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游戏规则
凌晨五点,杨晨轩就被母亲叫了起来,洗漱一下,爷爷已经在灶台里烧起了旺火,父亲用一个大盆装了一盆米,另外又拿了一个桶,里面装了猪肉、鸡肉等,另外还有一个盆里,装了几套碗筷。
在杨勋功的安排下,杨修远和杨晨轩两人各自端着装满米的大盆和装满了肉的桶,张月华端着装碗筷的盆,杨晨曦拿了一大块点着的木材,杨勋功拿了一大卷鞭炮在前面领路,朝着新房走去。
等到了新房门口,杨勋功点燃鞭炮,杨晨曦立刻进屋,把柴火放进灶里,又添了一些新柴进去,灶里的火顿时噼里啪啦地燃烧。
杨勋功又拿出香蜡和纸钱,开始敬菩萨、请祖宗进门。
这些繁杂步骤杨晨轩并不熟悉,但跟着做还是没有问题。
一家人都是其乐融融,今天即是端午节,也是他们搬新房的日子,怎能让人不高兴?
一直忙到早上六点多,所有的程序才算走完,张月华在新房开始忙碌,准备做早餐。
有起得早的村民看到杨晨轩一家来新房做饭,好奇地进门问道:“老杨,你们今天进火啊?怎么没听说呢?我都没随份子钱。”
杨修远笑呵呵地迎了出来,说道:“我们没打算大办,也就没通知大家了。”
村民打量着屋里的布置,现在堂屋其实也没有什么东西,就只有几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不过这桌子和传统八仙桌不一样,四方都能伸缩,收起来的时候,是一个普通八仙桌的模样,可以一家人吃饭,如果客人多,就可以打开,变成一个大圆桌子。
“这桌子不错啊!”村民赞叹道。
杨修远说道:“这是小轩昨天下午去买的,有点匆忙,随便买了一张,先用着。”
杨修远还是很为儿子自豪的,儿子给他可是涨了不少的脸。
张月华这时候拿着零食、水果、粽子出来招待。
零食都是农村不常吃不常见的,粽子也是五花八门的馅,如今这年代,吃一口肉都是加餐,普通人家做粽子基本都是没有馅,有的会放点玉米花生。
吃到杨晨轩带回来的猪肉馅、蛋黄馅也算是尝了鲜。
村民临走的时候,张月华又给送了一个礼盒。
杨晨曦虽然常来新房子这边看看,但今天是第一天入住,兴奋的不行的,楼上楼下不停的窜。
尤其是对于杨晨轩给她买的床,更是喜欢得不得了,往常都是睡一米二宽的老式床,现在给她换了一米八的席梦思和全新的被子,房间里还放了一张书桌、一个梳妆台和一个衣柜,更是让她满意,往常,大家的衣服都放在一起,现在她也算有了自己专属的衣柜和空间。
“哥,我还要一个书架。”杨晨曦拉着杨晨轩撒娇说道。
对于买书架,大人都是没有意见,只要跟书扯上关系,在大人看来都是好事。
杨晨轩说道:“你那些都是临时用的,晚些我会叫人回来重新做一套家具,到时候置物柜、书架这些全部给你配齐。”
杨晨曦有些惊讶:“现在这些挺好的啊!”
杨晨轩说道:“这些家具都是成品,房间会留出很多的空地,到时候你房间,靠近门的那一面墙,我全部给你做成柜子,用来放衣服和其他的小东西,里面还会给你做一个梳妆台。”
“连着角落的地方,我给你做一个书桌,书桌做宽一点,空一个位置出来放电脑,剩下的你可以写作业,再过去一点,就做成书架,到时候这些都连在一起的。”
“你房间不是还有一个阳台吗?我给你做一个秋千一样的摇椅。”
原本觉得自己房间已经非常好杨晨曦瞬间就被哥哥说的“设计”给俘获,保住杨晨轩的手用脑袋蹭杨晨轩的肩膀:“还是哥你好,你对我最好了。”
杨晨轩瞄了妹妹一眼,说道:“对你好没问题,你记得今年要考上一中,考不上的话,看我怎么收拾你。”
杨晨曦顿时就焉了,苦着脸说道:“哥,我们整个县初三的怎么说也有一两万人,一中顶多就招五百人左右。”
杨晨轩笑着忽悠说道:“对啊,平均算起来,你只要超过四十个人就行了。”
杨晨曦立刻反驳:“你别忽悠我,数不是你这么算的,两万个人里面,我要到前五百才有机会,要到前四百才有比较大的机会。”
“也就是说,如果两万个人,我要超过一万九千六百个人才行,我要超过百分之九十八的人,才有机会读一中。”
杨晨轩倒是愣了一下:“你什么时候变聪明了?”
“我一直也不笨啊!”杨晨曦说道。
“不管你怎么算,你一定要给我去一中,如果你考不上,继续复读,等你考上为止。”杨晨轩毋庸置疑的说道。
杨晨曦嘟着嘴大喊:“哥,别人都说了,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
杨晨轩瞟了妹妹一眼,说道:“让你去学校,不是让你去读书的,是让你去学知识的。”
“有区别吗?”杨晨曦不满的说道:“说到底还不是读书?”
杨晨轩沉吟了一下,说道:“其实是没有区别的,但现在似乎被很多人给‘误解’了。很多父母送小孩读书,是盼着小孩能出人头地,至于为什么读书能出人头地,其实很多父母都不明白;而很多学生,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任务,他们的目标就是为了考一个高分,好给父母一个交代。”
“读书的目的大概有两种,第一种是打好基础,为以后掌握一门技能做准备;其次就是看透事情的本质。”
杨晨曦疑惑的问道:“额……这有什么区别?好像我们学的东西,跟这两个都不搭边吧?”
杨晨轩解释说道:“第一种,掌握一个技能,可能是在学校学,也有可能是去社会上掌握,但不管怎么样,这一类人都会以读书时学到的东西以及拿到的各种证书、资历为垫脚石,然后一头扑在某一个技能或者某个行业上,也就是上班族。”
“这一类的人,其实很勤奋,也很上进,其中有很多人,因为他们某一个技能很熟练,可以拿到很高的收入,最后跳出打工这个圈子,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创业,做老板。”
“第二种,则是利用你所学到的东西,去看这个世界的本质,这种人也分两种,一种是去研究这个社会物质的本质,也就是科学家,他们在人类所知的极限不断去做突破。”
“还有一种是看透人类社会运作的本质,人类社会运作又分很多种,比如金钱的运作本质,社交的本质,如果个人与个人的交流合作,那是个人的社交,如果国家与国家的交流合作,那叫外交,但其实还是人。”
“所以,你读书的目的,不是拿高分,而是要把你学到的东西,当成你手里的钥匙,进而彻底去掌握一门技能或者去研究人类社会的本质以及这个世界的本质。”
杨晨曦听了半天,听了个半懂不懂,喃喃说道:“哥,听你这么说,好像后面那个更厉害啊。”
杨晨轩微微摇头:“不一定,你不看道家的书,这其实是两条路,没有高低之分,都是相辅相成的。第一条可以说是术,因为大部分人都走了这一条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工人,正因为走得人太多了,反而显得平庸,我国原子弹的研发过程,就有一位外号‘原三刀’的前辈,他就是把术做到极致的人;另一条是路可以说叫道,他没有具体的技术,直接看本质,但这种,终究只是少数人而已,想要直接看到本质,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高度,足够信息做支撑,要不然你再聪明也没有用,但这一种人,通常对术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杨晨曦听明白了:“你这意思就是说,懂得再多,也不如有一个好出身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