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争辩
在香格里拉镇休息一晚,两人继续启程。下一站,先是回到世界最高县城理塘,然后沿着318国道,直奔两百公里以外的竹巴龙。
过了理塘,一个完整且平整的盆地出现在眼前,这里是毛垭大草原。六月的夏季毛垭大草原,以蓝色为主的花海出现,美不胜收。
湛蓝的晴空下,牛羊成群,绿草连天,盛开的野花姹紫嫣红,打一个滚就是一身花香。这里的每个季节,都赋予了大草原无边的神韵与风姿。
过了毛垭大草原,两人即将到达海子山。从理塘一路过来,全程都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极容易出现高反,海子山更是海拔四千六百多米,这里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川遗迹。
江恩和周瑾一路上不停的补充着水分,吸着氧,忍着身体上出现的轻微不适,好在海子山给予了他们二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心潮的澎湃,让他们忘却了生理上的不适。
继续前行,前方拐弯处,更是给两人来了个惊喜。两颗蓝宝石一样的湖泊镶嵌在海子山脚下,那是姊妹湖。这种峰回路转之后出现的美景,让两人毕生难忘。
离开海子山,后面的路段给两人来了个过山车。从高山来到江畔,金沙江畔。这里是长江的上游,正是在这里千万年的冲刷,它才冲出青藏高原,东流入海。
晚上在金沙江畔的巴塘县休息,因为这里海拔低,只有两千五百米。
一夜过后,过了巴塘县两人即将进入西藏境内。前面不远,是竹巴龙乡附近的金沙江大桥,左侧是川省,右侧是西藏。
过了大桥,开始迎来了爬升,这里的下一个站点是澜沧江畔的竹卡,全程一百零五公里,路程虽短,却是一场冰火两重天的体验。
前四十公里到海通沟,是一段上山的热身运动。曾经这里是川藏线最烂的路段,雨季路上全是炮弹坑,不过如今,已变通途。
过了海通沟,先会到达西藏的第一座山:宗巴拉山,海拔四千一百七十米。翻越宗巴拉山,继续往前是芒康,这里是川藏和滇藏的交汇点,海拔三千八百米。
刚下山到芒康,后面继续来一段爬升,前方是拉乌山,海拔四千三百米,山势看起来平缓。但两人随后紧接着又要急剧下降两千米,来到澜沧江大峡谷。
竹卡就位于澜沧江大峡谷的谷底,海拔两千六百米,江恩和周瑾选择在竹卡休息一下午加一晚。虽然今天只跑了一百多公里,但过了竹卡之后,将会迎来全程最险路段之一。
休息好过后,江恩和周瑾精神饱满,整装待发。离开竹卡,前往一百一十公里外的左贡。从竹卡出发,迎接两人的是觉巴山。
它可谓是川藏线上最险的路段,此山不高,只有三千九百米,但山体异常陡峭,公路外侧便是万丈深渊,一路上真可谓是心惊胆颤。
江恩把车内的音乐都关掉了,嘴里分泌着唾液。周瑾更是屏息凝神,不敢说话,目不转睛的看着前方。手里攥着水壶,想喝又不敢喝。
有惊无险的过了觉巴山垭口,一段漫长的下坡又在等待着江恩。坐在车里,江恩隐约感觉能闻到刹车片传来的异味,脚下不敢有任何怠慢。
这次和以往不一样,还未下到山底,又要继续上山。沿着漫长的山谷,不断爬升,海拔直逼五千米,来到东达山。这是全程仅有的两个五千米以上的垭口之一,而另一个垭口却已经通了隧道。
在爬升的过程中,氧气不能断。有事没事,嘬一口,江恩不想等到身体不适之后,再吸氧。东达山的海拔虽然很高,但夏季草坪青绿,牦牛成群,景色亦是极美。
景色虽美,两人不敢多逗留。看着两眼,拍了几张照片之后,继续一路向前,顺着山势向下,终于到达了这一路段的站点:左贡县,海拔三千七百米。
海拔虽然稍微有点高,但两人的身体,一路上已经开始慢慢适应高原气候了。选择在了左贡县留宿,晚上直接睡在了车里,吃着自己做的饭菜。
一路惊险,让留宿过程的烟火气,显得格外难得,令人回味无穷。
翌日,继续启程,从左贡开始,跑上将近三百公里,去然乌湖。路上需要翻越两座高山和一条大河。
顺着河谷,首先来到了中转站的邦达镇,海拔四千三百米,这里有邦达草原。两人没有游玩,只是补充了下物资后,继续上路。
过了邦达镇,不远之后就是业拉山,海拔四千六百五十八米。紧接着两人开着车,急剧下降两千多米,来到了怒江之畔。
这个下山之路,便是赫赫有名的怒江七十二拐。从雪山之巅盘旋而下,一个又一个的之字形弯,对心理素质同样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过了弯,来到怒江峡谷,这里同样被称为华夏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两边刀削斧劈一般的山体,极为壮观。在峡谷行驶百余公里之后,两人将抵达下一个山口:安久拉山,海拔四千四百六十八米。
虽然是山,但山体极为平缓,这里夏季遍布草场和湿地。
过了安久拉山,就会到达这一段路的终点站:然乌湖,这里是丙察察与川藏线的交汇处。从丙察察也能进藏,但这条路是进藏最原始的公路,最难走的公路。
曾经的丙察察进藏公路是无等级的泥土公路,整个路基简陋得只有一个行车道。加之沿线地质灾害严重、天气条件恶劣,道路中断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使那样,也有无数的户外冒险者不断尝试,挑战自我。
不过现在好了,经过2年半的改造,丙察察升级成为四级公路标准,并正式更名为新滇藏通道。察隅县至察瓦龙的精华路段,行驶时间由原来的13小时缩短至8小时。
但曾经地狱般的路况让改造工作举步维艰,重新恢复通车的丙察察无不凝结着公路工人的血与汗。
江恩和周瑾晚上在然乌湖休息,因为这里的风景极为美丽。然乌湖被誉为天空滑下的最后一滴眼泪,湖光山色的高原风情,着实令两人流连忘返。
在然乌湖背后,还藏着一处宝藏:来古冰川,这是世界三大冰川之一。两人趁着还未日落,在然乌湖欣赏完美景之后,就直奔二十多公里外的来古村,去观赏来古冰川。
从然乌镇到来古村沿着有"西天瑶池"之称的然乌湖岸边走,湖两岸的灌木丛叠加上白云蓝天,在湖水中反射成一幅幅涂抹浓彩的画面。围绕着来古村的多条冰川,在村子前形成了多个冰湖,因不同的冰川所在的地质和土壤成分不同,每一个冰湖都会反射出不同的颜色,有一个冰湖上还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冰山,看上去有点到了南极的感觉。冰川的末端与冰湖之间,断裂的冰川露出十数米高蓝幽幽的冰层。
来古村周围遍布美丽的湖泊与宏伟的雪峰,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来古冰川的六条海洋性冰川,这样的自然景观在华夏甚至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的。
在然乌湖和来古村,休息一天两夜。下一段路足足有接近六百五十公里,那是去往林芝。
启程之后,沿着柏油公路,到达这一段路的第一个站点:波密。一路上,两人很难想象,波密居然有异常茂盛的森林。
这得益于波密位于帕龙藏布江峡谷之中,这里山高谷深,海拔两千七百多米,水汽充沛,空气湿润。四周雪山环绕,冬季的气温更是比绝大部分北方城市还要温暖。在雪山草原之中,它显得格外另类。
夏季草木茂盛,湖光山色,竟有一丝江南的韵味。
离开波密,两人前往抵达通麦,一个曾经被称为通麦天险的地方。海拔两千零八十一米,这里曾是亚洲最大的泥石流群,曾经的川藏线经常因为它而中断,不过如今已经天堑变通途。
路过通麦,再往前行进,便到达一个颇具瑞士风情的小镇:鲁朗,海拔三千七百米。两人路过鲁朗的湖边,忍不住下车玩味了一番,还品尝了一下当地的美食:石锅鸡。听说是吃虫草长大的鸡。
美食美景赏玩,不敢贪恋,继续前行。过了鲁朗,两人到达另一个山口:色急拉山口,海拔四千七百多米。
在色季拉山口扭头回望几座七千米以上的雪山,出现在两人眼前。最先看到的是南迦巴瓦,华夏十大最美山峰之首,它就像一把刺破天际的长矛,令人心神悸动。
离开色季拉山口,一路盘旋而下,不远的路程之后,就到达了这一段路的终点林芝。在林芝,往东是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也就是南迦巴瓦山的脚下。
两人在林芝没有多停留,直接趁着还未日落,直接往东一百一十公里,赶往南迦巴瓦山所在的米林县。
在米林县夜宿,隔天直接去了南迦巴瓦山,六月正是欣赏南迦巴瓦山的好季节。南迦巴瓦山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根据统计,每年大约只有六十五天才能看到南迦巴瓦的全貌,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
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
如果不是周瑾拦着,江恩还想去一趟南迦巴瓦山的登山大本营,参加一下为期七天的徒步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