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水淹益阳
诸葛谨很快就收到陆逊的回信,但是诸葛谨并不知道,现在的陆逊已是焦头烂额。
从上游漂来的木屑和小块的废料越来越多,按陆逊造船的经验来看,姜维已经造出大量的战船,具备了一次性投送3万兵马的能力。
位于江北的吴国探子回报,蜀军至少征招了5万徭役,从永安至信陵一线,运输粮草和军械的车马来回穿梭。除信陵和秭归之外,另有小部分粮草军械经巴东、建始送至武陵,夜里能看到一条条的火龙在穿行。
陆逊绝不相信秭归和信陵只有6万蜀军,从蜀军运输队的规模来看,长江一线至少有10万兵马!更为关键的是,吴国在宜昌至江陵一线的江防工程进展极慢,需要的大量铁锭才刚刚开始生产,要打造成拦江铁索,不知要等到何时。
陆逊整日盯着江面和地图,无时无刻不在猜测姜维的大军会出现在何处,以姜维的诡诈多变,宜都、江陵、公安、岳阳、州陵、甚至江夏或再往下游都有可能。
自从丁奉和太史享兵败退走后,诸葛谨再没派兵去袭蜀军营寨。收到陆逊的回信后,诸葛谨按陆逊的建议,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各个城池的兵卒都坚守不出。
邓芝的计划确实是水淹益阳,刘闪大张旗鼓地拦截资水,迫使益阳守军出逃,或迫使其他城池派兵来救,试图将其歼灭在城外。
在陆逊看来,现在的阿斗已经不再是昏君,而是一个有抱负的明君。他打着“复兴大汉”的旗号处处笼络人心,早已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仁君”的形象,他怎会置益阳周边的两万多百姓于不顾?
陆逊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他就完全看穿了刘闪的阳谋:陆逊十足地相信,刘闪不会开闸放水,不会真正地水淹益阳。因此,各城的吴军坚守不出,这确实让刘闪傻了眼。
吴国的5万援军不出10日就将赶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此坐阵的是曹孟德、孙权或其他的枭雄,就算是以仁义著称的刘玄德,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开闸放水,但他偏偏就是刘闪。
刘闪确实不在意后世的骂名,他在意的是两万多百姓的安危。他打心底认识到,在占领长沙郡之后,这些吴国百姓都将是自己的子民。
时间又过了2日,安化的水位已经越来越高,刘闪迟迟没有下令开闸,张翼、赵广、夏侯霸等将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唯有几名史官淡定自若。
5万援军很快就到,刘闪知道不开闸的后果,他不敢再等,深吸口气后起身说道:“赵广听令!”
“末将在!”
“你率2千骑兵去益阳周边和下游,告诉吴国百姓,2日后的午时,必有洪水到来,劝导百姓立刻撤离,不肯撤离的全部强制绑走!老弱病残者由战马护送撤离!”
“末将领命!”
赵广领兵出发后,刘闪又派出信使,通知栗溪口的张绍何时开闸,同时派出信使告诉下游的邓芝何时撤离。
当日,长沙的天空渐渐暗下来,让人觉得闷热烦燥,就算不会观天象的普通兵卒,也能明显感知大雨即将到来。
诸葛谨抬起头,只见西南方向乌云翻滚,那正是资水上游的昭阳、昭陵、冷水江和安化方向!
诸葛谨对荆南的气象不会陌生,特别是长沙郡。这里的4—8月份都是雨季,每隔几日都会下雨,有时一下就能持续好几天!
当蜀军在益阳城的上、下游用沙袋筑坝时,诸葛谨还能淡定地按陆逊的建议坚守不出,然而,蜀军大张旗鼓地让百姓撤离,并且大雨即将来临时,诸葛谨终于慌了神。
“传令!”诸葛谨大声喝道:“令益阳、桃江二城的守军迅速南撤;令新阳、宁乡二城守军前去接应,尽量避免与蜀军正面交战。”
次日,长沙郡各县大雨倾盆,由于益阳下游的茈湖有大量有沙袋拉截,使得资水的水位不断上涨。
新阳城守将凌烈、宁乡守将丁封奉命北上接应益阳的吴军,但他们赶到资水时,却见北岸的益阳城中并无兵将出城,唯有蜀军的骑兵守在城外。
此时的资水已经漫过河堤,就连马蹄都泡在水中,二将率领的几千援军根本就无法渡过资水,因此没办法前去支援。同时,他们既担心被其他方向赶来的蜀军骑兵追杀,又担心水位快速上涨,无奈之下,只得领兵退走。
益阳的城垣已经泡在半尺深的水中,直到这时,城外的蜀军骑兵这才往西退走,益阳城外再无蜀军的威胁,但城中的一万五千吴军已经无路可退。
当年,鲁肃浇筑的益阳城确实是“豆腐渣工程”,水位上涨至2尺时,多处泥土垒成的城廓已经完全坍塌,城中的房顶上、大树上爬满了惊慌失措的兵卒。
次日晨,饿了一夜的吴军兵卒更加绝望:水位还在上涨,而且上涨的速度明显加快,部分低矮的房屋已被完全淹没,四周一片汪洋,完全分不清东西南北。
由于洪水到来之前,夏侯霸率领骑兵将益阳围得水泄不通,城中兵将没法收到诸葛谨的撤退指令,城中将领不敢擅自弃城,只得硬着头皮坚守。
另一方面,刘闪也猜到,其他城中的吴兵会来接应益阳守军撤退,可惜他分出了将近一半的骑兵协助百姓撤离,忍痛放弃了“围点打援”的大好时机。
水位还在上涨,躲在大树上的吕岱挥剑猛砍着粗大的树枝,在他的四周,能看到的吴军兵卒已经不足五百。
诸葛恪、施绩和张承都明白:益阳城已经没了!一万多吴国大军也没了!
现在,这条树枝将是4人逃生的全部希望,至于会漂到哪里,恐怕只能看运气了。
树枝应声折断,早已脱掉盔甲,扔掉一切重物的四人赶紧抓紧树枝,瞬间就漂得无影无踪。
此刻,几十里外的洞庭湖上,几百艘吴国战船正在来去穿梭。由于洪水太过湍急,这些战船不可能逆流到益阳附近,他们只能在这里搜寻幸存者。
直到几天后,水位才渐渐降低。此时,诸葛谨的注意力并不在蜀军身上,也不在益阳或长沙的其他城池,他时刻关注着洞庭湖上的搜救结果。
据探马来报,这几日,只找到百来名半死不活的兵卒,施绩、吕岱、张承和自己的儿子诸葛恪仍然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也就在这几日,刘闪派出5千兵卒,将丁奉和太史享麾下的6千多降卒送至武陵,交给郡守吕翼安排屯田事宜。
等到这些兵卒返回时,蜀军兵卒几乎全部出去,在益阳周边的一些山丘上清剿吴军残兵。与此同时,孙登、朱然和全琮率领的5千援军,已经抵达长沙与诸葛谨汇合。
3日后,7万多吴兵横渡资水,气势汹汹地直奔蜀军大寨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