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羌人南迁 - 三国: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 排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1章羌人南迁

“陛下!其实,在匈奴使臣刚刚进殿的时候,末将获悉匈奴有意结盟,已经对“保护羌郡”和“保护羌人”定下了上、中、下三计。”

“原来大将军已有妙计!”刘闪欣喜地问道:“大将军,“上计”为何?”

“陛下,这……”姜维苦笑道:“刚才,陛下打爆了萨吉的头,又羞辱匈奴使臣,末将的“上计”已经没法实现。”

姜维如此说,刘闪和殿内众将都想到了姜维的“上计”为何,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没法再实现。

“大将军,那“中计”又是为何?”刘闪仍旧期待地问道

“陛下,末将的“中计”便是“羌人南迁”,此计虽然要大动兵马,但它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羌人南迁?”刘闪好奇地说道:“大将军,请细细讲来!”

“陛下,末将的“羌人南迁”,是由我大汉派出足够的兵马保护,鼓励羌人经凉州、雍州进入汉中。然后,再由羌人自由选择蜀中各郡县,作为自己的新家园。”

“百姓乃是国家之根本,就算大动兵马,这也值得!”刘闪肯定地说道,略加思索后又说道:“大将军,此计确实可以保护羌郡的百姓,但这样一来,羌郡就成了“不毛之地”!恐怕……”

“陛下,正因为羌郡成了“不毛之地”,不论魏国还是匈奴,都不会看上那块地方!待我有足够的实力平定中原,有足够的实力北击胡人之时,我可移民至羌郡,再做长久的开发。”

“那……大将军的“下计”又是为何?”刘闪问道。

“陛下,末将的“下计”,是在汉中部署六万以上的大军,并以至少四万骑兵为主力。在羌人恢复战斗力之前,持续地袭扰魏国的雍、凉二州,同时也要主动地袭扰匈奴和鲜卑,使之不敢轻易地觊觎羌郡。”

“若是这样,战争将旷日持久!以大汉现有的国力和兵力,我还耗不起!”刘闪无奈地说道。

殿上众将仍在低声议论,刘闪的思绪却飞到了一千多年以后。

在那个时代,羌族同胞并不是聚居在现在的羌郡,而是分散杂居在川、渝、贵、滇等地;

在刘闪所了解的历史中,在姜维后期的几次北伐时,都有“羌人南迁”的事情发生,并且许多场战斗,都是保护羌人而引发。

在当前,“人”确实是重要的战争资源!曹操的“胡人内迁”,以及诸葛亮北伐时,也曾将天水、武都、阴平等郡的百姓迁往汉中,这些都是在囤积重要的战略资源。

考虑到姜维的“下计”会旷日持久地消耗兵员和物资,并且现在的大汉的许多郡县地广人稀,刘闪和众将稍加商议后,一致认为姜维的“中计”要好一些。

现在的羌郡,刚刚收割完小麦,魏军新败北还,正是羌人南迁的大好时机!

有鉴于此,蜀军还需要在雍、凉二州停留很长的时间,为了给吴国吃颗定心丸,刘闪写了封密信送给成都的蒋琬,让他协助宗预出使吴国,送去丝帛财物后向孙权讲明情况。

刘闪姜维先前制定的战略,现在已经基本完成,考虑到“羌人南迁”会耗时很久,刘闪令姜维继续统领雍、凉二州的大军,然后带着两个妃嫔和两个孩子回到成都。

姜维也不迟疑,迅速开始了“羌人南迁”计划:为了牵制和阻止魏军的西进,姜维在武关、潼关各部署一万精兵,同时派出几百名快马哨探,重点监控北方的匈奴。

与此同时,邓芝和赵广、夏侯霸引两千骑兵,迅速越过雍、凉二州进入羌郡,向迷当传达大汉的“羌人南迁”的计划。

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刘闪遇到两次叛乱,每一次都有忠臣良将及时相救。但是,刘闪不敢再赌第三次也有人来救。

尽管雍、凉二州兵力不足,刘闪还是让张翼领兵五千,与自己一同返回,同时让这支部队卫戍成都。

刘闪返回成都之时,一路上见到的百姓比几个月前“富裕”了很多,他们身上的衣料不再是单调的粗布麻衣,偶尔能见到几个身着丝织汉服的年轻少女,她们总会引来左邻右舍羡慕的目光。

回到成都后,朝中大小事务都被处理得井井有条,唯有孟光和费祎的奏表,由于影响面太大,或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蒋琬和众臣不敢自己裁定,需要由刘闪亲自批复。

泯江边的砖窑产量着实不小,但放眼整个蜀中,这就微不足道了:这半年来,砖窑生产的青砖只够几百户百姓建房所用。小麦收割后,最先换了铢钱的百姓,早就将少量的青砖哄抢一空,离砖窑较远的百姓根本就买不到,而且运输也不方便。

现在的试点已经成功,看得出青砖的需求量极大,因此,需要在各郡县兴建大量的砖窑。

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孟光建议,将砖窑的兴建和经营,承包给各郡县有实力的门阀世家,由朝廷给予适当的补贴。这样一来,既能满足青砖的运输和需求问题,又能稳定其价格。

这确实需要很大的资金,蒋琬自然不敢定夺。刘闪询问大汉银行现有的资金量之后,大笔一挥,当场就同意了孟光的建议。

除此之外,允许有实力的门阀世家兴建纺织厂的榜文也下发到各郡县,依旧由财政予以补贴,并限定各种织物应有的质量和价格。

只要让那些门阀世家有利可图,刘闪相信,这两种物资很快就能大量地生产出来,迅速满足各地百姓的需求。

看了费祎的奏表之后,刘闪终于明白了,在前段时间,费祎的家臣“偷偷地”与孟光见面的原因。

费祎的奏由孟光、黄月英、纺织局的局长蔡英,这四人联名上奏,希望能废除“奴隶”制度。

看到“奴隶”二字,这简直颠覆了刘闪的认知:现在是“封建社会”,怎么还有“奴隶”的存在?

刘闪询问朝中众臣后得知,现在魏、吴两国都有大量的“奴隶”存在!大汉也是一样,据费祎的估算,境内的奴隶数量至少有四十万之多,而且全都没有登入户籍。

刘闪了解到,奴隶的社会地位,其实比普通的百姓还低!就比如说某些犯了大错的官员被“贬职”,如果贬为“庶人”还是好一些的,最严重的可贬为“奴隶”!奴隶的后代子孙仍然只能是奴隶,任人宰割,像牲畜一样被人买卖,永世不能翻身!

在这个时代,男的奴隶称“奴”,女的奴隶称“婢”,年龄较小的奴隶称“僮”;奴隶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别说是门阀世家,就是很多富户百姓的家里,也有数量不同奴隶的存在。

这张奏表,别说是蒋琬,就算是刘闪也得三思而行:刘闪自然知道“奴隶制”的弊端,但不敢马上将其废除。因为能豢养奴隶的人,其社会地位都比较高,稍不留神又会引起国家的动荡,甚至是联合造反的情况会再次出现。

刘闪并未立刻做出批复,宣布散朝之后,径直往张贵人的披香殿而去。

凉州。

按大汉现有的鼓励政策,羌人可在各郡县自由安家,可获得各地郡守安排的临时住所,能分到大量的土地,可免10年赋税,不强征兵役和徭役,允许与汉人通婚等等,这些优厚的政策,足以吸引每一个羌人到蜀中安家落户。

经过几日的努力,羌郡的百姓中,有十几万人愿意迁往蜀中,邓芝和魏延闻之大喜,赶紧派人向姜维报信,请他派出兵马前来护送。

匈奴和鲜卑随时会前来报复,魏国的大军随时都会到来,所有将领都知道:此事宜早不宜迟!

善长内政和外交的邓芝,暂时留在羌地继续协助迷当,赵广和夏侯霸则率领骑兵巡视凉州各地,确保羌民正式南迁之前的安全。

正如赵广所料,他刚刚离开羌郡不过十里,一支大约五千骑的胡人骑兵一压了上来!

赵广和夏侯霸只有两千骑,但也没有畏惧,急忙列阵迎战,同时派人回羌郡报信,让迷当派兵来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