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就不走寻常路
身在职场,要有敢于创新和敢于尝试的勇气,才能适应变幻不定的职场环境。否则,就只能畏缩在陈旧的观念里,禁不起未知事物的考验,终将会被淘汰。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一匹饥饿的狼在丛林里转悠了好几天,却没有发现任何猎物的踪迹。就在饿得快要死的时候,它发现枯树旁边有一群从未吃过的白蚁。于是,狼不顾一切地将这些白蚁都舔食到肚子里。终于,狼没有被饿死。其实,这匹狼吃白蚁,凭借的就是一种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的勇气。否则,就算是有再多的白蚁,还是救不了它的命。就像“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人们都快饿死了,看到身边有成群的螃蟹,却没人敢吃。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螃蟹不是常规印象中的“食物”。结果,很多人一批又一批饿得倒下了。倒是那个敢吃螃蟹的人,最终却活了下来。所以说,在前进的步伐中,就要敢于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尝试。古人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说的就是这种随环境的改变而敢于创新的勇气。
当年电风扇才开始盛行的时候,某公司积极投资进行大批量生产。但后来,由于市场上的电风扇供过于求,便积压了上百万台在仓库里。一时间,公司动员上千名员工来进行推销,但结果仍然令人担忧。董事会为了“消化”掉这堆积如山的产品,便鼓励员工们一起出谋划策,并承诺:“谁要是有好办法,将这些产品卖出去,就升谁为副总经理。”消息一传出来,人人都在想着如何推销,但都是“老路子”:有的说降价,有的说开拓新市场……效果都不理想。直到一个年轻的小员工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结局。这个小员工的想法,就是改变电风扇的颜色。原来,当时的电风扇不像现在这样什么颜色的都有,而只是一种颜色——黑色。很多人都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入流”的,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经过董事会的研究之后,还是通过了这个想法。于是,便将上百万台“黑”扇全都换成了“彩”扇。在第二年的夏季,“彩”扇一经投入市场,便在市场上刮起了一阵疯购的热潮,上百万台“彩”扇一售而空。而董事会也履行了当初的承诺,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员工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的观念下,人们认为“螃蟹”不是食物,所以人们不敢吃;电风扇都应该是黑色的,所以之前就没人想过电风扇也可以是其他颜色。于是,人们在新的想法或新的事物前才会望而却步,不敢向前跨出。因为潜意识已经告诉他们:“这不是印象里的东西,多半是错的、危险的。”于是,有人饿死了,电风扇也卖不掉了。其实,所谓的概念都是人总结出来的,虽然你想的东西别人都没有想过,但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蓝玲和魏紫同是一家公司的员工。一次,公司为了选拔一位主管,分别对她们进行了两次考核。第一次考核的题目是“领导喜欢什么样的员工”。当结果公布出来以后,蓝玲位居榜首,魏紫次之。紧接着便是第二轮的考核,谁知竟和上次的题目一样。蓝玲以为领导弄错了,直到领导强调没错之后,才开始答题。但这次的结果是二人并列第一。蓝玲心想:“两次位居榜首,主管的位置还不是我的囊中之物?”但当结果宣布时,蓝玲没想到新任的主管是魏紫。当着那么多同事的面,蓝玲也没好意思发作。直到下班以后,别的同事都走了,蓝玲才敲开了领导的门。一进门,蓝玲便愤愤不平地说:“我两次的考核成绩都是第一,为什么升职的却是别人?如果主管的人选已经定好的话,那这次考核又有什么意义?”领导好像早就知道蓝玲会来,只是将她们两人的试卷拿了出来:“看看你和魏紫的试卷,尽管你的成绩很好,但同一个题目,你的两张试卷一模一样,而魏紫却不一样,她根据不同人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其实,大家都很欣赏你的成绩。但是,我们需要的主管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不仅需要具备才华,更需要创新的能力。我们用同一个题目考了两次,就是想找出一个有创新意识的员工来,为我们开拓新的市场。所以,这次我感到非常抱歉。”听到领导的这些话,蓝玲顿时羞愧难当。
由此可见,一个员工要是墨守成规,没有创新的能力和意识,那么也就不会有多大的作为。因为他只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在未知的事物和挑战面前就会败下阵来。而市场却是不断更新的,也是无法预料的,那么我们就要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市场的步伐。明代大学者朱熹曾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延伸到职场中来,“活水”就是“创新”,而“渠”就是职场环境。只有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我们才能适应职场的需求。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潭“死水”,被别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