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再次削藩 - 大唐第一暴君 - 水木文人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暴君 >

第482章再次削藩

“郭爱卿的奏报中说,雁门郡王不服从指挥,追击梁军途中,中了杨师厚埋伏,还受了箭伤,你们怎么看?”郭崇韬倒也是着急,直接在下封战报里就把李嗣源参了。

李柷看了却是放心不少,这二人关系不和,才是他想看到的。两人都属于河东旧部,即便是他这两年分化瓦解河东旧部,但河东旧部的实力依然强大,若是团结,对他并不算好事。

“回陛下,臣认为雁门郡王为国战受伤,应加以慰问。”安金全连忙起身建议道。

他没想到郭崇韬居然会在战报里告李嗣源的状,更没想到李嗣源轻敌冒进,反被伏击受伤。

他知道李嗣源在朝中并不受多少人喜欢,若是他不抓住机会把这事抹过去,不排除有人会拿此事做文章。

郭崇韬毕竟才是统帅,李嗣源仗着自己郡王和淑妃亲父的身份不听号令,往大了说可就是嚣张跋扈、心怀异心。这要是被人利用,肯定会引起圣上的猜忌,不可不防。

“陛下,安大夫言之有理。雁门郡王为国受伤,理应慰问,但其身体情况,不再适合统领军队,其麾下军队可由郭尚书统一指挥。”李存璋这话看似在为李嗣源说话,其实却在夺权。

当然这夺权也是暂时的,可毕竟不是一个好消息。

“陛下。。。”

安金全听后有些着急,就想开口阻止,却被李柷打算,“李爱卿说的有些道理。雁门郡王既然受伤,那就安心养伤便是。高升,传朕的旨意,派人给雁门郡王送去一些补身体的补品,让其伤势可以快速好转。”

“奴婢领旨!”一旁侍候的高升躬身回道。

安金全则是一脸不忿地看了一眼李存璋,这摆明是来添乱的,若不是对方,圣上也不会下这个旨意。

“陛下,如今魏博梁军退兵,臣认为可以收兵止战。杨师厚损失不大,若是强攻魏博,短时间恐怕不易。

如今昭义乱局已定,洺州、深州业已收复,磁州之围已解,对朝廷来说已是大胜。”韩偓开口进谏道。

“陛下,臣认为韩尚书言之有理,如今已是大胜之局,正好收兵,趁机休养生息。连年战事,对朝廷负担极大,还望陛下三思。”李珽也连忙起身说道。

这两人在朝中的立场一致,旁人也不稀奇,倒没有多惊讶,不过圣上肯定不会听一家之言。

李柷其实也在思考要不要乘胜追击,打的话,杨师厚主力并未有多大损失,打起来恐怕不易;不打的话,这大军才出征半月,总不能这么快收兵吧?

说着他看向王然,能不能打下去,还得看国库有没有钱,“王爱卿,你的看法呢?”

王然面无表情地走出来,恭敬道,“回陛下,此次朝廷出动十几万大军,对国库负担极大,若是可以早日收兵止战,自然是最好。”

这老油条。

摆明了王然不想在这件事上表态,他是赞成早日收兵,可没说建议现在收兵。

就在这时,沉默了半天的张承业开口了。

“陛下,老奴认为可以缩小战争规模。深州、洺州和潞州的战事已定,接下来只需以一支兵力进攻贝州,试探魏博梁军还有多少战力。若是能攻下贝州,则可以一鼓作气攻下魏博;若进攻受挫,老奴建议收兵,再寻良机攻打魏博。”张承业建议道。

李柷听闻有些意动,思索了一会儿便吩咐道,“枢密使言之有理,目前的战事的确不宜继续扩大。

昭义这边,让李定江带着左神威军和神机营回太原,左神策军暂时驻扎在潞州,稳定潞州以及整个昭义的局势。

河北这边,让郭崇韬全力攻下冀州,然后就让右羽林军和幽州兵返回驻地;横海也收兵,返回驻地。”

“至于李存进连一个只有两三千兵力防守德州都打不下来,这个节度使也别当了,调回朝廷,留待他用。

从即日起,撤销横海节度使,下辖的沧州、景州和棣州并入河北道管辖。其下辖军队挑出精锐之士补充左右羽林军和右神威军,余者遣散回乡。”

“昭义这边也废除节度使建制,潞州保持三千兵马,泽州保持两千兵马,余者挑选精锐之士编入左神策军,让左神策军达到两万五千人规模。”

“陛下圣明!”一众大臣顿时高呼。

对此,众人有些意外,也觉得理所当然。

没道理成德和义武都削了,昭义和横海还留着。

昭义被削是必然,别看潞州和泽州被削只后总共才五千兵马,但有左神策军驻扎,也能弥补兵力不足的问题。即便是以后左神策军调走,那说明二州也不再是靠近前线的州,自然不需要太多的兵力。

而横海被削藩,纯属李存进倒霉。

此次对魏博的作战,魏博梁军的主力被郭崇韬吸引五万,被李定江吸引三万,防守各州的魏博梁军总共也才几万人,就这样的情况,李存进都没能夺回德州,也难怪圣上会趁机把横海削了。

其实也有人为李存进不值,此人其实能力并不差,可惜时运不济。说是留待他用,可朝中哪有位置给对方?

节度使实际上是正二品官职,可最近几年朝廷削藩,有意模糊节度使的品级。

可如今朝廷官职,别说正二品,就说从二品、正三品都没实权职位空着。三少、府牧和太子宾客位置倒是空着,可那是虚职,谁愿意只担任一个虚职?

。。。。。。

太原城南边十几里处有一座驿站叫洞涡驿。

洞涡驿是元代之前的称呼,元代之后叫同戈驿。

此地历来为军事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晋代,刘潇与刘琨,便在这里打了一仗。

唐代,李世民与刘黑闼在此战斗;安史之乱时期,李光弼打安禄山,曾在此驻军;昭宗时期,昭宗的叔叔李琮也在此扎营。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因为地理位置重要,旁边驻扎着左神威军一个厢,就算是这次征讨昭义,这里依然保持着一个厢的兵力,说是太原城最近的南大门并不为过。

因为地理位置重要,从河中府方向和潞州方向来太原,大多数人会从这里经过,所以这个驿站很热闹,连带周围也开设了不少邸店,给前往太原的旅客或者商旅提供食宿。

毕竟这里距离太原城已不远,不足一个时辰就能抵达太原城。

因为驿站是是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相当于后世的官方招待所什么的,但又比招待所的作用多一些。

总得来说,驿站不是给平民百姓用的,而是给官方用的。

今天傍晚,洞涡驿就迎来了一拨规模很大的队伍,是从潞州而来的李嗣昭一家,除了战死的李嗣昭、被处死的李继俦和逃跑的李继韬,其他人基本都在这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