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重器 - 和妻生财 - 雷的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和妻生财 >

第122章重器

第122章重器

银行就在军区外面,几年前这里还算是清静的路段,这几年市场化后,这里也成了繁华地段。出了在大门口,就好像成了两个世界,外面一片的喧嚣,没走五十米,就看到一个大大的银行总行。

小七和小和大人各拿出一把钥匙,银行的大堂经理赶忙起身,当然也不会直接就让他们这么就进去,问他们是取回物品还只是看看。

小和大人只说看看,大堂经理点点头,拿表给他们填,填完了,两人要一齐签字,核对无误之后才,引他们从侧道进入,背后就是保险柜区。

当然这儿跟国外的电影里也不同,地下几十米挖个地下宝库,现在人民还没有钱到这份上,也就是广州因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发展迅猛,有钱人一下子多起来,于是开辟了这个业务,但并不大,只分几层,外面的就是抽屉式,一小格一小格,存放一些小物品的,而里面不同,保安要求也不一样。

小和大人把自己的东西放在最高规格的大箱里了,这里的费用都是最高的。银行人员只是打开门,就退了出去,小七和小和大人各拿了一把钥匙一齐打开了其中一扇小柜门。

轻轻的拿出了装两个重器的锦盒,那是后配的,如果要放到保险柜里,用盒子装好,防止细微的碰撞,也能外面环境有一定的防止作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好放。保险柜能有多大,这两罐子竖着那么摆在里面,一个只能放一件,放到盒子里,躺下,俩件都能放上,节约多了。

俩人棒着锦盒,放到了了保险室内的小桌上。小七和小和大人找开盒盖,都退后一步。

老爷子没看这两个,而是看向了保险柜里的没拿出来的那个小锦盒。

“这就是多多不让卖的?”老爷子指指那个。

多多顺手拿出来递给了他,态度明显没有刚刚那个严谨,但亲昵多了。可见在他们看来,那俩罐子值钱的,这个就是爱物,亲昵多了。

老爷子拿在手里仔细的看着,小七陪他去逛过潘家园,也参加了多场拍卖会,这丫头眼界太高,一般二般的玩艺,人家看不上眼。也是,家里有这么两样东西摆着,别的是难得上眼的。所以当小和大人说要把这玩艺拿出来卖时,小七那坚决反对的样子,让牛大大对它产生了好奇。什么东西能让眼高于顶的多多会宁可拿国宝出来展出,也不肯把这个东西拿出来。而现在,他老人家竟然看到它和这两件若是真的就是国宝的重器,放在一个保险柜里,也就说明了这东西在这俩孩子心里的地位了。

“好东西,雍正官窑,保存这么好,真是很难得了。这是什么?”老爷子从盒子里拿出来,戴上眼镜,细细的上下看着,倒是好东西,正经的雍正官窑,品相良好,若是他看到了,十万打不住。他终于看到了下面的那个字了,看了半天,“上面这是个字吧?”

“嗯,满文的‘保全’的‘保’字,我正在查是谁。”小和大人随意的说道。

“雍正后期叫什么保的人可多,很难查,不过真让你查出是名人的记号,这个一跃龙门,身价百倍了。”老爷子点点头。

“是!”牛大大把笔洗还给了小和大人,这才回头看向了两个重器。牛太太也不是完全不懂,但她却不敢靠近,能让老爷子这么兴奋,急冲冲的赶过来的,就表示这不是一般的重器了。

老爷子戴上眼镜,连手套都不敢戴,因为那时还没有防滑手掌一层磨纱橡皮的手套,真的戴上棉手套,滑了他会哭死的。轻轻的把乾隆黄底粉彩罐盖拿起对着光看了很久,翻来覆去的看,足足的看了近五分钟。再轻轻的放下,看看那个罐子下部,这回没看那么久。

“你哪找来的?”

“这个算是捡的,被人说是老仿,因为故宫里有一个,没人看好。可是因为太漂亮了,大家都舍不得卒了。后来老先生看我喜欢就送给了我,我送了他一套道光的盘子。”小和大人很平静,这个罐子在行业流了很久,小和大人一直小心的关注,只表现出自己对它的爱不释手,让喜欢他的老先生直接就送给他了。

小和大人也不会占人便宜,当然不能当时就拿道光的盘子给他,过了大约一年,他才把集好的一套道光的菊花盘送给了那位老先生。虽然不如雍正菊花盘那么珍贵,但是能集到全套的,也只有博物馆配拥有了。

“你怎么确定就是对的。”老爷子笑了。

“我知道。”小和大人总不能说这俩罐子一直摆在养心殿里,那时,他是天天见啊,想不知道也难不是。也不知道怎么就流出来了一个,还好,大家虽然不确定它的真伪,可是大家都小心的保存,不然小和大人还玩个屁啊。

“是啊,竟然还真是对的。”老爷子郁闷了。但也不想这么轻易的就放过小和大人,“你怎么证明他们是一对?”

“您不是已经确定了吗?”小和大人笑了。

牛大大白了他一眼,是啊,他确定了,因为多多让他好好去看看故宫那个,把他支开。牛大大当年就看过无数次,这次为了这个,他又去看,当然现在已经不能拿着手电对着罐子照了,人家不让。但因为是看熟的,又有拍得很好的画册,倒是让老爷子有了新一层的认知。现在再看小和大人这只,正如小和大人说的,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就是和那只就是一对。

其实中国古代纹饰不是一模一样就是一对,中国古代讲究的是阴阳对应,那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哲学,因此也反应到方方面面。而乾隆年代的主体特征是富利堂皇、花纹繁复精致,以体现他们高超的技艺,与有钱没地花的心态。其对应的花纹也就同样的繁复精致,而很多其实早就失传了。所以就算是老仿,其实也是仿不出这种细节的。而现仿就更没指望了。基本上就算是把故宫那个,看得熟了,找jdz的国营大厂来仿,也只能仿一模一样。所以牛大大在没见过这个罐子之前,他还真不知道对罐的纹饰其实是这样的。不然这个流落民间这么多年,就没人敢确定的原因。但真的让这俩一块摆上,就算是最最末流的专家也能一眼看出,这就是对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