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一封信,退30万魏军 - 三国: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 排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8章一封信,退30万魏军

陆逊巴不得吴懿开城出战,张承自告奋勇引三千兵马前去应战,吴懿单骑来到两军阵中央,厉声喝道:“张承!陆逊!敢跟我决一死战否?”

“吴懿啊吴懿!说你是厚颜无耻之徒,你还不肯相信!天下人皆知本相乃一介书生,你还真会找软杮子捏!就算你单挑赢了本相,这也不光彩嘛,你说是吧,哈哈哈!”

“给我杀!取下陆逊首级者,赏钱十万铢!冲啊!”

吴懿拍马就往陆逊的本阵冲去,待到近前时吴军万箭齐发,吴懿拨开了几支箭矢,身上却中了五六支箭,一个跟斗栽至马下,死活未知。

吴军士卒猛冲向前准备将吴懿缚回,却被紧跟在后的蜀军用连弩击退,句扶和李韶二将在盾牌手的掩护下,迅速上前将吴懿拖回本阵,蜀军死伤三百多人后,仓惶退入城中。

雍州,子口。

张绍、傅佥二将领五千步卒,半夜时分悄悄出发,希望用自己的秘密武器撬开商县的城门,岂知刚到蓝田时,突然杀出一队魏兵,正是徐质引领的三千步卒。

张、傅二将知道中了魏军的埋伏,正要退回时,后方又杀来三千魏卒,领兵者正是魏将戴陵。

被夹击的蜀军一时间陷入慌乱,幸得二将指挥有方,蜀军的连弩齐发,戴陵部队的先头兵卒倒下一大片,张、傅二将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一阵猛杀,终于将戴陵击退。

至此,蜀军伤了一千多兵马才冲出包围圈,二将只得领着兵马退回。

接近魏军在子口的大寨时,张绍突然令大军停止前行。

“傅将军,我军出发时,是从营寨的西边绕行,魏军既然能在蓝田设伏,就有可能在我退回时再次设伏!”

“张将军的意思是……”

“傅将军,我从魏寨西侧绕行而出,魏军也会认为我从西侧返回。若魏军要设伏,应该会在营寨的西侧。”

“张将军之言有理!既然如此,我就从东面绕回!”

大军继续起行。

眼看就要绕过魏军的营寨,突然又被田豫和邓艾各自引领的三千兵马截杀。

幸得张绍和傅佥勇猛无比,加之蜀军的连弩占了很大的便宜,又死伤一千多兵马才逃回寨中。

姜维得知二将夜袭商县遭遇埋伏,退回途中又遇埋伏,并且伤亡将近三千人,惊得半天也说不出话。等到回过神后,赶紧令二将先去休息,同时令寨中兵卒救治伤员。

姜维确信魏军有高人指点,他能十足地肯定这不是司马懿的布阵风格!

姜维将自己了解到的,魏国现有的各个将领都“过滤”一遍,仍然不知此次的领兵之将是谁。

此人手上的兵马不多,却能料敌先机并合理地部署,姜维在找出此人之前,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考虑到武关和潼关的粮草还能支撑一段时日,又想起陛下能指点自己招降牛金,姜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写了几封相同的书信,绑在刘闪送来的鸽子腿上。

当时,细作报回的魏国境内两条情报中,姜维自动忽略了第一条。然而,远在成都的刘闪却不同,他重点注意了第一条。

刘闪详细询问了朝中的史官,以及许多年迈的甚至已经归隐的老臣,逐渐整理出一条细致的脉络,顿时欣喜不已。

这日,刘闪先后收到两封“飞鸽传书”,其中一封是秭归城所发,信中说吴懿将军领兵出战身负重伤,副将句扶和李韶暂时接管秭归军务。

另一封信,自然是姜维所发。

刘闪略微回忆自己读过的《三国志》,首先就排除了现在才11岁的钟会,然后让向宠代笔,给姜维写了封信。

信中,刘闪将邓艾的名字,以及魏国郭太后的事情详细写出,令快马信使立刻送至子口。

曹叡匆匆处理完郭太后的丧事之后,忧心着雍州的战事,再次亲临潼关督战,希望能尽快击退蜀军。

或许只有魏国的朝臣才知道,现在的魏国,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再也经不起连年的战事!

近年来,坐拥关中之地的魏国,被蜀、吴两国连年骚扰,匈奴、鲜卑、乌桓和公孙一族也时常挑事。魏国几乎每年都在大举用兵,国库中粮饷几近枯竭。

特别是去年,襄阳一战就损了二十万兵马,东线的满宠也损了五万兵马,更被蜀军敲诈了八百万斛粮饷!

今年的雍、凉二州,又被姜维抢走将近千万斛小麦,魏国的骑兵也损失殆尽,并且现在还没能收复这两州,就连洛阳都岌岌可危,曹叡如何能不急?

现在,恐怕只有曹叡和朝中重臣才知道,魏军紧急征兵二十万的消息,只是为了麻痹蜀、吴两国!此时的魏国,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饷供养额外的二十万大军?

曹叡对司马懿固守函谷关的做法极为不满,对邓艾报回的小小捷报也毫不在意。

曹叡刚到潼关,立刻就令司马懿攻打潼关,在曹叡看来,就算拼上十万大军,也要将潼关给夺回来。

军帐中,曹叡不顾司马懿的劝阻,令满宠全力攻打武关的同时,让征东将军胡遵、征南将军王昶立刻引兵猛攻潼关,并且日夜不停。

潼关,史称“畿内首险”,有“三秦镇钥”、“四镇咽喉”之威名,因临近潼水而得名,称桃林塞。

潼关南依秦岭,有禁沟深谷之险;北有渭、洛,汇黄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之屏障;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俯察黄河,险厄峻极。

魏延整日闲得无聊,听闻魏军鼓噪着要攻潼关,马上就来了精神。

在魏延看来,大将军还是太小看自己:倚仗潼关之险,别说是一万精兵,就算只有三千兵卒,自己也能阻挡二十万魏军!

此时,南边的武关也一样,马岱和王平兴致勃勃地站在城头,欣赏着一场残忍的屠杀。他俩实在不明白,魏军为何要打这场没把握的仗,为何要白白牲数千魏卒。

姜维收到快马信使传来的密信,他牢牢地记住了“邓艾”这个名字;看到与郭太后相关的秘密之后,姜维敏锐地意识到:这封信绝对能退百万魏军!

听闻曹叡来到了函谷关以西督战,姜维急忙将信抄录了两份,让快马立刻送至潼关和武关,然后,心头又在琢磨着如何战胜邓艾。

魏延收到书信后,脸上全是诡异的笑容,他站在城墙上对着攻城的魏卒一阵狂吼,要求曹叡前来答话。

“曹叡小儿!你若敢回答本将三个问题,这潼关,我魏延拱手相让!”

曹叡躲在严严实实的木盾后方,不知道魏延的企图,所以没有答话。

“曹叡小儿!这三个问题很简单,你只需回答“是”或“否”就行!你敢不敢?”

“曹叡小儿!你只需如实回答三个问题,就能轻易取得潼关!你魏国的兵卒也不用流血牺牲!你身为一国皇帝,这点胆色也没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