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吴王朝堂骂奸佞(一) - 盛唐逆子:李恪传 - 老刑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82章吴王朝堂骂奸佞(一)

长安,十里之外,百姓们自发准备迎接天策军。

大唐很强,若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当属李恪的天策军。

天策军之下,又有苏定方的灵州军,薛仁贵的火头军,韩信的狻猊铁骑,以及交由黎嘉管理的天策火枪队。

大唐百姓对待天策府的将领们更是如数家珍。

“看呀!那位扛枪的将军一定是黎嘉!据说他千里之外,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呢!”

“我还是喜欢李常之,年纪那么小,却又那么帅!”

“切!他们跟殿下比起来,都差得远呢!”

百姓们的热情拥戴,以及国民自信的笑容,这就是天策府带给大唐一种名为盛唐风骨的东西。

当今天下,我中华最强,领土最大,国民最富!

“逆子!总算回来了!”

此时的李二不像一位君主,更像期盼儿女归来的老父亲。

“儿臣拜见父皇!我军已与西突厥交接了玉门关!樊建继任总兵职位,继续为我大唐镇守玉门关!”

李恪单膝跪地,回到宫中,他们是父子,可百姓们还在,如今他们是君臣。

“好!赶快回宫,朕已经准备好了宴席!”

百官簇拥之下,每个人都想与李恪多多攀谈几句,毕竟抱住这位的大腿,才有出头之日。

“切!跟晋王殿下比起来,此人差远了!”

许敬宗冷哼一声,平心而论,军事能力,亦或是处理政务,李治的确与李恪差之甚远。

可为何有些官员始终不支持李恪当皇帝?

归根结底还是权力二字。

中华自古而来,就为权力二字争夺。

地方与中央,皇权与相权。

李二能将宰相分为多个,不也是为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否则以后将变成李恪在外作战,诸葛亮独霸朝堂的局面。

许敬宗和李义府两人都有很大的野心。

他们自认为能力超强,自认为做皇帝并非自己能力的最高体现,而是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让其作为一个傀儡。

暗弱的李治,完美的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反观天策上将,吴王殿下,你敢说不?

好的,打到你服为止!

中央集权,无非是看皇帝的手段罢了。

大明宫内,美酒佳肴,舞姬们随着丝竹声翩翩起舞。

文官大臣们早就习惯了如此奢靡的场面,反观天策府的将士们,一个个拘束得很。

“殿下……能吃了么?”

黎嘉看到桌上的鸡腿,虽说每人都有,可陛下不说话,谁敢动筷子?

“吃个屁吃!来这里就是走个形式!想吃回家,老子给你们做饭!”

“好!一言为定!”

待到舞姬们表演完毕,李二举杯,“来!今日庆祝朕的逆子班师归来!朕有个提议!”

李二红着脸,显然非常高兴,“就以收服西北为例,诸位赋诗一首!谁能夺魁,便可获赠朕赏赐的墨宝一份!朕,亲自赐字!”

此言一出,武将们显然没了兴趣,毕竟一个个大老粗,这种场合牵强附会便可。

文官们则是跃跃欲试,谁能获得皇帝的墨宝,那可是牌面。

既然是李恪班师,诸葛亮自然要做出表率。

武侯轻摇羽扇,举起酒杯,“吴王今日入长安,朔云边月满西山。”

此句只为铺垫,点名主题,毕竟诸葛亮清楚,李恪更喜欢吴王的称呼,而非太子。

“平平无奇!”

许敬宗冷嘲热讽道:“不过是三岁小孩的打油诗罢了!”

李义府更是不屑一顾。

诸葛亮懒得与两人计较,痛饮一杯后,笑着念道:“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此句念出,无论是许敬宗,还是李义府,两人都羞愧的想找张桌子爬进去!

“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李恪部署,旗开得胜。

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李恪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

“咳咳!先生怎么也学会溜须拍马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