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狠毒之计
朱元璋看着朱涛,却是一脸慈爱之情,根本就不太在意他怎么管理这些铁矿。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管你怎么经营,还不是在大明国土之内!”
朱涛摇了摇头,他很淡定的说道。
“我就知道您是这么想的,不过这些铁矿我可不打算在大明境内使用,是要卖给北元的。”
听完这话,大臣在场全都不淡定了,朱元璋挠挠头,虽然不知道朱涛是什么心思,可是他必须终止这个话题。
“儿子,你可别随便开玩笑,说这话可是要灭族的。”
自古以来,茶马岩铁都是国家管制之物,而北元之所以时不时的袭扰内地,那就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矿产,更没有制造工艺。
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汉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都需要吃饭。
对于已经被明军赶到荒漠之地的北元来说,他们连锅碗瓢盆和菜刀都没有办法供应,拿什么做饭?
再说了,元朝的士兵多数是以骑兵为主,而骑兵最重要的是马掌和马刀。
铸造马蹄铁和马刀就需要大量的铁矿,如果这些都不具备,那蒙古人吃饭都是问题,打仗更不可能直接空手上阵。
因此,每一个中原的王朝为了防范外族作乱,基本上对草原上的钢铁管控更加到达了极致。
朱元璋刚才的话就没有错,谁要敢把铁卖给蒙古人,肯定就是大明的叛徒,诛九族都不过分。
见到在场众人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朱涛也不由得一笑,说道。
“其实我们现在开放对于的铁矿贸易,就能为我们积蓄大量的钱财,而且还能不战就把他们拖垮。”
朱元璋紧紧的盯着朱涛,像是在听一个天方夜谭一样,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这到底怎么回事。
“你四哥带着大军和蒙古人对峙了几个月,才把他们赶向茫茫荒漠,并未能够斩尽杀绝,你现在要是给他们提供铁矿,岂不是让他们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你小子给咱说清楚了才行!”
朱涛仍然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笑呵呵的看着朱元璋,说道。
“其实咱们的铁器,可以做成锅碗瓢盆卖给他们,这样的话,咱们就能掌握他们出产的东西定价的权利了,到时候他们一定会大量使用牛羊来换取咱们的铁器,而且正常来说他们会利用草原的肥沃牧草大量饲养牛羊,然后卖给咱们。”
朱元璋有些摇头,难道这些不是一个良性循环吗?只是对于蒙古太过有利,而对于大明却不是一个好事。
“涛儿,你莫要忘了,北元那边牛羊是络绎不绝的,他们肯定会用全部牛羊来购买咱们的铁器,毕竟只要一开了春,牧草肥沃之后,他们又可以拥有大批的牛羊了。”
朱涛淡然的解释说。
“牛羊可是北元的立身之本,他们穿的是牛羊的皮毛,吃的是牛羊之肉,毕竟他们没有从事粮食生产,掌握了他们的牛羊,也就掌握了他们的生死存亡!”
这句话显然是朱元璋没有听明白,看着朱涛,想让他继续解释下去。
在场的六部九卿也早就听愣了,北元牛羊是络绎不绝的,等到开了春,人家就能继续把牛羊喂肥吗?
朱涛看出了他们的疑虑,便继续说道。
“其实除了铁器之外,无论是盐,粮食,布匹,还有其他的生活物资,都需要靠牛羊向我大明购买,因为北元根本就没有生产这些的能力,把这些也全部向他们开放贸易,就会有大批的牛羊涌入我大明!”
顿了一下之后,朱涛脸上出现了坚毅之色,甚至是有些得意的笑道。
“而等到了开春三月,他们的牛羊刚刚度过冬天,正是最为瘦弱的时候,肥美的牛羊早已经换取了其他物资,而这个时候咱们就可以选择马上断掉贸易往来!”
听到这里,朱元璋已经完全明白了,他毕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瞬间就懂了朱涛的计策所在。
“要是这样的话,他们一旦没有大明提供粮食,又没有牛羊肉可吃,甚至连正常的生存都难以做到。”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在场的六部九卿,大臣们都为这个计策啧啧称叹。
这个计策可称为是千古阳谋,但又确实狠辣无比。
要是按照这个计策的话,大明不需要再消耗任何的军力,就能让北元陷入绝境。
到那时候,再进行一次北伐,根本不需要耗日持久,便可以摧枯拉朽,将其残余势力彻底剿灭。
此时,户部尚书梁清标忽然一拍大腿,有些惊叹的说道。
“我想起来了,这就是当年管仲对付鲁国的贸易之策,于春秋之上有所记载。”
朱元璋却听得一脸懵逼,这事儿跟管仲又有什么关系?他毕竟是一个放牛娃出身,一生戎马,做了皇帝之后又特别勤政,当然没有很多的时间去读书。
但在场的众人,除了徐达之外全都是饱学之士,他们当然都懂得这个掌故。
这时,李善长站出来给朱元璋解释说。
“陛下,这的确是化用了管仲之策,当时管仲身为齐国丞相,想要对付鲁国,但鲁国却也强大,想要战胜鲁国,必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时候,鲁国的缟天下有名,而管仲命令齐国人大量采买鲁缟,弄的鲁国人都开始不去种地,全都养蚕织缟,但是管仲却忽然停止了进口采购,下令全国都不准使用鲁缟,结果鲁国经济一下子就崩盘了。”
听到这里,朱元璋稍微愣了片刻,然后皱了皱眉,对在场的这些公卿大臣们问道。
“看来,这个故事你们是都知道的,那为什么在咱涛儿之前,你们就没有提出这样的计策来呢?”
这些大臣们大眼瞪着小眼,一时之间场面陷入了极度尴尬的境地。
他们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才好,大家都是读着圣人之书当官的,四书五经实在是太过熟悉,可是却没想到如此化用。
读的是一样的书,人家朱涛能想出如此妙起来,真让他们十分惭愧,就像是吃干饭的一样。