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稿件收到回复样刊 - 七零新婚夜:糙村花撩爆白嫩知青 - 瑶皿夕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74章稿件收到回复样刊

虽然郑云升和顾七娇只是写了两封信,但是在这个时期,要写信给疑似作风有问题的人说话,是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弄不好,就会把自己给搭进去。

所以对于霍家来说,郑云升和顾七娇,对他们霍家的有天大的恩情的。

沈贵东是霍少怀的老战友的儿子。

老战友在多年前的战役中牺牲了,临死之前把沈贵东交付给了霍少怀照看。

霍少怀都不敢想象,这次要是没有顾七娇的信,沈贵东就那么枉死了,他要如何去九泉之下跟老战友交代。

"小郑、小顾,你们小两口有什么需求就尽管提,只要我霍某人能办到的,我肯定义不容辞,一定替你们办到。"

"不用了。"郑云升和顾七娇异口同声的回应道。

郑云升说不用,是因为他以后还有长远的计划,希望能有机会跟霍少怀合作共赢。

顾七娇则是因为她已经从童娣心手里拿了几百块钱,她认为自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之前她还有点不安,觉得自己拿了童娣心几百块有点多。

眼下她知道自己那封信间接的救了沈贵东的命,也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收下了。

至于其他的,顾七娇也不想再跟霍少怀狮子大开口,她不是贪得无厌的人。

顾七娇想要的东西很多,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但是如今的她,已经明白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能靠自己去争取。

要去努力,要去奋斗,世界上最欣喜的事情,就是让努力的自己与这个精彩的世界不期而遇。

最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事,莫过于经过一番奋斗后,所有东西开始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那种感觉,顾七娇已经体会过了。

这一世她只会会做的比前世更好。

最后夫妻俩都没要霍少怀的任何帮助。

霍少怀从出事只会就元气大伤,他见郑云升和顾七娇坚持不要帮助,也便作了罢。

想着他迟早东山再起,总有机会报答这份恩情的。

童娣心不会再留在乡下了,霍少怀已经给她安排了回城,虽然她暂时仍然不能以她自己的身份回到霍家。

不过她跟顾七娇说了自己真正的名字,叫霍语诗。

这个时候,虽然知青还没有大规模的返城,但是家里有关系门路的,还是能回城的。

一家三口并没有在月牙村待太长的时间,只是上门跟郑云升和顾七娇表达了谢意,就驱车离开了。

送走了他们,郑云升就去地里上工去了。

一个月后。

邮递员再次来到了顾家小院,这一次邮递员给顾七娇带来了一个厚厚的信封。

她打开看了,才知道里面放了一本杂志,这是一本今年刚创刊的杂志,名字叫《十月》。

杂志的第一页夹着一封告知信。

看了信的内容,顾七娇才知道,原来她寄到报社的文章,被报社编辑推荐给了《十月》杂志的主编。

信中还写了杂志社的地址,以千字/7元的价格,向顾七娇约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长可以写到两万字。

这个杂志,顾七娇知道,是在1976年,也就是今年才刚刚创刊的。

后面的岁月里,许多的杂志都相继退出市场,走向衰败,《十月》却是经久不衰的。

前世顾七娇车祸去世之前,这本杂志都还在发行,它是双月刊读物,每两个月发行一本。

一般来说,往报刊寄文章,要几个月才能拿到样刊和稿费。

顾七娇则比较幸运,因为《十月》才刚刚创刊,缺乏知名度,收到的投稿比较少。

所以她的稿件一到主编手上,就被正式确定使用了,并且直接印刷在了当月出版的杂志里。

除了信和样刊,顾七娇还在信封里找到了一张白底绿字的汇款单,上面写着:《中共人民邮政汇款通知》。

汇款金额的那一栏,清清楚楚的写着汇款金额:15元,之前寄出的那篇文章,顾七娇一共写了两千多字。

拿着这张汇款单,顾七娇就能去邮局兑付出她写稿挣回的稿费。

十五元,差不多是一个工人半个月的工资,够买到许多东西了。

这算是顾七娇重生之后,靠自己的本事挣回来的第一笔工资,她心里高兴得不得了。

人在找到机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心情总是会感到愉悦的。

原本顾七娇是想跟报社合作,在报社拥有自己的专栏创作的,报纸每天都要发行。

按照报社最低报酬千字2元,每篇文章2000字的标准算,她一天可以挣4元,一个月就可以挣120元。

(稿费标准,笔者是查了资料的,笔者也没想到那个年代文字就这么值钱,不过那个年代的作者还是穷,因为不是每个作者都能得到篇篇文章都出版发行刊登的机会,往往过稿一篇文章的稿费,要支撑几个月的生活,所以才会给人一种穷作家的印象。)

不过现在报社把她推荐给了杂志,她以后每两个月可能就只需要集中精力写一篇两万字左右的长篇文章了。

两万字,写两个月,大概就能拿到140块。

相比于报社一个月就能拿120元,杂志社能挣的钱要少很多,但是工作量也少了很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