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挡我们升官路?
全国的大明日报,全长篇累牍的介绍着这个政考。
区别于科举,要求也不高,需要你识字,能登记人名,知道怎么收税。
其次就是算学和大明律,这是行政能力测验,基本上这些都是有着标准答案的,只要你死记硬背,基本上是可以解决的,满分一百分。
其次就是《申论》:申论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工作应变能力、材料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
题型均为主观题,最后一道题,通常为大作文,考生需要正确了解,自己的思想,和答题方式,该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
此外就是年龄的标准,基本上是规定在三十五岁以下。
只要通过了考试,那么,恭喜你,你就是政务员了。
干的好了,你就可以升官,考核不通过,那就是没有升官的资格,如果出现了重大失误,直接开除政务员的队伍。
好歹,任以虚也是考公出来的,对于这些东西,他基本上也是心中有数。
再来根据大明的需求进行修改,基本上就能拿出来用了。
淮安府,清河县。
“政考?”
常书宇看着手中的报纸,他是清河县的一个秀才,今年正好三十岁。
自打十九岁开始考上了秀才,想要再来进一步成为举人,可惜的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成功过。
从秀才到举人,这是一个阶层的跨越。
举人那就是老爷,秀才,那就是穷酸秀才了。
常书宇自问,自己绝对不是蠢笨之人,只是,对于八股文并不是很感兴趣,此外,他只能算是家底殷实,却并非是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的这些读书人,对于引经据典做文章,那是有着一套,自己的思路的。
科举考试的一些窍门,文章的写法,那都是不传之秘,全都是科举世家的家学。
这能让你常书宇学了去?
这不是开玩笑么?
常书宇从前只是觉得,自己不够努力,然而,上一次的落榜,忽然间就让常书宇大彻大悟起来。
并非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科举这个门槛太高。
一门三进士。
真的就是人家,家风好,真的就是他们更加的努力。
这他妈的就是扯淡的。
科举世家总结出来的科举窍门,技巧,文章的写法,那都是家学。
此外,若是知道主考官是谁,想方设法的搞到主考官,从前写的文章,然后,揣摩主考官的写作思路。
写出来的文章,先天就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这就是一场跑步比赛,你还在起跑线的时候,人家距离终点,就只剩下两三百步了。
常书宇看透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对科举彻底绝望了。
考试考不上了。
早些年为了考试,为了金榜题名时,早就把家里的薄田,全都给卖掉了,现在也就只能以教人读书为主。
偶尔,也是给衙门跑跑腿。
如今,这各级衙门,对于大明日报,也是格外的重视。
因为我们至高的皇帝陛下,很有可能会在这个大明日报上,下达最高批示。
之前是邸报传达全国的,现在则是换成了大明日报。
邸报基本上是到了县衙这一级,可是,大明日报,却是击穿了下沉市场。
就算是乡野的村夫都能看到,就算是不识字,村里面总是有一两个识字的,也会读读报纸。
毕竟,乡下人也是需要娱乐的,听听报纸上面连载的小说,它不香吗?
而且,这个报纸的成本价格,也是被任以虚给弄的一再降低。
成本的降低,再加上村子里面,总有那么一两个,失意的读书人,也想要显摆一下。
其次就是,这东西放在县衙当中,存量也大,你就是拿回去擦屁股,那也是好的。
而此时此刻,常书宇整个人也是跟着激动起来。
政务员考试,瞬间,他就意识到了,这是一个自己上升的空间。
朝廷这是要广开政考,只要通过了政考,就可以当政务员了,只要成为了政务员,就是直接开始吃皇家饭了。
只要自己干得好,自己就可以当官了,至于如何干得好,这里面也是有着一个升迁标准的。
譬如说税收这边,譬如说教育这边,再比如说地方经济的发展。
林林总总,任以虚还是制定了不少的标准。
当然,现在还没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