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一脸愕然
城市里的一旦份额有所削减,那么农村的情况势必会更加严峻。
而贾东旭与秦淮茹都有来自农村的亲戚,他们真的能做到置之不理吗?
比如秦淮茹的娘家如果有亲人在饥饿的边缘挣扎,秦淮茹难道能铁石心肠地不伸出援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她以后也不用回家了,因为在村民们的话语中,她将无立足之地。
若是乡下的亲戚来到城里寻求帮助,他们该如何应对呢?因此,这种情况下,贾东旭的压力可想而知。
相比于留在家中无所作为,他更倾向于外出寻找机会,哪怕能够多购买一些高于市价的粮食也好。
尽管是从同一个大院出门,但在门外,贾东旭与傻柱分道扬镳。
对于一直挂念妻子的傻柱,贾东旭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给他。
某天,三大爷和三大妈到访了一大爷家。
“老易,你知道了吗?据说口粮配给有可能减少。”三大爷边说边向易中海询问。
这一消息让三大爷深感忧虑,因为阎家现在每个人都是半饥半饱的状态,每月都在用细粮交换粗粮度日。
若果真如外界所言配给再次减少,那么就必须考虑从**购买粮食了。
尤其是,再向农村的亲戚提供援助的话,情况会变得更加严峻。
“现在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粮食紧张,或许确实有些人会面临配给减少。”这是易中海的观点。
作为一名工厂里的高级技术工人,易中海自己的定额应该是稳当的。
但说到杨寡妇、易建设与易红花三人,情况就不一定了。
不过由于易家为双职工家庭且易中海的薪资丰厚,
所以对这个家庭来说,压力还在可控范围内。
相比之下,阎家的压力就要大得多。
至于住在后院的二大爷家,他们的情况显然优于阎家。
即使与易中海讨论了很长时间,阎埠贵依旧眉头紧锁。
回到家中时,阎埠贵逐渐理清了思绪:定额减少与否,并不由他自己决定,但他可以想办法更好地精打细算,同时增加钓鱼等收入渠道。
这样不仅不会导致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平时的计划也能更加周全。
通过增加捕鱼等方式提高收益,可以进一步充实家庭储备。
另外,家中的现有物资也可以进行更为合理的管理。
办法总比问题多,日子总是能慢慢变好的。
邻居们都称赞阎埠贵善于筹划,但阎埠贵认为自己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到底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可以采取呢?阎埠贵在心中暗自思考。
同样担忧的是刘海中!他非常害怕家里的定量配给一旦减少,自己每月可能会少享用几个鸡蛋,而在工厂里工作繁重如他,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支持,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
“我是这个家的支柱啊!”刘海中不禁想道。
此时,二大妈也有类似的担忧。
“不妨暂时让光齐兄弟稍微辛苦一点?”她暗自在心里建议道。
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委屈了自己家人。
聋老太太对此倒是不太担心,毕竟无论怎样都不可能削减她的定额配给。
但往后每月能否依然有余粮储存下来呢?家里应该提前准备多存储一些粮食才对!
当前家中虽有少量存粮,但也只够她一人食用几天的时间而已。
即便如此,这个储量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
为了应对可能的配给缩减,明天她计划去街道办事处向主任咨询相关信息。
如果有定额减少的消息,主任肯定最先得知。
又过了一些时候,她拿着手杖离开家门,去找傻柱,希望他能背着她出去。
可是到达傻柱家后,只遇到了何雨水,傻柱似乎外出未归。
老太太眉头微微一皱,与何雨水实在没什么可聊的,便告别离开了。
随后,老太太径直去了易家。
一晃一个多月飞逝。
一个多月前就已经传言配给会减少,今天新的配给标准终于确定下来。
马成功的新配给了减少了0.31斤,郑大妈的减少了0.57斤,而郑爱民和马卫国则没有变化。
像贾东旭、易中海和刘海中的配给同样没有减少。
相比之下,傻柱的配给减少了,何雨水则保持不变。
同郑大妈的情况相同,傻柱的配给也是减少了0.57斤。
这意味着马家一个月的总配给仅减少了不到1斤。
看到这个结果,马成功和他的妻子稍稍安心,感觉问题还在可接受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