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竟被丢过牛粪
第121章竟被丢过牛粪
樾潼面无表情的脸上闪过一丝疑惑,却不敢违抗主人命令,一股风似的又飘了出去。 竟比厨房里的薛大夫更快来到厨娘摔倒的地方。
“她晕倒了,你且看看。”来人正是护送她来到乌都的黑衣人之一,所以裘纤使唤起来十分顺手。
樾潼皱了皱眉,似对眼前人的命令感到不悦,但还是蹲下身探了探厨娘的脉搏。
有些虚弱。
这时,薛大夫慢悠悠地小跑而来,“怎么了?怎么了?”他手里还拿着抹布。
熬药需得三碗药水兑成一碗熬,这刚熬好第一碗药水,正准备掀盖倒药,就听见呼叫声,也是难为小老儿了,掀盖的抹布都来不及丢,便晃着羸弱之躯跑来。
“让老夫看看!”薛大夫接近厨娘便发现不对劲。
这厨娘本就是府衙里的厨子,还没发大水前也吃得有些油水,所以被养得黄黄胖胖,可这会儿子一把脉,一触肤便发现端倪。
薛大夫摇头晃脑,喟然叹息,“是浮肿。”
浮肿,长期饥饿的前期表现。
只因厨娘原本心宽体胖,所以才迟迟没被人察觉。
“快把人抬回屋子里。”薛大夫瞥了眼樾潼。
樾潼可是高级暗卫,如今沦为搬运工。
他面无表情地扛起厨娘,将其送回房间里。
薛大夫又为其施针,厨娘悠悠转醒,视线里有两颗人头晃来晃去,意识慢慢恢复。
看清自己身处何境,又想起那碗被她砸了的粥,厨娘突涌一股蛮力,翻起身来,“糟了!王爷的粥!”
说着,便要下床。
“慢着!”薛大夫厉声叱喝:“你都自顾不暇了,还想着别人的粥!”
厨娘委屈地哭了,“那可是用一把米熬成的浓粥啊!我存了好久的!呜呜呜……”
“所以,你是把自己的米粮都节省给了王爷?”薛大夫颇为心疼和无奈地摇头,“每个人每日的米粮都有定额,虽不能保证人人吃饱,但却不会饿死。
王爷所做一切便是为了不让乌都百姓有一人饿死,你这么做违背了王爷的初衷啊。”
可能是太饿了吧,厨娘哭起来都孱弱兮兮的。
“咱们乌都年年发大水,今年这雨更是五十年不遇。
往上数十年,派来的官员哪个不是做做样子,顺便搜刮一圈民脂民膏,到最后留下满城怨言离开!
可王爷不同,他凡事亲力亲为,疏沟渠,修堤坝,扩高地,与我们同吃同住。
想到他初来乍到时,我还往他身上丢过牛粪,我这心里便过意不去……”
裘纤愣愣开口:“啥,丢牛粪?”
元褚还有这等奇遇?
厨娘说完这番话,已经开始大喘气了。
是薛大夫叹了口气接着说:“咱们这每逢暴雨必涨水,只是多少问题,往年只是损坏些庄稼农田,幸得圣上庇佑,年年发放救济银给受到灾难的人户,可那些下派官员勾结知府私吞灾款,从没有一次把救济银交到过我们手上,不仅如此,知府还命我们倾囊相迎!
乌都前靠江,背靠山,人人勤奋,可拼死拼活干一年的收成,还要被知府那贪官豪枪,咱们这儿曾经也是五十万人的大城!如今走了只余下二十万人……
最可恨的是,到最后那贪官还升了迁!
相反,像杨知府这样的明官,却被下贬到了乌都!不过也因为是他管辖乌都,十年间好转不少,仅发了五次水,虽还是要不来救济银,但杨知府却不会搜刮民脂,更不会夜夜笙歌地去款待下派官员。
眼看着日子年年好转,又碰着了五十年难遇的暴雨,大雨把家都冲没了,朝廷又下派了官员,咱们以为王爷还是跟往年那些贪官一样,所以一开始十分抵触。
老夫都砸了王爷好几个臭鸡蛋……”
乌都离京千里,以前的皇帝单凭折子自是看不到这么远的地方,官官相护之下,被荼毒的都是百姓。
而这个年年都要倒贴一笔的地方,在元鎏正式登基后,被其视作累赘,迫不及待地想要弃如敝履。
若不是受贪官毒害,有山有水的地方能穷到哪儿去?
年年下派官员都贪,这里的百姓习以为常,一致对外。
可见,元褚能融入乌都之中,耗费多少心力。
平民愤,最是不易。
屋内两声哀叹。
厨娘缓过劲来后,喃喃道:“仓库里的粮食,只够今天一天了,救济粮再不来,我们……”说到伤心处,又是一顿哭。
因为有元褚,百姓们再次对救济粮燃起了希望。
若救济粮还不到,他们只能举家搬迁,当流民。
裘纤突然想起,“对了,还可以召集城中富绅募捐,只要有钱,就能去外县卖粮。”
“早就召集过了。”薛大夫摇头否决了裘纤的提议,“一月前已募捐过一次,我们如今吃的粮,正是用募捐得来的银钱购买的。
眼下粮食吃完了,却不能再召集募捐的,毕竟城中富商并不多,我们总不能要求人家把全身家当都拿出来吧,况且就算全拿出来也不够吃几天。”
不对啊,之前杨知府才说要召集城中富豪募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