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心是成功的助推剂
《三国志》中有一句话说得好:“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将它继承下去。而在现实社会中,知恩图报已经成为优秀人士的一种必备素质。
中国有句成语叫作“狼心狗肺”,一般用来形容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和帮助,却不知感激与回报的人。其实,这个成语是对狼极大的不公平。在动物界中,狼是懂得感恩的动物。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狼与秃鹫是一对合作无间的搭档。狼在地面活动,虽然跑得快,但苦于视野有限,远一点的猎物根本看不见。而秃鹫在天空上飞翔,观察的范围要大很多,但可惜秃鹫只不过是“一只小小鸟”,虽然能抢先发现动物的尸体,但它的小爪子却无法撕开猎物厚重的毛皮。所以,秃鹫只好将狼引来,让狼用锋利的爪子剖开鲜嫩的血肉,秃鹫与狼就可以一起大快朵颐了。就因为这样,狼对秃鹫心怀感激。它知道,如果没有秃鹫的带领,自己绝对不会轻松地找到食物。所以,狼绝不攻击秃鹫。同时,每次捕猎,狼也会为专吃死肉的秃鹫留下一点。同时,在狼群汇集的加拿大,几乎没有狼攻击人的记录。这是因为,在那里温度较低,动物相对较少,而人们宰杀过牛羊之后,往往也会留一点给狼群。所以,在那里,人与狼是可以和谐共生、和睦相处的。
在我国历史上,也有很多知恩图报的故事:
鲁宣公时代,宣子山上打猎,忽然看到一个饿得快死的人躺在路上,便急忙下马查看他的情况。饿汉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于是,宣子立刻给了他一些食物。但是,饿汉将食物留下了一半。宣子问起原因,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听后,让他把食物吃完,并为饿汉的老母准备了一篮食物。后来,宣子被灵公追杀。就在宣子在宫中左闪右避的时候,一名武士偷偷将宣子救出来。宣子为武士的行为感到十分奇怪,于是他问武士为什么要这样做。武士说:“我就是当年你救下的那个饿汉。”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在谈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时,往往将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努力。但事实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通过单打独斗取得成功。一个人的成绩必然是通过其他人的帮助才实现的:在生活中,当你遇到麻烦时,家人和朋友会向你伸出友善之手;在工作上,一旦遇到麻烦,同事甚至上司和老板都乐于帮助你解决问题……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对给予你温暖和帮助的人充满感激并寻找机会报答。知恩图报不仅是每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自身取得成功的助推剂。
文鸿的父亲早死,父亲工厂的同事荣师傅就将文鸿带在身边,教他修车的技能并照顾他的生活。如果不是荣师傅,从小就没有爸爸的文鸿也许早就跟着附近的坏孩子们学抽烟、学打架了,说不定已经进了监狱。但是,这些都没有发生在文鸿的身上。文鸿十八岁那年,南下打工。现在,他已经是日本一家汽车厂的中国分公司总经理。但是,荣师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六十岁那年中风,虽然仍能动弹,但行动不那么利索。可惜,荣师傅的儿子又是个“妻管严”,在老婆的强势政策下,儿子根本就不敢去照顾老爸。文鸿知道以后,立即买了飞机票回家,把荣师傅接到南方来。在文鸿的悉心照顾下,荣师傅已经能挎着菜篮子到市场上买菜,还能跟卖菜的大婶讨价还价呢!而文鸿知恩图报的事迹被一家报纸的记者知道了,他率先登门采访文鸿。而文鸿的事迹上报之后,他总经理的身份也随之曝光。一夜之间,他公司里的汽车销量上升了百分之五。这一成绩使文鸿再次升职,成为中国分公司的总裁。
知恩图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如果人人把这个通俗的格言落实在行动上,那么我们的后代必将是人格健全的建设者,我们的社会也必将是和谐的社会。而知恩图报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人常说做事先做人,做好了人,事业也会取得相应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