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相当重
郑大妈心地善良,她怜惜何雨水,竟然没有寄信的钱。
然而,何雨水是要给谁写信呢?她询问了傻柱,但得到的答案只是傻柱摇摇头表示不知。
时间匆匆流逝,很快便到了工厂收工的时候。
傻柱的饭盒装着同事们留下的剩饭,他提着饭盒网兜,在嘴中轻轻哼着歌谣,刚要跨出工厂大门,碰巧遇见了一大爷——易中海。
“哟,大爷,你今天不加班吗!”傻柱笑道。
“我和建设约好今天去全聚德买烤鸭,所以提前走了。”易中海答道。
他对儿子易建设颇为关心,却少对女儿易红花用心。
看得出来,这位一大爷心里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是相当重的。
几句寒暄过后,傻柱无意间提到了何雨水寄信的事情。
“雨水今天来找你要零钱寄信?要寄给谁啊?”此话一出,易中海立刻绷紧了神经,担心要是何雨水寄信的对象是何大清的话,何大清持续寄款的秘密就要败露了!“她没告诉我。”傻柱回答。
刚一出工厂门,两人随即分道扬镳。
易中海一边往全聚德走,一边思绪万千,满脑子都在琢磨着这件事,衷心祈祷着何雨水别是寄信给了何大清。
关于瞒着何大清每月资助何雨水的事情,易中海内心也有过愧疚,但事情既然开了个头,便难以回头。
他也未料到,何大清居然能够定期寄钱回来。
一个月10块钱,何大清在保城的日子过得还真不赖!看来那位白寡妇也没法约束得住何大清!要不何大清怎能坚持每个月汇10块给何雨水呢?
每当从邮局领走何大清汇来的这笔款项时,易中海都会觉得如芒在背,这种感觉随着时间越久变得越发强烈。
他想要向傻柱或何雨水坦白一切,但每次到关键时刻又临阵退缩。
不久,易中海抵达全聚德,发现门外已排起了一长列等待购买烤鸭的队伍。
全聚德的烤鸭价格不菲,但即便是这样,每日前来光顾的顾客仍络绎不绝。
这家店历史深远,早早就实现了国私合作。
自1952年起,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脚步,全聚德成了四九城里餐饮界的先驱者之一。
此时队伍中,也不乏外国面孔。
易中海在等待许久之后,终于买到了一只烤鸭,花去了8块钱。
通常情况下,顾客更愿意选择购买半只,仅需4块钱,但仍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
尽管家中的经济并不宽裕,但对于易中海而言,偶尔给孩子们买一次整只全聚德的烤鸭还算承受得了,尤其是他和妻子都拥有工作。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经常发生的事。
他拿着刚买的烤鸭,又顺路为家中的两个孩子买了两瓶汽水,虽有偏好,但他并没有表现得过于明显,尽量保持公正。
由于上午听说了何雨水去寄信一事,再加上上午时的莫名不安,易中海心情复杂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但他左眼跳,应该是好事来临。
当易中海返回南锣鼓巷时,易建设带着妹妹已经在门外等候。
看到易中海,兄妹俩立刻跑过来,看见烤鸭和汽水,兴奋不已。
易建设帮忙拿了一瓶汽水,易红花也想帮忙,但易中海没让她拿,怕小红花手不够稳。
走进大院时,三大妈和其他几位邻居都已经注意到烤鸭和汽水。
他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这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只是因为孩子们想吃,易中海特意买了烤鸭和汽水,可见他对孩子有多好。
“一大爷,今天什么特殊日子吗?怎么买了烤鸭和汽水?”一位邻居问道。
“这是全聚德的烤鸭吧!”另一个人补充道,“挺贵的!”
院子里的人们都在围观。
这时,何雨水从屋子里走出来。
傻柱比易中海先到家,告诉何雨水易中海今天没加班,而是买了烤鸭和汽水。
想到自己省吃俭用,而易中海却买得起全聚德的烤鸭,何雨水心中的不满更加浓烈。
私吞父亲寄回的钱,竟然还能买这么贵的烤鸭,真是太不公平了。
这便是易中海的真实面目。
她恶狠狠地盯着易中海。
易中海注意到何雨水的表情,心里一紧,暗自思索:难道她知道了何大清寄钱的事?
“雨水,你为什么这么看着我?”易中海强作镇定,勉强笑着。
“一大爷?”何雨水冷笑道。
院子里的人看出何雨水的情绪异常,心中感到困惑。
何雨水对易中海如此仇恨,到底发生了什么?
众人疑惑不已,连傻柱也觉得雨水今天的举止异常,目光充满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