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抢妻之风
在这个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由于战争的原因,形成了“女多男少”的靓丽风景。
此时,对各路枭雄来说,女人,包括别人的老婆,“它”也只是一种资源,或是一种战利品,这跟粮草衣物没什么不同。
所以,汉末至今,“抢老婆”之风盛行。
提到“抢老婆”,就不得不提曹操,据《三国志•后妃传》记载,为曹操生有子嗣的十几个老婆中,其中四个就是抢来的。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曹操为了抢张绣的婶娘“邹氏”做老婆,从而引发了宛城之战。这一战曹操惨败,不仅自己深受重伤,还损失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幸得于禁奋力相救,最终才转败为胜。
其实,翻遍三国史就会发现,不仅仅是曹操一人或整个曹氏家族,但凡稍微有点能力者,都有抢别人老婆的惯例。
曹操攻陷邺城之后,袁熙的老婆“甄氏”就被曹丕“抢”为妻。当然,曹操也曾参与争抢,只是被自己的儿子捷足先登,只得作罢。在这之后,袁熙逃亡至荒远的辽东,最后被公孙康所杀;
马超被曹操击败,投降刘备之后,其妻子“董氏”也被张鲁的部将阎圃“抢”为妻;
吕布的部将秦宜禄之妻“杜氏”,据说姿色绝美,因而成了关羽和曹操争抢的对象。
当然,关羽没有“抢”过曹操,最终杜氏成了曹操的老婆。老婆被人抢了,秦宜禄这个绝世懦夫不仅没有生气,还在曹操的麾下做县令,最后被张飞所杀;
张飞的妻子夏侯涓,本是夏侯渊的侄女,夏侯霸之妹。据史料记载:“初,建安五年,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
这里的“所得”二字就十分玄妙了:当时还没有三分天下,但张飞跟曹操的部将夏侯渊势如水火,两家绝无通婚的可能。所以很明显,张飞的这个老婆也是“抢”来的,史料仅用“所得”二字来记载,确实巧妙。
正是因为东汉末年“抢”老婆之风盛行,以及部分政治婚姻的原因,使得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都成了沾亲带故的一家人:
孙权的弟弟孙匤“娶”了曹操的女儿,曹操的儿子曹彰“娶”了孙权的堂妹,孙权的妹妹孙夫人又嫁给了刘备,张飞的老婆是夏侯渊的侄女,张飞的女儿是刘禅的皇后,而夏侯渊和曹操是同族兄弟,所以整个三国,就像是三家亲戚,闷头闷脑地打了一圈。
回到宫中,刘闪独自在宣室殿呆了很久,向宠悄悄告诉刘闪,宫外正流传着刘闪喜欢“抢”别人老婆为妻的传闻,刘闪越发觉得事有蹊跷。
刘闪立刻就想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应该有人在背后抹黑自己,试图挑拨自己与臣子之间的矛盾!
对此,刘闪绝不能放任不管,让向宠迅速追查谣言的源头。同时,刘闪也在庆幸,幸好柳氏早早地搬出了皇宫,如若不然,自己与姜维之间很可能出现难以弥补的嫌隙,这将是无比巨大的灾难!
次日,向宠急匆匆地告诉刘闪:谣言的始作俑者暂未查到,但谣言已经越传越烈,也越传越离谱。
不仅仅是坊间,甚至张翼的军中也在流传:宫里的皇帝不仅跟胡氏有染,还跟姜维之妻柳氏、诸葛丞相的亡妻黄月英,甚至许多宫女都有染!
这些传言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据传言所说,宫中的九位嫔妃中,已经有六位已经怀孕,皇帝寂寞难耐才到处吃荤!
另外,坊间还有传言,据说陛下已经发了诏书,要求在年初大选秀时,每个郡至少要送去五名15岁左右的美貌女子。
收到向宠报来的这些消息,刘闪差点被气得吐血!
在刘闪生活的一千多年后,由于互联网非常发达,有什么消息很快就能全国皆知:在这个时代,能让流言传得沸沸扬扬,绝不是普通人可以办到的。
刘闪细细想来,在近段时间里,自己确实跟黄月英常有往来;胡氏确实在西织学染布,而“消失”了将近一月;宫里确实有六个嫔妃怀孕,年初又恰好是五年一次的“大选秀”,这些都是事实。
由此可见,谣言编造地非常巧妙,真假参半,极易让人相信它的真实性。
刘闪终于相信这个年代谣言的杀伤力!当年,诸葛亮仅用几篇榜文,就轻易地离间了曹叡与司马懿的君臣和睦;当年,陈平仅用几句话就离间了项羽跟范增这对“父子”!刘闪对这些事再也不敢持怀疑态度。
刘闪一时之间有些犹豫,他很想给姜维写封信说明情况,又担心此举反而会让姜维起疑,在旁人或姜维看来,这样做有“不打自招”的嫌疑,很可能会越描越黑。
“卧槽!不打自招?我刘闪虽然好色,但纳之以礼!我啥事都没干,还能招个啥?”刘闪自嘲地摇摇头,径直往李昭仪的安昌殿而去。
宜城,位于汉水的中游,东西两面环山高起,中部及南部则是河谷平原,它西临南漳,西南为编县,往东沿汉水而下可至鄀县,沿汉水而上则是邔县和襄阳。
司马懿连败几阵之后,担心蜀兵东渡汉水再北上,于是及时地收缩了防线,将汉水以南鄀县的兵马全部撤回邔县。
这样一样,襄阳就成了魏兵的大后方,形成了以南边的西路的南漳、中路的宜城、东路的邔县和汉水,这种三路拒敌的态势。
“父亲!据探马来报,姜维往荆山增兵一万,廖化和张嶷部队已达三万,他们随时可翻越荆山,威胁我南漳城!”
司马懿未置可否,司马昭又说道:“父亲!宜城的东、西两面,分别由张绍和傅佥各自领兵一万,在城外五里下寨;南边,由吴懿率军两万正面威胁宜城,吴班和关索各领一万兵马,护在吴懿的两翼。”
“不错,蜀军在宜城共有六万兵马,这绝对是蜀军的主力!”司马懿若无其事地说道:“由此看来,姜维似乎不想与我斗智?”
“父亲,若蜀军从中路强攻宜城,我正求之不得!”
司马懿仍然未置可否,略微屏息凝神,然后问道:“外面何事喧哗?”
“父亲,应该是蜀军在攻打宜城!”
“哦?蜀军又来攻城?他们还没玩够?”司马懿诡异地笑道:“走,看看去!”
司马昭并未说错,蜀军确实在攻打宜城!
宜城的南门,吴懿亲领三千蜀兵在列阵,十五架投石车缓缓到位,二十架井栏高高地耸立在阵前,三十多架蹶张弩蓄势待发。
吴懿挥动令旗,鼓点随之发生了改变。
硕大的巨石从天而降,本就千疮百孔的城墙已被砸得面目全非,好几处已有塌陷的迹象。
蜀军连续砸了一个多时辰,直到石头用尽才停止砸城。然而,吴懿跟前两日一样,并没派兵卒攻城,缓缓退至三里之外。
司马懿站在东北面的一座小丘上,饶有兴趣地看着吴懿的攻城表演,脸上露着奇异的笑容。
“都督,蜀军连续砸城三日,估计很快就要大举攻城!宜城只有田豫的五千兵马驻守,我得赶紧增兵才行!”郭淮不无担心地说道。
“不必!”司马懿捋着胡须笑道:“姜维的目标是襄阳,他不会攻取宜城!”
“蜀军不打宜城?不打宜城如何兵进襄阳?”郭淮满脸都是疑惑和不解,司马懿却诡异地笑着,安然回到寨中。
所有的魏国兵将都知道:姜维的目标是襄阳,但在襄阳的南部,左、中、右分别是南漳、宜城和邔县,蜀军攻破任意一城,皆可挥师直捣襄阳。
姜维在宜城部署六万重兵,他先破宜城,再从中路进取襄阳的企图非常明显!
司马懿却说蜀兵不会取宜城?这到底作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