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脚盆鸡” - 三国: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 排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49章“脚盆鸡”

经过翻译之后,几名倭国使者听闻又有礼物获赠,皆满脸欢喜。

倭国使者正欲询问礼单时,司马懿厉声喝道:“倭国使者向我魏国朝贺,已由我大魏皇帝回赠国礼并赐予礼物,怎能再受你这西川小国之礼?”

“司马老贼!朕赐礼物给倭国女王,这关你屁事?容不得你这弑君的逆臣说三道四!”刘闪毫不客气地骂道。

“休要口出狂言!今日本不想为难你,奈何你要自寻死路!”司马懿大声喝道:“来人!立刻将西川国贼拿下!斩杀刘禅者,赏百万铢!封四征将军!”

司马懿说罢,两名魏卒突然拔出长剑,直取刘闪的胸口和咽喉。

这二人速度极快,刘闪还没做出反应,两名宿卫兵已经挺身上前,四人打得难解难分。

刹那间,50名魏国的死士皆手执兵器上前,50名宿卫兵第一时间拔剑与之对峙,向宠和几名武将始终护在刘闪身旁。

殿外,450名魏卒和450名蜀兵蜂涌而入,本来十分宽敞的大殿突然变得拥挤不堪。

“亚麻跌!”

“我亚你妹!不知死活的东西!”刘闪不客气地喝道,手中突然扬着两个圆滚滚的东西。

“勿要妄动!保护……呃……护驾!”司马懿大声喝道。

司马懿一看到这东西就惊骇不已:这个小东西差点要了自己小命,司马懿对这个铁疙瘩印象极深。

此时的司马懿赶紧后退几步,他将曹芳紧紧地抱在怀里,那些护卫、死士和武将全都退后一些,将司马懿团团护住,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其实,在获悉“友好协商”的细节之后,刘闪跟司马懿一样,都想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希望能在殿上将对方一网打尽,同时保证自己全身而退。

刚才率先对刘闪出手的小卒剑法极高,明显不是普通士卒。由此看来,双方都有武艺高强的护卫。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干掉对方的同时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如果没有万人敌的张飞、赵云或关羽等将领,似乎很难实现。

刘闪携几枚炸弹上殿,一是想找机会将对方重要人物置于死地,二是防止对方来个鱼死网破。不过,刘闪并没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打算,见敌方吓得退开一些,他就更加肆无忌惮。

刘闪给向宠使了个眼色,然后上前几步,扯着嗓子将魏国君臣痛骂了一番。

刘闪几经挑衅,向宠始终没找到下手的机会,也没找到邓艾的踪迹,只得暂时作罢。

刘闪转过身,只见几名倭国使者仍在瑟瑟发抖,刘闪鄙夷地盯着他们,再次说出要赏赐倭女王的话,司马懿和曹爽再也没敢吱声。

几名使者经翻译之口,获悉刘闪的意图后,脸上即有不解,也有期待。或许,他们想看看刘闪赐了什么礼物。

少时,几名侍者搬来刘闪的礼物:一个百姓家常见的木质洗脚盆,盆里还有一只老母鸡。

此时的倭国并没有鸡,几名使者也没见过母鸡,他们的脸上全是欣喜,殿上众人皆不知其意,司马懿也大惑不解。

“你们所有人都给朕听好了!也请殿上的两国史官都记下来!这就是朕赐给倭国女王——卑弥呼的礼物:一个洗脚盆、一只老母鸡!合称“脚盆鸡”!哈哈哈!”

现在的倭国还处于“弥生”时代,也就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代,这几位使者来自的“邪马台国”虽然称为“国”,不过是实力较强的一个部落罢了。

倭国使者的话,刘闪只听懂了“亚麻跌”这个词,正是这句简单的词,刘闪完全确定“倭国人是秦人后裔”的说法并不正确。

当年,徐福带着五百童男童女去往倭国,这个时候是在秦代,距今也就三百多年;当时的秦国与原始社会的倭国相比,其文化、科技和语言等文明都要“高级”很多。

从这方面来看,如果徐福和几百童男童女顺利到达了倭国,具有“高级”文明的秦国人,绝不可能被落后的“低级”文明所同化。

既然确定了倭国人并非秦人和汉人,刘闪就更加理直气壮,他不顾殿上众人的惊愕,冷冷地对抱着木盆和老母鸡的倭国使者说道:“朕会给你们时间!如果你们一个月内到蜀中,向我大汉称臣上贡,朕将不再追究!否则,倭国的男子将永世为奴!女子永世为婢!”

刘闪不管他们有没有听懂,转过身对袭击自己的两名魏卒说道:“你二人不错!不知如何称呼?”

这二人皆不答话,刘闪笑呵呵地说道:“怎么?这就怕了?连个姓名也不敢说,难道怕朕诛了你的九族?哈哈哈!”

“你这西川小贼,有何所惧?本人姓羊,名祜,字叔子!”那名特别年轻的小卒说道。

这人看起来就十五六岁年纪,脸上却显露出超越他年龄的刚胆和豪气。

刘闪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可惜一时间却想不起来,另一名年近三十岁的兵卒接着说道:“本人姓王,名濬,字土治,小字阿童!”

刘闪对这个名字也感到陌生,他不动声色地对羊祜和王濬说道:“你们确实是难得的勇将,如果跟对了人,绝对可以名留青史!不过,可惜了!实在可惜!”

殿上的人都不知道“脚盆鸡”是何意,却能大致猜到是一种羞辱。眼下,刘闪明目张胆地威胁魏国册封的“亲魏倭王”,并且当众想要策反羊祜、王濬二人,司马懿和曹爽心有不悦,却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刘闪实在不想将自己和众多的文武官员暴露在危险之中,他见好就收,放声大笑后离去。魏国众臣总算松了口气,几名倭国使者却还在瑟瑟发抖。

按照事先的协议,魏、蜀两国在“友好协商”期间,都不得在长安周围驻军超过1万。

然而,长安离潼关和武关很近,魏国大军很快就可兵临长安。长安的西门外,只有马岱和魏延率领的1万骑兵,刘闪不敢多加滞留,出长安后直奔大散关而去。

大军行出三十里,快马信使赶来报告:“羊祜和王濬领兵五百来投,他们正在后方十里处,已被后队的马岱将军截住。”

“后方十里?有没发现魏军的大队人马?”刘闪疑惑地问道。

“回陛下,并未发现!”

“他们可否带有家人?”

“回陛下,没有!”

“怎么会这么巧?”听闻二人来投,刘闪心头疑惑万分,略加犹豫后说道:“令马岱将军将他们引入大散关,务必多加留意!”

这二人应该是司马懿麾下的校尉级将官,他们在殿上表现得极其勇猛,刘闪对二人印象极深。

现在的大汉正缺良将,刘闪确实想将他们收入帐下,特别是十五六岁的年轻小将羊祜。

刘闪不想放过招揽良将的任何机会,管他是真降还是诈降,先请到大散关再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