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风波,直钓人间 - 莫若凌霄! - 月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莫若凌霄! >

第526章风波,直钓人间

“朱雀台”成立以来,接到了第一个直接来自圣人的口谕。

散播消息,以测朝野反应?

不要以为,散播消息,就是派几个身份来历都见不得光的小人物,去市井间走一圈儿,家长里短的跟人闲扯一番,就能成为朝野关注的话题。

它很有技巧的。

需要通过什么人去说,才有一定的可信度,但若追溯根由,又找不到出处。

需要如何技巧地诱导,叫人联想到唐家三郎,但是又不能明确说明会废长立幼,

如果控制这个传言的度,在事态出现不可控的变化时,让圣人有回旋的余地,

这都涉及到具体操作的技巧。

毕开旭在内侍省那么多年,可不是白混的,立即开始精心筹措。

三天之后,他才安排小高公公主持其事,陆续将消息散播了出去。

消息,是从上层向下层传开的。

来源不可查,但是,每一个听说的人,都相信传出这个消息的人,有着直通最高峰的消息渠道。

三传五传之后,这消息就从一小部分人秘密传播,变成茶余酒后朝野中人必然提起的一个话题了。

可这时候,再想找这番消息的源头,已经无从查起了。

圣人要立储了,这件事并不太出人意料,因为以圣人的年纪,其实早就该立储了。

每年元旦官员们上表给圣人拜年时,都会就此事催促几句的。

而这两年,随着梁王失势,冀王得宠,大家也都想到了冀王是最有可能的人选。

因此,立太子的传言,对朝野来说,并不算什么新闻。

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圣人竟打算在立太子的同时,立下太孙。

圣人对冀王的能力这是有多没信心啊,才要亲自指定隔代传人。

史上,直接立下太孙的事儿虽然也有,但是极其罕见。一些大臣便觉得此举不甚妥当。

这么做,可能于圣人而立,她更放心身后事了。但是对冀王来说,却无异于一种羞辱,是对他的极度不信任。

最初传开的消息,只是圣人要立太子,同时立太孙。

当这个消息在朝野中传开之后,更进一步的消息才传出来。

这太孙,要立谁呢?

第一个听到这个问题的人,大多一怔。

冀王三子,毫无疑问,三郎最出风头。

就不说他在陇右立下的赫赫战功吧,在此之前,他就名满京华了好么?

前朝御史、巡按、大将军汤智的种种离奇故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但是,几乎没有人想过,他能成为皇孙。

因为他上边还有两个兄长啊!

应该立嫡立长的吧?

尤其是,冀王长子唐齐,温文尔雅,颇有贤名。

所以,他在士子文人中,颇具声誉。

而且,唐齐性情温和,喜弄文墨,这一点便连很多大臣也赞赏,他们希望能出现一个仁厚谦和的君王。

贺兰曌这一朝前前后后搞出的事儿太多了,法司四大天王是怎么出现的?那是踩着累累白骨爬上去的,一个宽厚甚而是无为的天子,才更合乎这些人的利益。

但是,皇孙立谁的疑问一出来,显然就是在说,这个皇孙,未必是指唐齐。

因为一旦他是唐齐,那就是名正言顺,还有什么好猜疑的呢?

那么,若不是唐齐……,大家想到的自然就是唐治了。

阳春三月,随着这个消息在神都发酵,传扬,越来越多人觉得它不是空穴来风,加入讨论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梁国公、魏王等失宠的,但潜势力没有受到太大打击的一派,最希望的结果是打消圣人立储的念头,若不成,退而求其次,拥立冀王,但太孙不可立。

李义夫、曾佛恩、丘神机、索立言等寒门派,则渐渐达成一致意见,拥戴圣人立冀王为太子,但太孙,一定得是冀王长子唐齐。

支持唐治的也有,主要是军中要人,一位锐意进取的君主,才最称他们的心意。军中本来也不乏关陇一系,还未及清理的将领,他们自然是不会支持唐治,只是如今时局复杂,他们的身份敏感,不好表态,自然就让平民派将领的声音占了上风。

朔北、江南派系的官员却默契地按兵不动,观察着形势。

事出蹊跷,这绝对不是唐治借陇右军功,为他自己造势,否则早就知会他们配合了。

但,这个消息不是汝阳王炮制出来的,而且汝阳王自己也正按兵不动,他们自然不会轻举妄动。

关陇势力虽然受到了打压,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它还没死。

他们也渐渐达成默契,一旦圣人真的抛出这个消息,首先,拥戴冀王,但反对立太孙。

如果事不可为,便顺势拥戴定陶郡王唐齐,绝对不能让唐治这个祸害上去。

山东高门,和李义夫、曾佛恩这一派关系较为密切,不过他们一如既往,没有明确的态度,似乎他们只经营在野的名声,并不在意朝廷上的风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