手里可能有几十万的资金,在西安、兰州做的有一些建筑工程,附近村里的农民跟着他长期干活的有几十位。
李保民有钱,对龚向阳全家也非常大方,一旦他们兄弟读书接济不上了,龚向阳的母亲去找妹妹说一句,李保民夫妇都会借钱给龚向阳他们家。
所以龚向阳回家的时候,总是能听到母亲唠叨说:“儿子,等你们长大了,有出息了,一定要记得小姨、姨丈两口子对我们家的恩情,要不是他们帮忙,肯借钱给我们,你们两兄弟想读完大学,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从那个时候起,龚向阳就暗暗下定决心,有一天自己有出息了,一定还上这个天大的人情。
现在李保民主动提出要到云林县看望龚向阳,顺便找点工程做,龚向阳实在找不出理由拒绝他。
接通李保民的电话,龚向阳说:“姨父,你好!我是向阳。”
李保民说:“向阳啊,我现在和楼老板已经从省城出发,估计下午三点多就可以到你们云林县。”
龚向阳说:“好的,好的。你们直接开车去云林宾馆,到总台报上你的名字,房间我马上就会安排人给你们开好。你们总共几个人?”
李保民说:“我和楼老板加上司机一共三个人。”
龚向阳说:“好的,那就先给你们准备三个标准间,你们先在宾馆里休息一下,我晚上下班后到酒店请你们吃饭。”
李保民说:“好的,好的。”
挂了电话,龚向阳把自己的秘书陈力行叫到一边,对他安排道:“老弟,我家里有一个亲戚,下午3点要到云林宾馆,你提前安排三个标准间给他们。”
陈力行说:“好的,好的。”
下午5点半,龚向阳下班后立即赶到云林宾馆,到姨丈李保民所住的房间看望了李保民和他的朋友楼老板,大家在房间里聊了一会儿天。
楼老板长得是矮矮的胖胖的,两个眼睛滴溜溜乱转,一看就是非常精明的生意人,看年纪也就是五十岁左右的样子。
龚向阳一进去,先和姨丈李保民握手寒暄。
李保民向龚向阳介绍说:“向阳,这位楼老板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他的公司挺大的,在全国十几个省都有自己的分公司,也是身家过亿的大老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