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网未撒,鱼先溜 - 三国: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 排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83章网未撒,鱼先溜

大散关。

“诸位将军,今,我西路的魏将军已破张掖,我军亦可按计划出动了!”姜维自信地说道。

众将满脸肃然,皆在等待姜维下令。

“诸位将军!我军此次北伐,首要的目的,是夺魏国雍、凉二州之粮,其次……”姜维深吸口气,郑重地说道:“我军出大散关之前,本将与诸位,皆在诸葛丞相的墓冢前立下誓言:一定要在五丈原打一场胜仗!此战,既是为大汉而战,更是为了告慰诸葛丞相在天之灵!”

“大将军,下令吧!”

姜维点点头,令道:“邓芝、吕祥,你二将引兵五千,驻守大散关;其余诸将,随我领兵东进!”

“诺!”

……

永寿,城中。

“什么?蜀军不见了?”

探马报来城南的消息,永寿城的守将陈泰慌了神。

司马懿给陈泰三万兵马驻守永寿,外加五千骑兵相助,就是为了截杀从新平郡南下的蜀军,没想到截杀不成,还被蜀军干掉了五百多骑兵。

当蜀军在永寿城外扎寨时,陈泰忌惮蜀军用粮车组成的“铁桶阵”,所以没敢与之硬拼;司马懿派徐质和戴陵前来相助,没想到五万大军,面对这三万多蜀军还是束手无策!

如今,阻截不成,反而给跟丢了,天下竟有这等奇事?

“陈将军,蜀军带着五千粮车,一定走不远!”徐质自信地说道。

“陈将军,徐将军说得不错!”戴陵自信地说道:“蜀军应该是在夜间离开,他们肯定走不远!况且,地上肯定会留下车辙,我寻着车辙,一定能找到这支蜀军!”

“好!陈坦,你引两千骑兵出城,务必找到蜀军的踪迹!”

“诺!”

正午时分。

陈坦回报,蜀军全部往南而去,先头部队的两千人马,目前已经接近乾县。

“蜀军去往乾县,有何目的?”陈泰疑惑地问道。

“兄长,乾县的西南是美阳,若从美阳往西,则是扶风和岐山,大都督的大本营就在岐山!”

“大都督在岐山有十几万大军,这支蜀军敢去岐山?”徐质摇摇头,不认可陈佐的意见。

“为何不敢?”陈佐不屑地说道:“徐将军,你别忘了!这支蜀军有粮车阵!我骑兵尚且无法破阵,他们还有哪里不敢去?”

陈佐说的话很有道理,徐质并未否认,却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正如陈将军所说,这支蜀军哪里都敢去,他们为何一定要去岐山?”

“徐将军,依你之见,这支蜀军会去往何处?”陈泰问道。

“诸位将军,乾县的东南是礼泉,而过了礼泉……”

“徐将军,你别吓人!”陈泰惊恐地问道:“你认为,这支蜀军会去长安!”

“为何不可能?这几日大家也看到了!这支蜀军至少带了一月之粮,全都放在粮车上!他们还有哪里不敢去?”徐质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几名将领议论一番后,都觉得这支蜀军去长安的可能很大,于是果断地放弃永寿城,领着五万大军,迅速往乾县方向行进。同时,陈泰也派人去往岐山,向司马懿报告蜀军的动向。

陈泰的信使到达岐山时,司马懿派出的哨探,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姜维大军的动向。

联系到永寿附近的这支蜀军,司马懿不由得惊叹:姜维实在太大胆!

“诸位将军!依本都督看来,姜维领兵东进,明显是想与廖化、张嶷会合,然后攻取长安!大家以为如何?”

姜维的动作确实很明显,众将都同意司马懿的看法。

“传令:令陈泰引三万兵马,紧跟廖化和张嶷,不必与之交战;令徐质、戴陵二将,引兵两万,日行百里,抢先占领武功县。”

“诺!”

信使离开后,司马懿又令道:“王昶、田豫,你二将引三万大军,在姜维以北二十里处跟随,不要与之交战!与他保持平行位置,往东而行即可!”

“诺!”

“传令:令朱灵弃守榆糜,立刻返回岐山大营,引两万五千步卒,再加五千骑兵,迅速追上并策应田豫、王昶二将!”

“诺!”

信使离开后,郭淮问道:“都督,若是调走王昶将军,恐怕……”

“既然廖化、张嶷没有撤回千阳,我再围困千阳城中的蜀军就无意义!”司马懿自信地笑道:“姜维敢集七万大军去长安,我就在武功县,集重兵歼之。”

此时,各兵将都能看出司马懿的用意:由于姜维手上没有粮车,自然摆不出铁桶阵;既然姜维的目标是长安,那就在中途的武功县,集结八万兵马予以围歼。

当然,司马懿也可以将围歼地点设置在郿县,不过,郿县距离大散关太近,姜维一不小心就会溜走。所以,郿县以东的武功县最为适合。

魏国的将领们都相信:武功县,就是姜维,以及他的三万五千兵马之墓冢!

经过两日的侦察,一切都向着司马懿预想的方向发展:

廖化、张嶷率兵到达乾县之后,未作休整就往东南的礼泉县开进,明显是要进取长安。此时,陈泰仍旧紧紧地跟在其身后;

另一边,姜维引着大军一路往东,明显是作为廖化和张嶷进取长安的后援。

以现在的情形看来,姜维还不知道武功县已有魏军拦截,更不知道一张大网正在形成。

这两日,王昶、田豫领着兵马,始终与姜维保持二十里左右的距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