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外官进京 - 寒门贵子 - 山的那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寒门贵子 >

第898章外官进京

萧璟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署名。

姜丰得知后还有些遗憾……想想后世子孙考试,提到《母猪的产后护理》这本伟大的农学著作编者是谁?

是某一任皇帝。

那不是很有趣吗?

萧璟不觉得有趣,但他感受到了姜丰的善意。

听了姜丰的开学致辞、看到了理工学院的建设情况、又听说了大夏已经在建铁路了之后……萧璟同样向皇帝保举沈之鹤任工部左侍郎。

皇帝犹豫:“工部尚书年迈,左侍郎一职至关重要。沈之鹤虽好,却和姜丰关系过于紧密。”

太子有意和沈家结亲,如今保举沈之鹤,是不是也有加强自己势力的意思?

萧璟劝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沈家数代治《墨子》,沈之鹤也是父皇派去大湾的人,忠心可鉴。况且,工部左侍郎一职不可久缺,来回南洋传旨耗时不少,若真要任命此人,宜早不宜迟。”

他的话语坦荡,似乎并无私心。

皇帝笑了笑:“沈之鹤早日回来,也可早日把皇儿的婚事定下。”

萧璟这才脸色微红:“父皇取笑儿臣。”

皇帝到底还是听进去了太子的话。

工部左侍郎一职压着也不是个事,等到年底外官进京,扯上锦衣卫的事,恐怕节外生枝。到时候各方博弈,新的人选还未必比得上沈之鹤呢。

如果沈家应下亲事,沈之鹤也算是皇亲了,以后未必会向着姜丰。

这么想着,他也有点期待沈之鹤任职工部左侍郎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

不久之后,皇帝下旨升南洋马喇甲城主沈之鹤任工部左侍郎。

旨意终于出来,朝臣并没有太意外。虽然候选人有好几个,但平心而论,沈之鹤确实是其中最出色的。

姜首辅选人的眼光是极好的。

吏部要派人南下传旨,但如今南洋集结力量征西亚,恐被战乱波及。

这南下传旨可是有风险的,吏部主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

大过年的,去哪不好啊,非得下南洋吃海风冒生命危险。

吏部侍郎正要强硬“点兵”,威国公知道此事,上奏皇帝:“陛下,如今锦衣卫尚在,何不选派锦衣卫保护朝臣南下传旨?也好发挥锦衣卫的作用。”

皇帝双目一亮,对啊!锦衣卫这不是还没裁撤吗?

充分发挥锦衣卫的作用,朝臣以后再提起裁撤锦衣卫,语气还能那么坚定吗?

于是,皇帝下令锦衣卫选十余精干护送吏部主事南下传旨,到大湾后,再由大湾府军一起护送。

“这国土太大,传个旨也不容易啊!”皇帝对左右感叹。

心腹太监奉承道:“陛下威加宇内,也只有我泱泱华夏才有这样的国土,其他国家羡慕还羡慕不来呢!”

皇帝笑道:“你这老奴,倒是会说话!”

心中却是满满的骄傲。

汉武帝勒石燕然,他如今也做到了,甚至设立塞北总督,真正把蒙古草原、鲜卑利亚纳入治下;

大唐设西域都护府,此后因战乱西域脱离中原数百年,如今岑家平定西域,重设西域行省;

安南自古以来是我朝国土,前朝时趁机独立,如今重回祖国怀抱;

扶桑海寇数百年来扰我海疆,如今早已被沉入历史长河中……

至于南洋、北美、西亚,皆前代不曾探索之地,如今均逐一收入囊中!

说他功盖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并不觉得是吹嘘!

“隋炀帝、唐太宗征高句丽,皆未遂全功……亦看今朝了!”皇帝目光悠远,对高丽一战的战况更加关注。

重阳节一过,万寿节至。

今年万寿节没有办大型庆典,但在京百官还是要向皇帝进献寿礼的。

这一回,姜丰没有再送“奇技淫巧”的发明,而是财大气粗地送了一箱尖晶石。

这些来自安南的尖晶石,有红、蓝、绿、褐等多种颜色,其中又以近似红宝石的红色尖晶石最珍贵。

这样一箱宝光璀璨的尖晶石,皇帝将其分赐给宫中妃嫔、公主。

其中三皇子的母妃心头又是一热,姜丰这南洋总督都能拿出那么多宝石,安王萧玦还不得富得流油?听闻前回他回京恭贺皇后千秋,送上的礼物就很珍贵。

海外奇珍异宝众多……安南已被萧玦占了先,不如仍求就藩瀚海?那里不是有祖母绿宝石矿吗?

三皇子还不知道,因为一箱尖晶石,他的母妃又动了把他卖去鲜卑利亚的心思。

朔风南下,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各地督抚外官也陆续进京述职了。

外官进京述职,最忙碌的是礼部和吏部。

礼部要负责安排外官住宿的驿馆,吏部则要安排述职的具体流程。

姜丰也忙碌了起来。

首先,他也需要了解各地的全年发展情况,年终大朝会的时候,他自己要做全国年度报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