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人事变动 - 靖难第一功臣 - 再见是蓝啊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靖难第一功臣 >

第51章人事变动

首先是设立政务员考试,要把这些小吏,彻底纳入到朝廷的监管当中,给予他们升迁当官的机会。

政务员的工资,全都是朝廷给,这是一个不小的开支。

再来就是粮仓的建设,如何防水,防火,防盗,如何监管。

最后就是税收问题,任以虚还是坚持一条鞭法,差不多等到时机成熟了,就来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当差。

整体来说,今年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朱棣自身也是想要开一次科举,笼络天下的读书人。

任以虚开口道:“此外,皇上,臣,还是想要辞去吏部尚书,五军都督府掌印大都督的职务!”

朱棣皱眉道:“朕不准!”

任以虚苦笑着说:“皇上!臣,实在是驾驭不住这么多的职务!”

“可是这些酸儒说了什么?”朱棣询问道。

任以虚摇了摇头道:“非是如此!皇上,主要是公务繁忙,一边是吏部尚书,一边是五军都督府掌印大都督,臣一个人也是分身乏术。”

“此外,臣还在内阁,另外,臣还在宣报司这边,也要拉扯一些,还要跟夏尚书讨论户部花钱,还需要跟工部讨论开运河,这工作量太大了!”

朱棣的脸色稍微的缓解了一下,而后道:“你要是不干,你觉得谁比较合适?”

任以虚开口道:“臣以为,这吏部尚书的臣以为蹇义合适,为人质朴正直,仁孝并忠于朋友,善于处理与同僚朋友的关系,不曾一语伤人,最是适合吏部尚书。”

“此外,这五军都督府掌印大都督,最合适的是张玉,张玉威望高,能压得住的奉天靖难的这些功勋!”

当然,这两个家伙还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都是支持任以虚的政治理念的。

蹇义虽然对政务体系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却也认同任以虚的理念,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朱棣想了想道:“如此也好!”

“郑和!”

郑和飞快的开口道:“皇上!”

“宣蹇义,张玉入宫。”

郑和点头道:“臣明白!”

而后朱棣的目光,落在了任以虚的身上道:“齐国公,若是这些职务全都已经辞去了,可就是一个五品的内阁大学士了!”

任以虚笑着开口道:“臣倒是不在乎这个!”

“能为皇上办事即可!”

朱棣道:“这样吧,你来顺道兼任通政使如何?”

“朕再来把通政使的官职提一提,从一品,位置还在六部尚书,左都御史之上!”

通政使,这个官职是朱元璋特意设置的,执掌四方奏疏上呈,负责颁布圣命......

主要的职责,就是防备大臣,蒙蔽天子。

官职么,也是位列大九卿之一,除了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就是通政使,地位甚至在大理寺卿之上。

但是,现在朱棣这么一搞,那就是从一品,地位可是比起六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强太多了。

夏原吉心里头酸溜溜的,却也知道,任以虚这是深受朱棣的信任,远在自己之上。

要知道,通政使可是太祖皇帝设立,位列九卿之一,权柄极大。

执掌奏疏传递,非天子心腹不能为之。

让任以虚来干也就算了,还把官品给提升到了从一品。

之前任以虚是掌印大都督,吏部尚书也就是一个正二品,这是直接从一品,那就是在六部之上了。

可想而知,朱棣对任以虚的偏爱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当然,这也是和任以虚的身份有关。

论功劳,他是属于功勋集团的,奉天靖难的这功勋,见了任以虚,都要客气一下。

论职务,他又是文臣,还是文臣之首。

虽然科举出身的这群人,看不起任以虚,但是,这个地位却不得不认,而且,人家办事儿能力极高。

他可以压制靖难新贵的嚣张跋扈,又可以治国理政,协调文武。

通政使这个位置,虽然是三个字,比不上五军都督府掌印大都督,比不上六部尚书,尤其是吏部天官那么显赫。

但是,地位就是高,调和阴阳,平衡文武,制约朝局......

再加上内阁大学士这个身份,凑在一起,他几乎可以说是,永乐第一权臣了。

大九卿,通政使。

搭配任以虚现在的身份。说是永乐朝第一权臣并不为过。

而朱棣也是展现出了,自己对任以虚的信任。

一方面,自己是正值壮年,心中还有宏图大业。

另一方面,任以虚是文臣,他也不会领兵打仗,最后,他不是科举出来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