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码头一走 - 新婚夜,重生农女怀里藏了一口泉 - 小丝子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四十七章码头一走

上一次来药店,凤昭昭给药店里的这药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她仍是记忆犹新。

药童热情的接过药方,也不多话,便是将凤昭昭需要的东西都抓好了。

付了银子后,凤昭昭提着几包药材就去了这昌良县的码头。

码头离城里还有一些距离,在城外的西边。

一路打听后,她走了差不多两个刻钟的脚程才找到。

此时已经快要接近晌午,在码头上卸货的人很多,停靠在码头的船只也有十几艘,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的,到处都是一些管事的吆喝声和嘶吼声,偶尔还有一声皮鞭甩在空气里的“啪啪”声响。

这些埋头苦干的苦力们,咬着牙,一袋袋一箱箱的扛着百来斤的货物,从商船上和载货的马车上来回忙穿梭着,似乎早已经对生活麻木却也不得不凭着最后的力气咬牙活着。

凤昭昭环视了周围一圈,倒是有不少的商贩在这里做小本买卖。

有的支个茶水棚子,有的则是垮着篮子卖一些窝窝头或是玉米饼馒头之类的食物,还有一些摊子是卖面条混沌啥的,反正都是些不值钱能填饱肚子的玩意儿。

凤昭昭又是观察了一会儿,等到日头到了头顶,已经是正午时分。这时候一些苦力便是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纷纷往这些小商贩这边而来。

有的人会去面摊,花上三个铜板吃一碗素面,有的会舍得一些,花上五个铜板吃一点肉末面或是加了鸡蛋的面。

这里的馄饨得八文一碗,不得不说对于这些一天只挣三四十个铜板的人来说,吃一碗馄饨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

但也有人除去,比如说一些管事,或是比较舍得花银钱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人,他们就会来这馄饨摊前吃上一碗。

凤昭昭在这儿观察到了下午,简单的统计了一番,吃馄饨的人差不多有四五十人,吃面条的也有七八十人,其余剩下的人,几乎都买那些便宜的窝窝头,或是粗粮饼子的苦力了。

统计下来,在这里消费人群锁定的就有两百多人。

这个结果凤昭昭不是很满意,但若是这个买卖自己娘家的人能做的话,倒是挺不错的。

凤昭昭回到县城,花了几十个铜顾了一辆牛车去了一趟米铺。

这个时代的白米便宜的有十文一斤的,但就是因为十个铜板,许多百姓却是不舍得花这银钱,宁愿每日吃那两三文一斤卡喉咙粗粮,也不要多花那几个铜板去吃大白米。

凤昭昭直接买下了五十斤的白米,又是在杂货铺子买了两百个,很是轻便有残次的木碗和木勺,坐着牛车浩浩荡荡的回了鳌山村。

凤昭昭离开的早,自然不知道村子里发生的事儿,她坐的牛车刚刚进村时,就有眼见的村民看见了她。

牛车晃晃悠悠,进了村子后,更是放缓了步伐。

一个妇人看见牛车上坐着的凤昭昭,扔下在一旁唠嗑的妇人就跑到了她的牛车前。

“昭丫头你这是去镇上还是去了县城啊,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回来?难道你家陆齐墨卖大虫的银子,到现在还没花完吗?”

凤昭昭有些不想理会这个妇人,可也不想在村子里将所有人都得罪了。

“这些东西都是必需品,嫂子可是有事儿?没事儿我得回去了,陆齐墨还一人在家呢。”

明摆着凤昭昭不想和这人,多废话了,可这妇人就像是看不见凤昭昭的冷淡一般,一脸八卦的看向牛车上的物品。

那眼神真是恨不得穿过那麻布袋子,看穿里面都装的是啥!

“哎呀,嫂子有事儿才叫住了你嘛,你让牛车停下,嫂子同你说。”

妇人都如此说了,凤昭昭自然也不好说什么,只得让牛车停下。

“哎呀,今儿你没在村子可是不知,咱们村出大事儿了!”

这妇人说一半,留一半吊人胃口的行为,让凤昭昭实在讨厌到极点!都跟这婆娘说了自己男人还一人在家,怎么就是废话半天,说不到正事儿上呢?

凤昭昭脸色立即再一次冷淡了几分,还露出了一些不耐烦的样子。

妇人见后,也不再卖关子:“哈哈,你看嫂子我这德行,算了,嫂子就废话少说了。”

紧接着,这妇人便是将方杏花一大早在村子里骂村的事儿说了一遍!

前儿两天,不少人还眼红嫉妒方杏花有了六十两银子,谁知这才两日的功夫,那些银子竟然不翼而飞!

这事儿,可是让村里不少人背地里好好的幸灾乐祸了一番,看了一上午陈家的笑话后,陈家丢了六十两银子的事儿,在这鳌山村,成了大家闲来无事几个月的谈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