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万民恭送,典庆归心,双美拦路 - 秦时盗帅,家妻焰灵姬 - 儒家李长青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230章万民恭送,典庆归心,双美拦路

游府。

李玄卿看向游云生,说道:“我已向蒙恬推荐你,并给秦王政写了一份书信,举荐你担任一县之令。”

游云生开口拒绝:“在下身为魏臣,死为魏鬼……”

李玄卿转身离去,徐徐道:“只有热血少年才会为了心中理想去死,成熟的男人却可以为了理想而卑微苟活。”

“你若为官一方,至少可护得一地魏民周全。”

“如何选择,你自己决定吧。”

马车上,游氏探出头,不舍道:“夫君,为了妾身,为了晓梦,也为了魏国百姓,你要好好活着。”

“只有夫君你活着,才能与妾身、与女儿有再见之日。”

“等晓梦学有所成,我们便来大梁看你。”

游云生紧握拳头,心有犹豫,他本想以身殉国,死于秦军攻城第一线。

可如今,他动摇了。

心中怨恨李玄卿吗?凭什么怨恨?有什么资格怨恨?

若非李玄卿,整个巍峨魏都将流血漂橹,伏尸百万,大梁城化作一片血海汪洋,亡魂数十万。

至于李玄卿为什么胁迫魏王投降,帮助蒙恬入住大梁城,游云生不理解,因为他只是魏国人。

李玄卿立于车厢上,淡淡道:“走吧。”

车夫马鞭一抽,马匹嘶鸣,车厢缓缓离去。

车厢里,游氏、女儿晓梦、以及一位贴身婢女,只有三人。

车马徐徐而行,沿街站满魏国人、魏国降卒、还有秦国军队、以及各国逗留大梁城的武林人士与诸子各派。

某一刻,一名魏国老人躬身一跪:“多谢盗帅救命之恩。”

唰唰唰……

万民跪拜,面色动容,感谢声音此起彼伏:“多谢盗帅救命之恩。”

魏国底层百姓还是知道好歹的,黄河之水倒灌,来的迅猛,来的触不及防,若非盗帅李玄卿出手相助,他们必定葬身黄河波涛。

这里可是黄河,中原第一大河,华夏万河之首,也是母亲黄河,可它一旦泛滥,必是天崩地裂,伏尸百万。

一个半奴隶、半封建的君王国家,还是战乱之世,魏国君王与魏国百官贵族们能对百姓有多好,有没有把他们视作奴隶压榨血汗?

答案毋庸置疑。

底层百姓,能对魏国王室有多忠心,甚至甘愿为国捐躯?这不现实啊!

武林人士纷纷抱拳,由衷敬佩,异口同声相送:“恭送盗帅!”

“恭送紫兰斋主!”

“……”

李玄卿立于车厢之上,双眸微阖,马车缓缓离去,穿过大梁城主街,穿梭万民之间,渐行渐远。

大梁南门,秦军镇守。

南门守军将领见状,当即开口道:“速速开门,恭送盗帅。”

李玄卿一人之力挽天倾,拯救百万民众,又助蒙恬入主大梁,这份实力、这份气度纵然是秦军也为之折服。

身为强者,却不把自我的享受、威严、强大、权柄建立在践踏弱小之上。这种强者才是人间正道之光。

大梁城门,两道身影跪拜,一大一小,一男一女。

典庆、梅三娘单膝叩地,抱拳一礼,异口同声道:“披甲门典庆、梅三娘,愿为盗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李玄卿看向典庆,面露欣赏,说道:“好一副横练根骨,你的披甲硬功已经登堂入室,绝顶不出,硬功不破,甚至能与绝顶初期高手争锋。”

“大梁城能坚守这么久,你典庆当居首功。”

李玄卿问道:“典庆,我助蒙恬掌控大梁,你不恨我?!”

典庆摇头:“虽然不理解,却不恨。”

李玄卿笑了笑,又问道:“为什么要跟着我?难道只是因为我救了魏国百姓?”

典庆坦然道:“一为报答盗帅对魏国百万黎民活命之恩。二为寻找一个答案——盗帅为何要助秦国一统诸夏?”

李玄卿闻言,欣然笑道:“哈哈,典庆,你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你这样的人应该有更好、更大的舞台。”

“你们师兄妹就随我去新郑吧。”

典庆蛮象体格,至刚硬功,却心细如发,背负已逝师尊的期望、披甲门的未来生存着,秦时原著中他镇守大梁,勇猛无敌,最后魏国覆灭,也瞎了双眼,被神农堂朱家用大价钱购买了去。

在农家生活,典庆成了一个农家弟子,后来他有一个愿望,希望帮助心怀慈悲、心怀底层百姓的朱家成为侠魁,让农家十万弟子过上平静日子。

典庆可不是无双鬼那种莽夫,他有智慧,有格局,有金刚之怒,也有慈悲之心。

秦时里,典庆死了,死于小人司徒万里算计,死于田赐之手,何其可悲,如此人物竟然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典庆、梅三娘闻言,精神一振,异口同声道:“多谢斋主。”

李玄卿笑了笑道:“起身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