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我有件事想要和你商量
看着刘海中每天能够饱餐,贾东旭很是羡慕,但他自己的情况却不同。
他们家中有一定的粮食配额,足够满足基本生活所需。
然而,贾东旭的情况则有些特别:只有他自己有固定的配额,但这点量对他个人而言都显得不够。
如果只考虑他自己倒也罢了,但还要顾及妻儿,这样一来,缺乏的粮食物资就需要通过高价在市场上解决。
如果不是钱的问题还好,关键是你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所需的物资。
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粮票是无法在市场上购买粮食的,即使口袋里钞票再充裕。
并且,粮票也不能无限制地使用来购粮,每个月每人固定的食物配额就是限额,超量是不会出售给你。
因此,光持有粮票是不足以获得足够的粮食供应,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粮票簿,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个持卡人每季度或每月的购买情况,比如买了多少粮食以及在哪里购买等信息。
贾东旭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点困难,才没有试图去弄更多额外的粮票——即使有再多的粮票也无法突破定额限制购买到超出的食品。
所以对贾家来说,最现实的选择还是去买市面上价格较高的粮食。
贾东旭不是个愚钝之人,而秦淮茹更是精明能干的。
离开四合院后不久,贾东旭便踏上了南锣鼓巷,尽管夜幕已降临,依然有几位邻居发现了他的身影。
有的人猜到了他是外出购买高价粮食,心想如果贾东旭买到了或许可以从他那打听买高价粮的渠道,毕竟这也是众人共同的需求。
傻柱背上背着老人离开了四合院。
"傻柱,你这时候带着老人出来干什么?"恰巧碰见的三大娘好奇地问道。
“院子里呆着太闷了,我想带老太太出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傻柱答道。
实际上,老太太听说有一个高价粮的新渠道,但因为身体不便,便让傻柱背着一起去。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傻柱背着她也可以迅速撤离。
帮助贾家解了燃眉之急后,傻柱家的粮食也变得紧绌起来,他也动了买高价粮的心思。
老太太不适应吃粗粮,更喜欢精细的食物,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对细粮的需求,导致食物更加不足。
尽管易中海夫妇对老太太十分孝顺,但他们家中也有小孩需要照顾——易建设还在发育阶段,食量相当可观;如果易中海单身无子女的话,给老太太分一点细粮可能还不成问题,但这自从易中海离婚后就变得更加复杂。
随着岁月流逝,一些人才开始认识到郑大妈过去的牺牲和价值。
没有了郑大妈这位无私的奉献者,家境也逐渐恶化。
因此,现在连老太太也开始考虑是否也要通过其他方式采购高价细粮了。
在这部剧里,老太太暗地里售卖粮票,每月都能省下一些。
不过,拥有粮票,为什么不去换粮食呢?相比之下,储粮显然更好些。
然而,老太太的供应定额只有那么多,就算手头粮票多,也换不到更多的粮食。
除非有人既有配额又没粮票,可以代为购买。
之前,老太太受到了某人的细心照顾,但现在她再也无法存到粮票了,还得拿钱去市面上买高价粮。
老太太还是挺能应付的,傻柱听从她的吩咐,半小时后就成功购得了2.7斤粗粮和0.8斤细粮,全部按照市场价格的三倍付了款。
她一手拄着拐杖,另一手提着近三斤的粮食。
而傻柱则在背着老太太行走。
当傻柱背着老太太回到四合院时,在门口碰到了刚刚返回的贾东旭。
贾东旭空着手,显然没有买到高价粮。
他在心里暗骂:看来厂里的同事纯粹是在胡吹。
看到傻柱背着老太太,手上还拎着买的粮食,贾东旭心里有了主意。
他很想立刻问问傻柱是如何办到的,但碍于老太太在场,而且他们之间关系一般,怕傻柱不肯透露。
贾家。
贾东旭给秦淮茹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他没有买到高价粮,这让秦淮茹多少有些失落。
不过,除非两人关系非常亲密,否则别人通常不会随意告知购买途径。
好消息则是听说傻柱背着老太太去买到了高价粮。
傻柱背着老太太出去购物,回来时老太太手里提着两个布袋的粮食,肯定包括了粗粮和细粮,也一定是高价粮。
“可能老太太有门路。”贾东旭猜测道,秦淮茹沉思起来。
找老太太问显然不可能得到答案,唯有向傻柱打探。
看来,这个任务还得秦淮茹自己亲自出马。
“我去找傻柱问问。”秦淮茹对贾东旭说。
贾东旭没有阻拦,尽管他的脸色不太好看,但这么一个买到高价粮的途径对贾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傻柱把买到的高价粮放进家中的粮桶。
这时,秦淮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