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秦始皇为什么要建造兵马俑?
秦始皇建造兵马俑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遵循殉葬制度的演变:
-人殉到俑殉的转变:先秦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主死后常挑选活人陪葬,但这种残忍的殉葬制度在周朝时受到周礼的一定抑制。到春秋时期,时局动荡,周礼遭破坏,活人殉葬制度又死灰复燃。战国时期,各国征战频繁,人口对国家至关重要,于是纷纷废除活人殉葬,改用陶俑、木俑等代替。秦始皇所处的时代正是活人殉葬被废除、俑殉葬流行的时期,作为帝王,他以大规模的陶俑陪葬来遵循当时的丧葬习俗。
2.彰显秦国强大的国力与军事力量:
-秦国的军事成就:秦国经过历任国君的努力以及商鞅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并由秦始皇发动战争攻灭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他所依靠的正是强大的军事力量,因此希望将这种力量永远展现在世人面前。兵马俑坑中数量巨大的骑兵、步兵、弓兵、车兵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秦国军队的真实写照,向世人宣誓着秦军的强大。
3.追求阴阳两界的统治:
-对死后世界的想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如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完成这些工作后,秦始皇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但他仍然坚信,人死后会到达另一个世界继续称王称霸,为了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拥有强大的力量,便命人制作了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以便自己在死后仍有“百万雄师”,可以继续统治。
4.对秦军将士的纪念:
-铭记统一战争的贡献:秦国统一华夏历经十年战争,无数秦人战死沙场。秦始皇最在乎的就是他的军队,这些普普通通的秦人是秦国的中坚力量,是秦国的魂。为了纪念那些为国家统一而战的将士们,秦始皇下令工匠按照秦军将士的样子烧制兵马俑,让他们的英魂得以陪伴自己。
秦兵马俑坑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秦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帝陵东侧1.5千米处的西杨村南。这里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
兵马俑坑目前已发现四个,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二号俑坑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距现地表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三号俑坑在一号坑的西端北侧25米处,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28.8米,南北宽24.57米,距现地表深5.2-5.4米,面积520平方米。四号坑有坑无俑。
指鹿为马的故事。
“指鹿为马”的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以下是具体情节:
-背景:秦始皇病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在太监赵高的帮助下夺取了皇位,即秦二世。赵高作为丞相,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篡夺皇位,但他不确定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来试探。
-经过: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却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结果: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保持沉默,不敢说话;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这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这一事件被后人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它反映了当时秦朝政治的腐败和赵高的专权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