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内奸
云清歌这句话,成功的让面前的人一愣。
徐青也不确定的说:“根据纸张里传出来的信息,对方应该在朝堂上身居要位,但不一定是一个高位。”
忍不住皱起了眉,云清歌也带着些许的不确定说道:“可是这样一张纸条没头没尾的塞到了我的手里……”
受到了一旁慕非夜的示意,徐青立刻就点了点头,拿着纸条说道:“属下会尽快查清楚其中的缘由。”
说着便拿着纸条离开了。
云清歌收回了目光,看着坐在身边的人说道:“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既然莫名其妙的收到了这样的纸条,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慕非夜神色淡淡的点了点头:“徐青会尽快查明原因的,这段时间你就安心待在王府休养。”
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云清歌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收回了自己的目光。
怀里被装着的,一直都没有机会拿出来的胭脂水粉。云清歌这时也从自己的袖袋里掏了出来。
起初是准备去一次回春堂的,不过现在看来,今日最好还是别出门了。
虽然不清楚对方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防范于未然总是好的。
于是云清歌只能把手里的盒子交给了玄武,让他帮忙带给了回春堂罗大夫。
这样一盒简简单单的胭脂水粉,云清歌确实没察觉出有什么异样。
不过既然对方能够叫卖的价格这么高,应该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才对。
怀揣着这样的疑惑。云清歌坐在院子里发愣。
第二天。
才收到了徐青回报的消息。
这一次,徐青带过来的消息确实震惊了所有人。
云清歌正在打量着坐在自己面前的人,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说道:“这些天你已经许久都没有在去上朝了,一大早上的就来我这个地方坐着。就不担心有人在皇上面前参你一本吗?”
神色间看起来一点都不着急的慕非夜,缓缓地摇了摇头:“我若是主动的远离了朝政,高兴的人多的很,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参我一本呢?除非我把持着朝中大权一直挡在了某些人的面前,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看着对方这么笃定的样子,云清歌只能撇了撇嘴,拿着小笼包往嘴里塞。
没等多久,徐青就匆匆忙忙的赶了回来,眼睛里头有淡淡的红血丝,眼睑下是一圈不甚明显的青黑。
看得出来,徐青是熬了一整夜。
站在了两人的面前,好不容易缓了口气,徐青拿出了自己兜里头的一叠纸:“朝中姓李的大臣一共有十三位,因为不确定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所以我让手下的人分别蹲守了这十三位大臣一整夜的行动。最后在户部尚书李大人那个地方找到了破绽!”
没想到居然真的有进展,云清歌抬头看着面前的人:“先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徐青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回答道:“这位户部尚书的李大人,平日里为人低调,很少有出风头的时候。在为数十年一直以来无功无过,谈不上有什么很大的成就,但是又没有出现过较大的纰漏。”
放下了茶杯的慕非夜皱起了眉头说道:“无功无过才能证明了此人的本事厉害,继续说。”
徐青只能接着说道:“我让手下的人立刻去调查了这位李大人的事情,发现李大人当初是由皇上一手提拔上来,一路高升,做到了今天户部侍郎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坐了这么长时间,是一个很典型的保皇派,只认可了坐在龙椅上的人,却并不参与了任何一个党派之间的斗争。”
这到是个意外之喜了。
本以为在慕璟轩的府邸中收到了这样的纸条,对方应该是慕璟轩那一派的人才对,没想到居然是个中立的。
“既然是中立的,那为什么我收到纸条的地方会是二皇子的府邸?”
徐青也答不上来,只能略显困惑的摇了摇头:“这件事情手下的人还在继续调查,有进展之后会即刻回报。”
看着云清歌微微的点了点头,徐青才又继续说道:“虽然暂时不清楚李大人和二皇子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不过昨夜在蹲守的时候,我发现这位李大人似乎和被扣留在京城中的质子有联系。”
一边说着,一边将手里头那堆皱巴巴的纸放到了桌上:“这些是我们在李大人非常谨慎的从府邸后门出门之后,悄悄的在书房的书桌下,一个夹层的地方取到的。”
云清歌也顺着拿过了一张纸来仔细的看了看。
然后就发现上头的东西写的像鬼画符一样,她根本就看不懂。只能自暴自弃的把纸张放了回去。
慕非夜倒是看的煞有介事的,一目十行,很快就把桌上这堆纸张给看完了,随后挥了挥手,让徐青立即把东西送回去。
等到面前的人离开了之后,云清歌才好奇的问道:“刚才那堆纸张里头写的是什么?藏的这么小心翼翼又不愿意让人发现,该不会是什么贪污受贿的账本吧?”
只听到身旁的人传来了一阵轻笑,随后就看着对方摇了摇头,解释道:“纸张上面的文字是用了匈奴的文字,虽然刻意避开了胡人,不过文字中的信息却已经泄露了对方的身份。”
云清歌立即就反应了过来:“难道是北方的胡人?”
慕非夜点了点头,神色间带着一点赞许:“根据信件来往的时间来看,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了。”
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云清歌不可避免的将之前突然找上门的那图,和这位李大人联系到了一起:“照这么说来,这个李大人莫非是内奸?难不成之前那位质子忽然找上门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只见齐王摇了摇头:“准确一点来说,他应该不算是内奸,这位李大人本就是胡人。只不过是胡人和御国的人生下来的,长相随了母亲,所以看上去和我们的样子没什么区别。”
“对方信件来往的次数渐渐的变多了,每一次书信的交流。都不是靠着驿站传递,而是靠着之前你买的那些胭脂水粉传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