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灭吴的前奏 - 三国: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 排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52章灭吴的前奏

刘闪从汉中回到成都时已经是四月底,他感叹这个时代的交通实在不便,这一去一回,竟然用了三个多月!

陆逊的计谋,确实为吴国赢得了宝贵的3个月的喘息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吴国迅速征集了10万兵马,并且平定了各地的暴乱。

现在的吴国,共有25万左右的兵马,其中荆南的长沙和零陵屯兵10万,宜昌至宜都一线屯兵10万,另有5万兵马分布在襄阳和寿春一线。

另外,平定了丹阳郡山越暴乱的诸葛恪、施绩二将也已回师,跟随诸葛谨一同在长沙郡布防。

吴国的意图很明显,孙权并不打算遵守“一年内将零陵和桂阳献给蜀国”的约定。当然,刘闪也没指望孙权会守约。

在这段时间里,姜维也没闲着,他将建始城中的兵马屯于零陵东北部的临沅,以及东南部的会同,分别防御长沙和零陵方向的吴军。

姜维确实没闲着,刚刚过完元宵节的时候,他就在巴东城以北的长江南岸大兴土木。在长江边上,大约十几里的江岸都被青布幔子或草棚遮挡,并在长江南北设有大量的弓箭手,这些致命的杀手隐藏在暗处,吴国的哨探始终无法抵近侦察。

在这之后有二十多天,大量的木屑、木板顺着江水漂至下游。这样的漂浮物越来越多,陆逊隐隐有些担心,他知道,蜀军必有大动作!

又过了十几天,驻守襄阳的朱桓派出一千多兵马南下,这些吴兵驱逐蜀军埋伏的弓箭手之后来到长江北岸,隐约能看到对岸的幔子里藏着几十艘高大的楼船,幔子外面的江面上还停泊着近百艘艨艟斗舰。

蜀军竟在偷偷地大量制造战船!

此消息传回建业,吴国朝中惊骇不已,孙权更是寝食难安。

这一年多来,吴军能倚仗长江边的信陵城阻止蜀军大举东进;信陵被蜀军攻占后,吴军退守宜昌,这也能阻挡蜀军东进。但是,这是在蜀军没有水师的前提下。

如今的蜀军大举造船,宜昌、西陵、宜都、夷道一线的几座城池就形同虚设,蜀军的水师一旦形成,江陵就无险可守,长江一线将门户大开。

吴国朝中的主战派占了上风,孙权也清醒地意识到,一味的退让和割地,无法阻挡蜀军东进的野心。对吴国来说,唯有积极防御,甚至主动出击才能守住国门。

有鉴于此,吴国加快推进征兵的进程,希望能在年底之前,将全国军队扩充至30万以上。

另外,吴国也准备大量增造战船。同时,陆逊决定在宜昌、宜都至江陵一线的江面上,埋设几条粗大的铁索,并且在江中沉入大量的铁锥,阻止蜀军的战船大举东进。

要快速完成这项江防工程,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至少还要征召十多万徭役!

即使全国上下已经民怨沸腾,孙权还是咬牙颁布诏书,下令在全国强征徭役。

这份诏书迅速下放到各郡县,吴国东部许多百姓为了生计,不得不躲到山里,被迫变成了“山越”的山民。

在吴国的西部和南部,不少百姓听闻被蜀军占领的武陵郡免征赋税,更没有强抓兵丁,拖家带口西迁的百姓多达十几万!

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各地治所的官员根本就无法阻止。

蜀中的粮草和军械大批大批地运往永安,南中地区的粮草则大量运往交趾郡,这样的运输规模超过以前的任何一次。

蜀中的百姓都感觉到大战即将来临,但他们脸上并没半点战争的恐惧,甚至还有些期待,纷纷到各县治所询问征兵信息,却全都失望而归。

由于蜀中的农作物都是一年两熟,百姓们有较多的空闲时间。既然没有征兵,他们就抽时间加入到军械生产或运输军备的队伍中,每日除了有免费的三餐外,还能获得相应的铢钱。

为了让铢钱在蜀中充分地流通,孟光可谓是想尽了办法:刘闪发明的“铁板炒菜”也被孟光学了过去,他还在黄月英的指导下发明了“平底锅”,这样的锅很受欢迎,刚刚上市就被百姓们哄抢一空。

刘闪放松了铁矿开采的许可之后,许多门阀世家又加入到采矿铸铁的经营中,也有部分人看准了商机,竟然将宫中的“木质麻将”大肆推广,各地的“麻将馆”和简易的“火锅店”陆续兴起,受到富户门阀、世家子弟的大力追捧。

现在已经有了“小学”教材和老师,刘闪并不满足于此,他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再次编写了一套“大学”教材。

这套教材说是“大学”,其实它涉及的知识并不高深,只相当于后世的初中水平。除了文字、算术之外,在光学、力学、浮力、压强等基础科学方面涉及得更多。

黄月英培养出的一百多名“西席”被分配到蜀中各地,由各县治所的官员负责接待并主持兴建校舍。学校建成后,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富户世家的孩子,都可以到学校免费学习“小学”和“大学”的课程。

各县已经收到诏令:今后的大汉,将在读完“大学”和四书五经的优秀学生中选拔官员,不再使用“举孝廉”的方式。许多爵位世袭者对此不屑一顾,但普通百姓却欢欣鼓舞,因为他们也有了做官的希望,不再世代为“庶人”。

张仲景所著的多本医书被顺利地集齐,刘闪命太医令抄录了许多份,并要求太医令和药监局配合,成立专门的研究院,要求系统地研究人体结构、病理和药理,并且大力培养医药类人材。

在其他的内政方面,刘闪要求大臣们以“发展国力”为主,以“法不禁皆可为”为原则,尽量让蜀中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汉中方面,刘闪破天荒地给魏延发去一封诏令,要求他和众将务必保证汉中2年不失。刘闪在这份诏书中,既带着威严又不失勉励,镇守汉中的几个将领都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今日有朝会不同以往,商议好诸多琐事后,刘闪下诏:将年号“建兴”改为“兴汉”,大赦天下,死刑犯除外。

安排好国内的一切,刘闪与嫔妃和皇子、公主们逐一道别,然后跟夏侯霸和几名史官一同,风尘仆仆地赶到武陵郡。

没有点将台,也没有誓师酒,更没有“大汉战歌”壮行,史官们都感觉到:此次,皇上的御驾亲征不同以往!

刘闪一脸的冷峻,目光如炬,手指在崭新的“大汉江山社稷图”上划过,然后停留在吴都“建业”之上。

刘闪一字一句地说道:“兴汉元年,公元236年5月,朕与大将军姜维,兵分三路伐吴!大汉复兴之战,今日正式开始!”

“陛……陛下……这“公元”是……是……啥……”

“陛下……不是两路大军吗?……怎会三路……路……”

“卧槽!你们这几个杠精!照朕之言记下就行!”

刘闪不悦地喝道,自己好不容易才酝酿点情绪,却被几个杠精一般的史官给搅没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