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伯夷叔齐为何不食周粟? - 物历化传知识 - 梓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物历化传知识 >

第12章伯夷叔齐为何不食周粟?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主要是基于他们坚守的道德观念和对商朝的忠诚。

从道德观念层面来说,他们深受旧有观念的影响。伯夷、叔齐尊崇“忠君”思想,他们认为商纣王是正统的君主,尽管纣王暴虐无道,但作为商朝的臣民,应该保持忠诚。在他们的理念中,武王伐纣是以下犯上的行为,违背了君臣之道。

同时,他们坚守“义”的原则。他们将这种“义”理解为一种绝对的道德准则,即不认可以武力推翻政权的方式,哪怕旧政权存在问题。对于周朝取代商朝这件事,他们内心是抵触的。所以,他们为了表示对商朝的忠诚和对武王伐纣这种行为的抗议,坚决不食用周朝的粮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这种行为体现了他们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和坚守自己心中道德准则的执着精神。

伯夷叔齐的典故出自哪里?

伯夷叔齐的典故主要出自《史记·伯夷列传》。

在其中记载了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他们相互推让王位,后来一起离开孤竹国。在周武王伐纣的时候,伯夷、叔齐叩马而谏,认为武王此举是“以臣弑君”,不符合他们所秉持的道德观念。武王灭商后,他们坚守气节,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

这一典故还在《论语》《孟子》等古籍中被提及。《论语》中孔子评价“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展现出他们宽广的胸怀。这些记载使伯夷、叔齐的故事流传下来,他们的行为也成为了后世坚守气节、忠诚守义的典型代表。

夏商时代的建设风格是怎样的?

夏商时代的建设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1.建筑布局:

-中轴线与对称布局初显:建筑布局已开始呈现出一定的秩序性,部分宫殿建筑有了中轴线的概念,并且沿中轴线两侧的建筑呈现出对称分布的趋势。这种布局方式为后来中国传统建筑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奠定了基础。例如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宫殿,主体宫殿坐北朝南,在宽广的四合院四周建有廊庑,具有明显的中轴线和对称特征。

-院落式组合:院落式的组合布局较为常见,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多个建筑单体通过廊庑等连接方式围合成院落,院落之间相互连接又各自独立,功能分区较为明确。这种布局既满足了不同功能的需求,又体现了一定的等级秩序。

2.建筑结构:

-土木结构为主:主要采用土木结构,木材是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材料,通过榫卯等连接方式构建出建筑的框架。同时,为了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会在基础部分使用夯土技术。夏朝时这种土木结构体系已具雏形,商朝不断发展完善。

-高台建筑兴起:为了显示统治者的权威和地位,高台建筑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通过将建筑建造在高高的夯土台基上,使建筑显得更加高大、威严。例如商后期建造的宫殿和陵墓,往往都有规模较大的高台基。

3.建筑材料:

-茅草屋顶:屋顶多以茅草覆盖,虽然这种材料在防水、防火等性能上相对较差,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比较容易获取和加工的材料。

-夯土墙体与基础:夯土技术是夏商时期建筑的重要技术之一,用于建筑的墙体和基础部分。经过夯打的土质地坚实,能够承受建筑的重量,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一些重要的建筑遗址中,可以看到保存较为完好的夯土遗迹。

-开始使用陶质材料:陶制材料也逐渐应用于建筑中,比如陶水管是已知最早的陶质给水排水设施。在夏朝的一些建筑遗址中,已经发现了陶制的排水管道,这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建筑排水功能的重视。

4.装饰艺术:

-简单的图案与纹饰:在建筑的装饰方面,主要以简单的图案和纹饰为主。这些图案和纹饰多来源于自然和生活,比如一些几何图形、动物形象等,通过雕刻、彩绘等方式装饰在建筑的构件、墙壁或器物上。

-青铜装饰: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繁荣时期,青铜制品不仅用于礼器和兵器,也开始应用于建筑装饰。例如在宫殿的门环、立柱等部位可能会使用青铜构件进行装饰,增加建筑的华丽感和庄重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