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节恒卦
恒卦,由下巽上震组成,卦形作“”,象征“恒久”。上卦“震”为雷,下卦“巽”为风:雷厉风行,两者常相交助,喻示物情“恒久”之义。全卦揭明事物“居久守恒”的道理,就人事而言,就是敎人为善、治学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译文恒卦象征恒久:亨通,无害,利于坚持正道,利于有所往。
《彖传》说:恒,意思是恒久。阳刚在上,阴柔在下。雷与风相助,逊顺而后动,阳刚阴柔皆相应,这些都反映了恒久之意。恒久,可以亨通、无害,利于坚持正道,说明要永久保持美好的道德。天地的运行规律是恒久而不停止的;利于有所前往,说明事物的发展终而复始。日月依靠天这个载体而能永放光芒,四季终而复始变化不已才能永久生成万物,圣人持之以恒地保持美好的道德就能用教化来成就天下人。观恒卦所揭示的恒久之道,天地万物的一切事情均可明白了。
《象传》说:本卦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巽,巽为风,风雷荡涤,宇宙常新,这是恒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立于正道,坚守不易。
解读恒卦上体为震、为雷,下体为巽、为风,雷在上,风在下,这是天地间一种恒久的观象;而且风雷激荡,有雷必有风,这也是一种恒久的现象。所以尽管雷震四方,风行八面,雷与风都有着万般变化,但它们又有相对不变的守恒性。君子从中看出,世间万物虽然酬酢多变,如雷迅风骤,但为人立身则要持之以恒,坚守正道,不能改易。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译文初六:深求恒久之道,固守此道必凶,没有利。
《象传》说:深求恒久之道的凶险,是由于初六刚开始就遽求深入。
解读“爻辞内三爻言妇道,外三爻言夫道。”六爻实际上是专从夫妇关系的各个层面来讲恒久之道,并以此推及人事的。初爻为夫妇恒久之道的开始。长男与长女刚结婚,长女就要求长男像相处多年的夫妻一样对她感情很深,所以爻辞说“浚恒”。但相知不深而又相求太急,欲速则不达,所以反而不能得恒久之道。如果长女固守此道不变,以为这就是夫妇恒久之道,必然会招致凶险,没有任何好处。故《象传》说,深求恒久之道之所以凶险,在于刚开始就遽求深入。从爻象来看,初六居恒之始,又是巽体的主爻,但以柔居刚不当位,质柔而志刚则性躁,干事总想一步到位。固守这条道走下去,自然是只有凶险,没有好处。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译文九二:悔恨消失。
《象传》说:九二悔恨消失,是由于能恒久守中不偏。
解读从爻象看,九二以阳居阴位,不得正,本应有悔,但九二以刚居中(居下卦之中位),又与六五正应,是动静皆得中。而恒卦尤其贵中,因为能够恒久于中,正也就包含在内了。因此九二以恒久守中而消悔,故爻辞日“悔亡”。《象传》进一步解释“悔亡”的原因是“能久中也”。按照一般的秩序,男子用刚不用柔,女子用柔不用刚。现在九二以刚居阴位,是女子以刚行妇道,有失正之“悔”,好在九二居中,又应六五之中,能够用中和之道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节制,才得以“无悔”。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译文九三:不恒久保持自己的德行,时或有人施加羞辱;若与之将关系贞固下去必有悔吝。
《象传》说:不能恒久保持自己的德行,说明九三将无处容身。
解读九三以刚爻居阳位,得正,然而由于九三处于下体之上,越过了中位,不能守中持恒;且应于上六,躁动不安,有守德不恒之象。以夫妻关系而论,如果女子质刚而又用刚,且朝三暮四、反复无常,当然会受到社会与家庭的指责,招来羞辱。若与这样的女子继续保持夫妻关系,必然会发生不幸。对于朝三暮四的人,别人因不信任而猜疑,因不欢迎而排斥,自己也感到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所以《象传》说这种人将“无所容也”,即无处容身。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