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长城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
长城的修建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当时的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修筑了连续排列的“列城”用于防御,这可以看作是长城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争夺霸权,互相防守,纷纷在各自的边境修筑起规模庞大的城墙。例如,齐国在山东半岛修筑齐长城,它西起平阴之防门,东到大海;楚国的楚长城称为“方城”,主要在河南、湖北一带;燕国的燕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赵国修筑了赵长城,秦国也修筑了秦长城。这些长城在当时主要是各国出于军事防御目的,抵御邻国或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修缮和扩建,形成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主要是用来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
汉朝时期,汉武帝继续对长城进行修筑,除加固秦长城外,还新修了外长城,其规模比秦长城更为宏大,并且在军事防御体系上更加完善,有效防御了匈奴的侵犯。此后,北魏、北齐、东魏、北周、隋、唐等朝代也都对长城进行过修缮和增建,不过修建规模各有不同。明朝是最后一个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从洪武至万历年间,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长城。
长城的修建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建筑材料?
长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段使用的建筑材料有所不同。
1.土
-版筑夯土:在早期长城修建和一些非重要地段,大量使用土作为主要材料。人们把土夹在木板中间,用杵等工具夯筑,使土变得坚实。比如战国时期的魏长城,很多部分是夯土结构。
2.石材
-毛石干砌:在山区等石材丰富的地方,工匠们直接采用毛石干砌的方法。就是不使用黏合剂,利用石头的形状和重量相互挤压、堆砌,像齐长城部分段落和一些早期小型防御墙体就采用这种方式。
-条石砌筑:在重要关隘和城墙部分,用加工过的条石来建筑。这些条石一般形状规则,尺寸较为统一。工匠们会用石灰浆或糯米浆等作为黏合剂,使条石紧密结合。明代修筑的八达岭长城就大量使用了条石,这些条石很重,最重的一块达千余斤,可见工程的艰巨。
3.砖
-青砖: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少量砖用于长城建筑,随着制砖技术的发展,在明长城修建过程中,青砖被大量使用。青砖用于城墙的包砌,让墙体更加坚固耐用,也更规整美观。而且可以在砖上刻字,记录诸如烧制的年代、地点、监造者等信息。
4.其他材料
-木材:主要用于搭建内部的框架结构,比如城楼、烽火台等建筑的梁、柱部分。像嘉峪关城楼内部有大量的木质结构来支撑建筑。
-芦苇、红柳:在沙漠地段,例如甘肃河西走廊的长城部分,会使用芦苇或红柳夹在夯土中间,以增强墙体的韧性,防止墙体干裂崩塌,起到加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