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暗度“陈仓” - 三国: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 排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61章暗度“陈仓”

由于麻油已经烧完,没有足够的热空气维持升力,热气球正在慢慢地下坠,几名兵卒不停地收紧绳子,终于将其顺利拉回西岸。

热气球上的勇士有惊无险,他平安返回后激动得满脸通红,兴高采烈地讲着自己在天空见到的壮丽美景,他还说成千上万的吴军兵卒都在向自己跪拜。

这名勇士将望远镜交还给刘闪,很快就在纸上画出吴军在沅水东岸的营寨分布图。

“看来孙权想将咱们一口吃掉,东岸竟然有四十多座吴军大寨,他们已经造好1千条木筏!”

“陛下,这个季节以东风为主,我可否效仿当年周公瑾之计,采用火攻?”邓芝看着吴军的营寨分布图问道。

刘闪摇摇头,否定了邓芝的建议:“吴军虽有十几座营寨在江边,但后方的营寨彼此之间相距较远,火攻难以将其全部烧掉。”

张绍看着地图说道:“沅南以东河面开阔,也没法水攻,确实不太好办!”

刘闪点点头说道:“吴军各寨之间可相互协防,短期内难以破敌,我军还是坚守西岸为主。先令关将军派出骑兵,看看能否袭取孙权的粮道,看看效果再说。”

众将皆表示同意,张绍仔细地看着地图,突然大叫道:“陛下!情况不对!吴军寨内的兵卒数不对!”

“何以见得?”刘闪抢过地图,疑惑地问道。

“陛下,这名哨探来自末将的军中,他经常用一个小圆圈表示一个“营”编制的兵马,从他画的圆圈数量来看,吴军寨中的兵卒少了3万!”

众将都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张绍与这名哨探详细了解情况后得知,最东边确实有15座空营。

刘闪猜测,这15座空营应该是潘濬和孙韶引兵离开后留下的,也就是说,这3万兵马已经被消灭,但几名将领都否定了这种猜测。

据他们所说,为了方便管理和调度,吴军经常是一个“营”下一寨,河东的吴军营寨并不大,不可能将2个“营”的兵卒屯在一个寨中;由于东岸驻有兵马的营寨只有30座,因此可以确定,吴军至少有15个营以上的兵马不知所踪。

众将正在商议时,哨探突然报来吴军大举进攻的消息。

刘闪来到城上,在望远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近千条吴军的木筏已经靠至西岸,寨内的兵卒正在用强弓阻滞其登岸。

“传令:全军西撤30里!”

“陛下,这是为何?”张绍不解地问道。

“吴军这次渡河明显是转移视线,或者想拖住我军,想掩盖消失的3万大军之行踪。”

“陛下,这……”

“撤!3个时辰内全部撤走!”

刘闪说完扭头便走,张绍、张翼和傅佥等人皆是一脸懵逼,不过还是依照军令拔寨西撤。

前几日,两岸看起来风平浪静,刘闪在望远镜中看到,吴军一直在大张旗鼓地造木筏。在这个时候,刘闪就觉得不对劲:这一线的沅水流速极慢,吴军的水师完全可以从洞庭湖逆流过来,他们为何大费周章地造木筏?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吴军肯定在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这消失的3万吴兵,很可能已经通过水师的楼船渡过沅水,甚至已经偷偷到了汉寿!

其实,两军对峙的形态刚刚形成时,刘闪已经预料到,吴军有可能经过洞庭湖,然后从汉寿方向迂回,也感觉到孙权把自己赶出武陵郡的决心,他从没想过在桃源坚守。

正是那个时候,刘闪跟姜维拟定了重创吴国大军的计策,这个计划如果成功,吴国将彻底失去染指荆南四郡的实力,甚至可能被赶出荆州。

刘闪确实没有猜错:全琮、朱然引领的3万大军已经渡过沅水并到达汉寿,他们未及休整就往常德方向行进,明显想绕至桃源以西,阻断自己的退路,并与东岸的6万主力形成夹击之势。

“父亲,大将军此计是不是太冒险了?蜀军的骑兵异常凶悍,如果咱们遇上,岂不全军覆没?”全端不无担心地问道,全琮却面色凝重,一语不发。

“父亲,咱们吴国是不是打不过姜维?听说陆丞相从没赢过姜维,是这样吗?”

全琮的脸色有些难看,嘴角抽动了几下,正要发作时,朱然说道:“世侄,你不必忧虑。大将军的情报非常准确,蜀军的骑兵已经去往交趾郡押运粮草,姜维又被陆丞相拖在信陵,q有足够的时间消灭犯境的蜀军。”

“朱伯伯,小侄怎么听说……是陆丞相被姜维拖在了宜昌,你怎么给说反了?”全端不解地问道。

“不得胡言乱语!”全琮怒斥道,全端赶紧闭上嘴,再也不敢随意发问。

大军继续往常德方向开进,突然哨探前来报告:前方10里处,发现蜀国骑兵!

“不好!我军危矣!”全琮大喝道:“方圆阵迎敌!”

为防止诸葛谨的情报有误,全琮和朱然渡过沅水后,并未使用常见的长蛇阵行军,而是用三路齐头并进的方式。在平坦辽阔的地方,这样既不会拖慢行军速度,也能更快地转换各种阵形。

“我就说嘛!那家伙的狗屁情报绝不可信!大将军偏偏不肯听!还向陛下引荐!简直是荒谬!子瑜误国矣!”朱然骂骂咧咧地躲在阵中央,目光紧盯着西面,脸上全是愤恨和恐惧的神情。

蜀军骑兵进攻的号角清晰可闻,吴军兵卒排好防御阵形谨慎地迎敌,眼看蜀军骑兵就要冲上来,却在半里外停下,然后迅速往南退走。

“哈哈哈!原来不到500骑!我军无忧矣!”朱然哈哈大笑,令兵卒继续往常德进军。

几十名哨探从各处陆续返回,他们已经探清蜀军的虚实:桃源城和外围大寨中的蜀军已经弃寨而去,方圆百里内,只发现了蜀军的500骑兵。

诸葛谨夹击桃源的计策已经落空,全琮和朱然商议后,仍旧往常德方向开进,并派出信使向诸葛谨回报。

综合各路探马送来的情报,诸葛谨这才确定,蜀军只有500骑兵在各处活动,这不过是虚张声势的疑兵。驻扎在桃源的蜀军已经悄悄退走,显然是看破了自己的“暗度陈仓”之计。

有鉴于此,孙权急令全军渡过沅水,希望尽快与朱然和全琮会合,诸葛谨却赶紧阻止:“陛下,不可急进!沅陵城还有3万蜀军,也可能是5万!”

孙权猛地惊出一身冷汗!若是全军渡河之后,被关索给抄了后路,自己的9万大军岂不危矣?

正当孙权举棋不定时,那名黑衣男子已在帐外求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