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红薯丰收
俞之秋闻言,激动的连连感谢。
“陆夫人你果真是医者仁心,心里都是装着百姓,简直是令俞某我敬佩不已!
如此,俞某就代替百姓和灾民感谢陆夫人了,陆夫人有什么地方需要俞某我配合的,请陆夫人不要客气,尽管提出来,俞某定当效犬马之劳!”
凤昭昭闻言,当即不客气,开口就来:“如此,我还真有事儿请俞大人你帮忙呢,俞大人可否给我个随意出入本县官道的文书,俞大人也知晓,我是做生意的,难免进出进货之类的。”
“这个好说,本官立即给陆夫人你办。”
凤昭昭感激的点了点头:“那就不打扰俞大人了,俞大人尽快将事情办好,明日我一义诊的时候,顺便可以将事情宣布了,也好早些安了那些灾民的心。”
“好,陆夫人放心,今日之事还真是感谢陆夫人帮忙出主意。”
俞之秋又是客气了一翻,亲自将人送上了马车,陪同一起出了城门。
城门外的灾民,早就望眼欲穿。
看见城门缓缓从里面打开时,露出凤昭昭的马车,灾民们激动的纷纷涌了上来。
这一举动,吓得守城门的官兵,急忙挡在了城门处,生怕灾民们蜂拥而进。
马车缓缓停下,凤昭昭在月见的搀扶下出了马车,与俞之秋站在了一起。
“给大家说个好消息,俞大人打算将今日的施粥多给大家增加一顿,大家也能填饱肚子了,另外,其实我是一名大夫,明日我将在城门外给大家义诊,若有需要的,可以找我看病。
明日,俞大人还会在此给大家宣布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大家不用为生计担心,明日大家就能有个妥善的安排,今日我就先回去准备药材和其它东西,大家保重。”
凤昭昭话落,人群自然是沸腾了。
大家都没想到,他们一路逃亡,经过了很多繁华的都城,虽然也有富商或是大户人家救济,可都没有说要安顿他们的。
他们从府城过来,也是因为府城的灾民太多,已经好几万人。
粥少僧多,就算有官府和大户人家施粥,也救济不过来那么多人,不得已他们漫无目的的跟着官道继续前行,走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县城。
没想到,这里确是他们的终点,也是他们落脚和看到希望的地方!
一群灾民,忍不住激动得热泪盈眶,看着凤昭昭已经远去的马车,有些人甚至直接下跪磕头表示此时他们心中的感激之情。
俞之秋没想到,凤昭昭一个女子,一来就帮自己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不由心升敬佩之意!
当日下午,县城的富商和大户人家,纷纷收到了标注了县太爷将军夫人凤昭昭的邀请函。大家都知道此时被邀请,肯定是让他们慷慨解囊。
可这毕竟是知县大人和凤昭昭的邀请函,两人平日里都是清冷之人,不喜欢和他们这些人打交到的,就算他们借着看诊的名义,去拜访了几次凤昭昭。
可凤昭昭每次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没有和他们套近乎的心情。
这可是三品参将的夫人,在这样的小县城里,县太爷那就是最大的官了,能巴结上,自然是求之不得!
大家纷纷激动的开始准备!忙着挑行头,忙着准备自己所募捐的银子和粮食。
回到家里的凤昭昭,倒是不知,她的号召力已经强到了这个地步,其实她还有些担心,明日的募捐根本就凑不到什么东西。
自己空间中虽然有粮食,可自家男人还在战场上,得给他预备着。
几十万大军,那消耗可不是一点点,每日都得好几万斤粮食,就空间里存的那些,还不够他们吃一个月的,那些粮食不到关键时候,是绝对不能轻易动的。
空间里的红薯,经过这断时间,凤昭昭已经收了两批了。
那些红薯,她找了一些借口从空间里拿了两百斤出来,发给了一些在作坊的长工,和村子里的人,让他们先认识一翻这东西的好处,开了年,也能鼓励他们种植。
按照农书上的种植,果然产量惊人。
一般一株红薯藤,就能结十斤到二十几斤的红薯,虽然是空间里播种的,可能收成比外面会高一些也正常,凤昭昭核算了一翻,就算拿出空间,打个对折,那产量也是比现在这个时代种植的任何作物产量高了!
凤昭昭惊喜不已,养胎的那段时间,没事儿就泡在空间里,研究那一本农书和红薯。
这段时间下来,就光空间里,差不多也种了一万多株的红薯了,而且她惊喜的发现,自己所种红薯的地方,不在似以前一片雾蒙蒙。
现在,就算是站在灵泉池旁边,一眼也能望到她开辟出来的红薯地。
一万多株红薯,差不多在空间里需要二十几天到一个月的时间成熟,等成熟后,她差不多就能收十几万斤的红薯!
如此,边关若是出现粮食紧缺的情况,那她也能抓紧时间,在空间中种出大批量的红薯来应付。
等这一批红薯出来,凤昭昭打算扩大种植,种上个三万株,如此,还能有结余,下一批红薯出来,又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怀孕后的凤昭昭,同时也发现自己的精神力似乎比以前好了不少。刚刚开始用精神力控制空间种植收获的时候,她累得半死。
而现在,一万株红薯,她也能用意念控制,两个时辰就能收获完毕。
空间里的灵泉池里,又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因为上次和陆齐墨回来的途中,帮助了不少的灾民,空间里的荷叶竟然比第一次长大了不少,差不多已经接近成熟的样子。
而让她感到奇怪的是,荷叶都长这么大了,尽然没有长出荷花来。
回到家中的凤昭昭,去了一趟医学院,将医学院的学生和两个大夫召集在了一起,说了一下明日要义诊的事情。
医学院的学生一听,自然兴奋不已!
这不仅代表他们可以出村子了,还能将自己所学几个月的知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