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中秋节
八月十五,厂子里照例放假一天。
在老家每个节日都要过的。过年杀猪宰羊、蒸蒸馍、炸馓子、起五更自不必说。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蒸布袋也很热闹。蒸布袋就是把发好的面一团一团的擀成半指厚或更薄一些的面皮,把馅放进去裹起来,一头还要折进去,一头就那样自然的散着,像是布袋的样子,据说吃一个布袋就能真正扛起一布袋粮食,所以是必吃的。二月二龙抬头,炒咸豆、煎煎的馍,煎的馍就是薄煎饼,有什么说道无从考究,但一定要吃。咸豆好吃,但不能多吃,更不能喝水,不然就会拉肚子。那几天拉肚子了没人说拉肚子,都说卖鞭竿的,因为拉肚子会拉得很厉害,水一样往外喷,落到地上自然也是一溜,就像一根鞭竿了。五月初五端阳节插艾草、煮蒜瓣、煮咸鸭蛋,据说吃了不得病。六月六炒炒面,把生面放锅里一炒,喷香,放点盐用开水一烫,馋死人哩!当然,放点糖,再用开水烫吃甜的也不赖。七月七牛郎会织女,小孩子们会凑在一起包饺子,男的把一枚皮钱包进去,女的把一根绣花针包进去,谁吃着了谁有福气,男的会发财,女的则心灵手巧,不过吃的时候要小心翼翼,不然就会扎了嘴,尽管知道,可扎了嘴的女孩还是大有人在。有的男孩会比较粗心,饺子吃完了也吃不出来皮钱,直到第二天去了茅房才知道是自己吃了。八月十五是大节,杀鸡、烙油馍,自然要大吃大喝一顿的。
红麦自打出来打工已经少过好几个节了,八月十五自是不能再马虎了,何况还放了假?放假干什么?不就是让大家好好吃好好喝的嘛。可是,怎么好好吃好好喝呢?在厂子里不像在家里要啥有啥,三弄两不弄就能弄出过节的气氛来,总不能再像端阳节那样在街上随随便便的吃了吧?正发愁着,司马月玲说,老沈,明天过节打算怎么过啊?虽然跟司马月玲相处只有几个月,俩人已经很熟了,司马月玲叫她也张口就来,开始叫沈红麦,需要红麦帮忙了叫大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叫她老沈了。
红麦开始听不惯,有点别扭,一想,可不是?跟这些工友比起来自己的年龄就是最大的,不承认老也不行啊!红麦就默认了,说,不知道,明天再说吧,反正人家过咱也过,撇不到节后头去。
司马月玲就哈哈地笑了,说,老沈,你说话真有意思。明天跟我过节去吧,我那儿什么都方便,你去了什么都不用带,只要把嘴带去就行了。
红麦想了想说,中!你可多买点好吃的啊。
司马月玲说,放心,你能把我买的东西吃光才算本事呢。
红麦说,中,说不定我连你都会吃了。
司马月玲说,说好了,我明天可等你去吃了哦。
红麦说,好。
其实,早几天红麦就和红莲、沈翠开始说过节了。红莲肯定会和赖货在一起的,沈翠也不想和他们在一起,在厂子里呆了几个月,沈翠也交了一帮姐妹,想自自在在的出去玩玩,想看哪儿看哪儿,想吃啥吃啥,想啥时候吃啥时候吃,想花多少钱花多少钱,有大人跟着啥都不敢动,憋屈死了。
红麦当然不便跟红莲两口子在一起,也不想跟沈翠那帮孩娃子在一起,正不知道怎么好,司马月玲一说,正中下怀。晚上,红麦跟红莲和沈翠说了。没等沈翠开口,红莲就接口道,我正说你节咋过哩,这样也好,正好您俩也对劲儿。
沈翠附和道,可不是?
红莲自从和曹会计吵了一架没人向着她就低习多了,上班有话就说,没话就埋头干活,只在寝室里才话多起来,不过明显比以前宽和多了,什么事都不再霸着拦着了。
红麦看妹妹和侄女都没反对,放下心来,随口问,您哩?
红莲说,我上街。
沈翠听红莲说上街,不敢再说上街了,怕红莲拉上她,就说,我跟她几个玩去。
红麦说,中,走走看看吧,来这一趟,回去一说啥都不知道也丢人。
红莲说,长长见识也好。
这样,三个人就各自把自己的明天说妥了。
第二天,红莲要走了跟红麦打招呼,姐,我走了。
红麦说,去吧。
红莲要走,忽然说,姐,你咋去啊?
红麦没明白红莲的意思,愣了,问,咋去啥?
红莲说,你空着手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