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冷水红米
外面阳光正好,福寿堂里也是一片温馨场面。
老太太问了宋曼九陪伴公主的一些事情,宋曼九正在讲前两天的蹴鞠,先说了蹴鞠场面是如何的激烈,大家玩的如何开心,然后顺便把自己的琴艺夸大其辞了一番,惹得老太太呵呵直笑。
老太太转而又问宋曼枝的嫁妆准备的如何了,冯氏微笑着把进度一一告知了老太太。
老太太听了很高兴,夸了冯氏两句,说她办事谨慎仔细、妥贴,宋曼枝也一脸孺慕地说“母亲辛苦了”,冯氏慈爱地看着宋曼枝,说:“只要你以后过得好,母亲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总之,这次的请安是一片其乐融融。
宋曼九正感叹如果一直这样多好,一家人和和乐乐的,多幸福。
就听到宋曼枝娇笑着说:“这香气真好闻,是冷水红米的香味吧?”
有香味吗?
宋曼九深吸了两口气,仔细闻是有一股淡淡的香气,但肯定不是冷水红米的香气。
先不说冷水红米有多难得,那可是上贡的东西,非常珍贵。
蹴鞠那天中午她才吃了一次,米粒长长的,饱满呈棕红色,如胭脂一样,非常漂亮,吃到嘴里满口馨香,不是这种香味。
当时六公主说这冷水红米是下面刚刚贡上来的,皇后娘娘怜惜她们在这里学习受苦了,忙差人送了过来,还说这是今年第一次吃新的冷水红米。
再说宫里才刚吃上,东院就有了冷水红米?
宋曼九有点疑惑。
老太太稍愣了一下,问道:“冷水红米?今年的已经送来了吗?”
说完好像很想念的样子说:“你不说还不想,你这一说,还真有点想念那个味道了。”
宋曼枝听了,仿佛很吃惊的样子,说:“昨天看到门房上送来了两袋子,难道是我看错了吗?”
宋曼九朝着冯氏看过去,她的脸色已经变了,有点龟裂的迹象,但依然维持着端庄的微笑,朝着老太太说:“昨儿送来的时候,天已经晚了,媳妇忙着大小姐的嫁妆,一忙就把这事给忘了。
一会就让人给老太太送过来。”
不知道是不是宋曼九多想,总觉得冯氏这话意有所指。仅仅两句话,又是大小姐,又是嫁妆的,好像是说我忙里忙外,累得连婆婆都忘记了,都是为你这个宋家的大小姐。你倒好,竟然在背后给我捅刀子,指责宋曼枝既不孝,又不知感恩。
宋曼枝说完了那句话之后,就端端正正地坐着,对冯氏的话充耳不闻,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老太太本来高高兴兴的,听了冯氏的话,脸上的笑容淡了很多,说:“一口吃的,有什么打紧,早送晚送都一样,大姑娘的嫁妆要紧。”
项氏忙笑着说:“母亲一大早起来,就已经吩咐了孙媳儿,把昨天送过来的米好好收拾收拾,再送过来给祖母。
祖母,您也知道,现在下面的人干活越来越应付事了,里面还有麸皮,孙媳想着让人用簸箕再簸一簸,簸干净了再送到祖母这里来。
没想到,大妹妹的鼻子倒是灵敏,竟然闻到了冷水红米的味道。”
宋曼九再次感叹,项氏真是个人才,说话面面俱到。
她这一席话,一下子就把婆婆摘得干干净净。冯氏说昨天忘了,项氏就说婆婆一大早就吩咐了自己送米给祖母,可见冯氏对老太太的孝心。
然而自己也不是不想早点送来孝敬祖母,实在是那米里有杂质,想要再弄干净一点再送过来。
她这样一说,无论婆婆还是儿媳妇,两人都是打心眼里孝顺老太太,为老太太着想,哪有一点半点的过错,或者是不孝之心?
不过她这话也就是糊弄糊弄什么也不懂的人,冷水红米那可是上贡的东西,哪个人不长眼,敢把有麸皮的米送上来?
是嫌脑袋搁在脖子上碍事了。
只是她说了这话,谁还真去验证一下。
即使真去验证了,看到的是干干净净的米,那她也可以说,她已经吩咐了下人,收拾干净了。
实际上,冯氏到底有没有吩咐她,只有她们婆媳知道,可是这会她这是替婆婆说话,冯氏哪会掀她的台?
最后项氏还开玩笑话地说宋曼枝鼻子灵敏,闻到了冷水红米的味道,其实就指宋曼枝明晃晃地上眼药,歪派自己的嫡母,居心不良。
这一回合,宋曼枝败了。
果然,宋曼枝脸上的淡笑维持不住了,尴尬地说:“还是母亲和嫂嫂想的周到,我还是要多向母亲和嫂嫂学习。”
老太太温和地说:“你还小,又没经过事,哪能想的面面俱到,以后你还是要多向你母亲和嫂嫂学习。
以后嫁到王家,也不至于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事情,被婆婆训戒,说我们宋家的家教不好。”
老太太话一出口,宋曼九听出来了,祖母并没有完全相信项氏的话,但也明白宋曼枝是故意的,所以这一回合,她们即使不是两败俱伤,但谁也没讨到好。
宋曼枝脸上的淡笑加深了一些,乖巧地说:“祖母教训的是,孙女记住了。”
在这个过程中,赵氏只是微笑地坐着听着,看戏。
宋三曼却是事不关己,拿着手帕子绕来绕去,不时地看一眼宋曼九,还偷偷地朝她眨了眨眼睛,一派的天真烂漫。
宋曼瑾却是瞪了宋曼枝好几眼,又要维持姐妹和睦的假象,只能偷偷地瞪,面上还要保持着淑女的微笑,在长辈没有问话时,不多一句话,也不插话,做她的大家闺秀。
请完安,出了东院的门。
宋曼九就着急地问:“娘,大娘不是答应给曼枝姐姐添妆了吗?
曼枝姐姐今天唱的又是哪一出?”
赵氏冷笑了一下,说:“答应是答应了,添加了嫁妆也不假,只是她到底不甘心,找了个错把金姨娘又禁足了。”
原来,宋曼枝这是想帮亲娘出气,可是她也不想想,她的嫁妆多少可是掌握在嫡母手里。
即使冯氏答应了给她添加到三十二抬,可那是被老太太压着答应的,冯氏心里定然不舒服,她不想着讨好嫡母,散了嫡母心中的怨气,尽心地给她准备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