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疟疾的抗体实验
这话一出,把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惊呆了,他们无法想象,像这样一种在当时的不治之症,朱涛说的却如此轻松。
虽然并没有人对他的话持怀疑态度,可是这事儿毕竟太玄了,李善长终于问道。
“可是这是药王孙思邈都没能解决的,您竟然有这样的办法,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朱涛却笑着说道。
“李相国你难道忘了?太医院从医正到普通医生,都是在我的朱家庄医院培训过后,才能正式的上岗的,换句话说,我的医术还算是不错的。”
在场的这些文武大员们当然对朱涛的一道很是清楚,尤其是徐达,跟随了他半辈子的背疮,就让朱涛三五天就给治疗痊愈了。
所以,徐达对朱涛的医术那是赞不绝口,连忙凑上来说道。
“少东家,莫非你已经研制出来关于治疗疟疾的神药了?”
朱涛想了想,觉得似乎也没有必要给他们说的太细致,在这个时代的人,给他们解释什么是抗体都说不明白。
所以他决定不那么费劲,直接了当的说道。
“如果说神药的话,这世上本来就是没有的,可是我的确研制出了一种药品,只要是吃了这个药,疟疾是不会被染上的,有病治病,没病防身。”
前段时间,朱涛在签到的时候,获得了一些金鸡纳霜,不仅有预防抗体,还有治疗的药品。
而且这下子系统还是给的非常大方,一下子就搞了几百斤。
见到大家似乎是有些不可置信的样子,朱涛直接说道。
“既然是这样,那咱们就不妨来做一个实验吧,我把我的药品给一些死刑犯吃了,然后把他们放在和疟疾病人密切接触的空间中,等上十天半月的,观看他们是否被传染就行了。”
这是十分的简单,朱元璋马上就吩咐说。
“京郊大狱之中,马上就有一批死刑犯要处决,大概有三百多人,把他们全都提取出来,让朱涛给他们弄好抗体,再放到疟疾病人之中一起生活,半个月之后,再看情况。”
若是真的有传染,半个月之中必然已经能够观察得出。
朱涛打了个哈欠,对朱元璋说。
“老爹,距离半个月之期还有挺长的时间,咱先回去,你们在这儿继续辛苦,有啥事儿让大哥去找我就行了。”
朱标撇了撇嘴,心说真拿太子当成跑腿的了,不过话说回来,给朱涛跑腿,他心中还是很愿意的。
大家也都在这里商议着,关于这抗体的事情,所有人都众说纷纭。
但是却有一个统一的结论,那就是基本上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一个目标。
朱元璋却笑着说道。
“我倒是想和各位大臣打个赌,咱们君臣就赌五百两银子,如果朱涛完成这个任务,你们输给我五百两,如果他能完不成,我输给你们每人五千两。”
大家心说得了吧,若是真的谁赢了,难道还敢去内务府拿您的银子,那岂不是寿星公上吊,嫌自己命太长了。
转眼之间,半个月就过去了,太医院新任医正林国康前来报告说,所有参与实验的犯人没有一人感染疟疾。
这话听完,朱元璋几乎都要蹦起来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呀。
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个神医能够把疟疾彻底的治好,而朱涛不仅能治疟疾,还能预防疟疾,真是医学奇才。
而在医学上的神奇造诣,只不过是他众多本领中最为不值得一提的方面罢了。
朱元璋也为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儿子感到欣慰和骄傲,他看着众位大臣们说道。
“各位,咱儿子争气啊,这个赌咱赢了,你们该把银子全都交上来了吧,每人五百两,下朝以后直接交给内府就行。”
对于这些六部九卿和朝廷勋贵来说,每人五百两银子基本上也不算什么事儿,他们更在意的是朱涛这次的试验结果。
徐达首先蹦了出来,他简直太高兴了,作为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和中军主帅,他是明军的首帅,这下子,更该他扬眉吐气了。
“这样,咱们再给草原的粮食和布匹之中,就可以放心安置疟疾的脓液了,到时候草原之上就是一片狼藉,甚至是一片死尸,咱们大明的将士过去,估计就不是作战,而是收尸队了。”
徐达可是真的太高兴了,对于他来说这样的战果是能够把损失比降到最低的。
他是带兵的人,是带着那些将士们从血里火里滚过来的,最心疼自己的士兵,所以军队的伤亡越小,甚至是零伤亡,才是他最迫切想达到的目标。
而朱涛给他创造的这样一个契机,怎能不让他感到兴奋?
作为内阁的实际当家人,李善长想到的却不止如此,他比徐达更加的兴奋。
要知道,大明开国不过十余年,现在也没有多么发达的医学,每年死于疟疾之人,甚至不下十万。
这也是那个非常头疼的事情,毕竟每次只要发生了这种事情,几乎都要忙上一阵子,一来一回,哪次不是耗银百万两以上。
如果疟疾真的能在大明全国范围内得到遏制甚至是根除,那么真是功莫大焉。
李善长想到这里,更加的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走到朱涛的面前,深深的鞠了一躬,说道。
“定远王的功绩,华佗在世药王重生,也完全不能为之相比,请受我一拜。”
朱涛却是很无所谓的摇了摇头,对李善长说。
“李相国不要这么客气,咱们都不是外人,这客气话就留给别人去说吧,这事儿也不算什么事儿,回头你让那个派几个人到我那里,把接种的药品和金鸡纳霜全都搬回去,到时让太医院处理就行了。”
说完,他又打起了哈欠,在场的文武官员们都是心头一愣。
能够研制出这样的药物,想要什么样的奖赏都是理所当然的,李善长的话这样说,一点儿都不肉麻。
在场的所有大臣全都认为朱涛应该得到奖赏,他们也全都替朱涛向朱元璋请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