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幽州善后 - 大唐第一暴君 - 水木文人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暴君 >

第432章幽州善后

契丹大军撤退,唐军收复了除平州、营州之外的所有失陷城池。不是他不想收复平州和营州,而是契丹在这里驻扎了两万步骑,耶律曷鲁任命卢文进为营州刺史,统帅一万汉人步兵、两千汉人骑兵、一万契丹骑兵和两万奚族骑兵驻守。

这三万契丹和奚族骑兵名义上是加强营州的防守,实际上是监视卢文进,以免其有贰心。

步骑四万多人,以唐军目前的实力也不是不行,但李柷不想打了。

平州、营州的丢失不算致命,契丹人既然选择退兵,李柷也想暂时止战,不再节外生枝。

此战其实暴露了大唐不少问题,要不是耶律阿保机不知道啥原因选择了撤兵,这一战还没法这么快结束。

在李柷抵达幽州的时候,草原上发生这一场为了争夺可汗之位的冲突。

其实在他抵达幽州之前,冲突就已经开始。

耶律阿保机的偷偷跑回部落的事没能瞒住多久,第二天就被耶律滑哥得知。当耶律刺葛和耶律辖底等人得知耶律阿保机已经先他们一步返回部落,脸色大变,当即率领亲信快马加鞭往回赶。

耶律阿保机、耶律刺葛等人一走,对唐作战只能无疾而终,耶律曷鲁等萧敌鲁部赶来汇合后,安排卢文进驻守营州,便带着剩下的二十多万大军撤回草原。

在两个多月前,他们一共是四十万步骑南下,可如今返回草原的只有二十七万人,损失不小。

最主要的损失就是武州、幽州城外和营州城外,前后加起来有十三万人。虽说契丹军队攻陷平州、营州,同时还俘获了十余万百姓,但整体来说,还是失败的。

李柷这边抵达幽州没几天,草原上的可汗之争才算结束,耶律阿保机率先一步举行了可汗改选大会,重新选举他为可汗,并举行了‘燔柴礼’。这样以来就证明他已经合法地连选连任,使耶律刺葛等人没有了反叛的根据。

耶律阿保机这次算是兵不血刃地平息了一场叛乱。

就在他连任可汗的第二天,耶律刺葛等人便得知了消息,知道晚了一步的他们只能服从现实,不得不派人来向耶律阿保机请罪。

出人意料的是,耶律阿保机并没有追究,只下令让他们悔过自新。

其实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没法,因为此次南下折损十三万军队,这对耶律阿保机的威信也是很大的打击。这第二次诸弟之乱的发生,虽说最终以他连任可汗宣告结束,但他的可汗之位明显不稳,这个时候他只能展现宽容的态度,稳住契丹本部各方势力。

在平定第二次诸弟之乱后,耶律阿保机念及卢文进在此次南下作战的表现,任命其为卢龙节度使,节制营州和平州,治营州,同时把一部分俘获的汉人百姓安置在平州和营州境内。

只要有这条南下通道,下一次契丹大军南下,就不用去山后八州折腾了,这也体现了耶律阿保机对卢文进的器重。

没办法,耶律阿保机手下的汉人官员是不少,可除了康默记勉强知道一点作战外,其他人直接是两眼一抹黑,卢文进的出现,自然引起了耶律阿保机的重视。

契丹此次南下失败,大唐也没赢。

此战前后折损了六万以上的军队,更重要的是幽州的百姓损失了差不多二十万人。除去被契丹俘获走的十几万,还有数万人死在了战乱之中,这损失不可谓不大。

这个损失,相当于折损了一个大同节度使的人口。

在这一世,李柷还是第一次来幽州城。

此时的幽州没有经过元、明、清三朝的经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繁华、气派。别看也是桀燕的都城,可桀燕只算是割据势力,跟元明清时期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相比,差了很多,没有所谓的皇气。

“臣幽州节度使史建瑭携幽州官员恭迎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或许是知道自己在此战中表现不佳,史建瑭对于圣上的亲临,很是忐忑。

看着眼前这些幽州官员,除了史建瑭、李存敬、杨赞图、张居翰之外,其他人他都不认识。有些是桀燕时期留下的官员,有些是周德威时期的官员,其中有多少是对大唐忠心耿耿,李柷并不知道。

“众卿平身!”

“谢陛下!”

“此战,你们辛苦了!”李柷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最后说出口的却是这么一句话。

听到这毫无文学内涵的话,这些幽州官员有些惊讶,可惊讶之余,有些人又很感动。

当晚,本来史建瑭专门准备了隆重的晚宴,但李柷却下令简办,取消了很多奢侈的缓解。这无疑让幽州官员们意识到不对,圣上不高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最忐忑的还是史建瑭这位节度使,若是圣上对此战不满,他这个节度使首当其冲。

晚宴结束后,在一众幽州官员的忐忑不安的心绪下,李柷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对于幽州,你们怎么看?”李柷揉着额头,问着面前的几人。

在他面前的人分别是氏叔琮、李存璋、郭崇韬、张居翰、杨赞图五人。至于其他官员或者将领,很难在他的面前说得上话。

别看符彦超、高行周都是正三品的大将军,但话语权却不行。

听圣上这意思,对幽州现状不满啊。

“陛下,臣以为幽州刚刚经历大战,百废待兴,不应大动干戈。”杨赞图犹豫了一会儿站出来建言。

他本身就是幽州的官员,虽说任职不久,但知道幽州的情况,如今这情况去大动干戈,的确有些不妥。

“陛下臣以为不破不立,此次契丹南下,幽州上下官员都有失职之处。所谓赏罚分明,有功则赏,有过则依制处罚,朝廷才能让天下信服。”郭崇韬看准了圣上想动幽州官员,自然迎合圣上的话。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李柷听了都点了点头,但没做评价,只是忽视了氏叔琮,把视线转向张居翰,“张监军早年也在幽州担任监军,这次契丹大军南下,张监军也曾领兵协防,不知怎么看幽州官员在这次大战中的表现。”

张居翰仿佛知道自己要被问道,不慌不忙地说道,“回陛下,老奴以为幽州官员虽然有失职之处,但幽州地处边关,民风彪悍,如今大战将歇,正是休养生息的机会,若此时大动干戈,恐惹出变故。”

“陛下,臣认为张监军乃宦官出身,早年又担任多年的幽州监军,恐有偏袒幽州官员的嫌疑。而且宦官掌握兵权,实属大忌,还望陛下三思。”郭崇韬语出惊人。

他前面的话倒没什么,可这后面的话可就有些耐人琢磨了。本来只是谈论幽州官场的事,你郭崇韬怎么扯到宦官掌握兵权一事上来了?

而且说掌握兵权,张居翰不过暂时监管几万没什么战斗力的团结兵,张承业可是掌握禁军的枢密使。

“陛下,老奴忠心。。。”

张居翰虽然不满郭崇韬此举,但也怕引起圣上的猜忌,连忙开口表忠心,可没等他说完,圣上就开口制止了他。

“杨司马和张监军所言有些道理,幽州的确不宜大动干戈,可此战幽州上下表现不如人意,致使契丹大军如入无人之地,百姓损失惨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